楊秀勛,舒新明
(貴州省銅仁市氣象局,貴州 銅仁 554300)
一次強降水過程中自動站故障的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
楊秀勛,舒新明
(貴州省銅仁市氣象局,貴州 銅仁 554300)
該文以銅仁站一次大暴雨天氣過程中自動站故障排除實例,闡述了故障的檢查步驟和排除技巧,并對出現故障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同時對如何預防地溫傳感器因進水發生短路提出了相應的防水措施,由于本次故障情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經過故障的排查處理與經驗總結,對于今后避免自動站出現類似情況具有較好的指導性,對增強基層臺站快速、高效處理故障能力,減小故障造成數據缺測損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強降水;自動站;故障分析;排查處理
2012年5月9日銅仁國家基本氣象站遭受大暴雨襲擊,造成部分設備故障和觀測數據異常,為了探索故障機理和發生規律,對故障機理進行分析,以積累典型故障資料和數據,總結經驗,不斷提高觀測員分析判斷和排除處理故障能力,做到小故障不出站,從而確保自動站的正常運行,穩定和提高測報基礎業務質量。
受高空切變系統影響,銅仁站于2012年5月9日23時43分開始降水,至9日15時12分降水結束歷時16 h,過程降水總量達137.6 mm,達大暴雨量級;其中最大雨強主要發生在該日的00-03時、09-15時2個時段內,降水量分別為65.2 mm和64.2 mm,占過程總雨量的97%。
受大暴雨影響,5月9日12時08分—18時之間市電停電,從9日12時19分開始氣壓分鐘數據出現缺測,并造成13時定時氣壓數據缺測,同時造成最高最低氣壓時極值缺測;從9日13時11分開始,相對濕度分鐘數據呈現間斷性缺測現象,13時20分左右,采集器出現嘟…嘟…的蜂鳴報警聲,14時38分開始,40 cm深層地溫數據出現異常,地溫值高達30.8℃(表1),各時長Z文件形成時均彈出40 cm地溫超歷史記錄值的報警窗口。9日17時經更換了新的40 cm地溫傳感器后,地溫數據恢復正常后僅運行了7 h,即從10日21時開始40 cm深層地溫第2次出現故障,故障形式和前面故障一模一樣,數據異常偏高,超歷史極值,表略,各時長Z文件形成時均出現報警警告。

表1 2012年5月9日40 cm深層地溫故障數據對比分析(單位:℃)
2012年5月9日銅仁站由于受強降水天氣的影響,該日12時08分—18時之間市電中斷,全城停電,測報主機供電自動切換為UPS供電,當觀測員查看自動氣象站監控軟件,檢查自動站數據存儲情況時,發現從9日12時19分開始氣壓欄沒有資料,其它資料顯示正常,從12時19分開始氣壓分鐘數據出現缺測,并造成13時自動站定時氣壓數據和時極值缺測。
數據處理方法為:13時定時氣壓數據采用人工觀測值代替,氣壓分鐘數據和時極值按缺測處理,并在觀測薄備注欄備注。
故障檢查和處理步驟如下:第一步首先排除采集器、計算機硬件及兩者間接線有問題的可能,因為只有氣壓一個要素沒有數據顯示,初步判斷可能是氣壓傳感器故障問題,由于我站使用的是ZQZCⅡ型采集器,氣壓傳感器是安裝在采集器機箱內,所以打開采集器機蓋,檢查氣壓傳感器的接口和連線,發現接口很好且無松動,線路無斷裂,從而判定可能是氣壓傳感器硬件出現故障,但換上備份氣壓傳感器后,故障依舊,問題還是得不到解決,直到13時20分左右,聽到了值班室內有嘟…嘟…的蜂鳴聲,聲音不是很尖銳和急促,也沒有彈出大風報警窗口,仔細聽發聲來源,蜂鳴聲來自于采集器系統,報警聲音斷斷續續,時有時無,大約1 min左右一次,而且相對濕度分鐘數據也開始出現了間斷性的缺測現象,數據呈不穩定狀態。第二步檢查電源系統,ZQZ-CⅡ型電源系統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在后備電源箱中,主要為12 V蓄電池及其充電電路以及市電的抗干擾電路;另一部分在采集器中,主要產生低壓電源和直流變換電路,有市電時,采集器由市電供電,無市電時,采集器由蓄電池供電;經檢查發現,由于ZQZ專用電源無市電充電,導致電源箱中的蓄電池放電過快,使采集器中低壓直流電壓過低,致使氣壓傳感器停止工作。至此,故障原因找到,馬上通知人工柴油機發電,并將ZQZ電源插頭插入油機發電專用插座板,故障解決。
