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景芹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縣醫(yī)院, 河北 圍場 068450)
穴位按摩對產后乳脹及純母乳喂養(yǎng)影響的護理體會
畢景芹
(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縣醫(yī)院, 河北 圍場 068450)
目的:探討穴位按摩在減輕乳房脹痛和促進純母乳喂養(yǎng)方面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將240例產婦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在產后當天即開始濕熱敷乳房并穴位按摩,按摩手法及乳房護理方法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進行,對照組按照產科常規(guī)(即濕熱敷乳房、早吸吮等)進行乳房護理。結果:試驗組產婦乳房脹痛程度小于對照組,純母乳喂養(yǎng)率與對照組相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乳房穴位按摩可減輕產后乳房脹痛,提高純母乳喂養(yǎng)率。
產 后; 乳房穴位按摩; 乳房脹痛; 純母乳喂養(yǎng)率
1.1 一般資料: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來我院自然臨產無妊娠合并癥及并發(fā)癥足月產婦240例,隨機分為兩組,試驗組120例,對照組120例,試驗組在產后當天進行乳房穴位按摩,根據具體情況