正當氣壓和采集器故障排除不久,從14時38分開始,采集器再次傳出尖銳急促的報警聲音,發現40 cm深層地溫數據顯示為紅色,地溫值高達30.8℃,高于人工觀測值6~8℃(表1),定時長 Z文件生成時均彈出超歷史記錄值的報警窗口,由于此時降水尚未停止,不能及時進行外場更換傳感器。
故障處理步驟如下:①及時將故障發生情況上報業務主管部門,并在中國氣象局綜合氣象觀測系統運行監控平臺(簡稱ASOM系統)中填寫故障報告單,在是否申請上級維修一欄填寫為“不需要”。②待雨停止后,于16時取下40 cm地溫外套管上的PVC防水管帽,將傳感器感應頭抽出,檢查感應頭有無斷離、破損和接線脫落,經檢查一切正常,同時檢查是否進水,經檢查感應頭處于干燥狀態,首先排出了地溫傳感器感應探頭故障的可能。③揭開觀測場地溝活動蓋板,取出地溫接線盒,打開盒蓋,斷開40 cm地溫探頭接線,等待軟件監控界面刷新后,看數據變化情況,結果顯示為-42.8℃的數值,對應為開路時應出現的數據,說明地溫接線盒至采集器之間的線路電纜狀況良好,短路故障出現在傳感器,事后用萬用表測量換下的舊傳感器,阻值接近為0,也證明判斷正確。④替換上備份傳感器,先將探頭在空氣中遮光放置,軟件監控顯示數據與空氣溫度接近,說明新換傳感器正常,然后進一步進行深層地溫的安裝,安裝完畢后等待一段時間,地溫數據逐漸下降恢復到原數據序列上,檢修成功,40 cm地溫數據恢復正常,故障排除,檢查更換下來的舊傳感器,發現傳感線多處絕緣體有破損和開裂的情況。⑤5月10日21時40 cm地溫再次出現與白天相同的故障,由于夜間不便操作處理,于次日上午8時30分開始,將換上的新傳感器重新撒下來,并仔細檢查了用于保護傳感線的PVC外套管,發現里面有大量的積水,將管內積水清理干凈后,再更換安裝好新傳感器,故障得以徹底排除,數據恢復了正常,至今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態。
停電發生后,由于采集器電源無市電充電,導致后備電源箱中的蓄電池過放電,當蓄電池電壓嚴重不足過低時,采集器就會發出間隔1 min的蜂嗚報警聲,這也反映出本站的采集器ZQZ專用電源使用年限過長(已使用10 a之久),蓄電池蓄電能力弱,市電停電后供電時間短,且電源指示燈已壞(不亮),急需更換;另外,當發現氣壓數據缺測時 ,應先檢查電源供電情況 ,再考慮氣壓傳感器是否有故障,本次故障檢查順序由于先從氣壓傳感器入手,從而耽誤了一些時間,使故障排除有些滯后。
第一次40 cm地溫出現數據異常偏高,是因為傳感器自然老化,傳感線絕緣體出現破損進水造成線路短路。更換新的傳感器后,只正常運行了7 h又出現相同的故障,同樣是由于傳感線在有積水的PVC管中浸泡時間過長,導致線路出現短路。
[1] 朱志鵬.淺析自動站常見故障的排除[J].北京農業,2011,36.
[2] 張秀艷,尹增鳳,等.自動站地溫傳感器的故障分析和處理[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07.
[3] 唐竹勝,龔冬英.一次自動站故障處理過程的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07,A03.
P415.1
B
1003-6598(2012)04-0061-02
2012-04-15
楊秀勛(1962—)男,工程師,主要從事綜合氣象觀測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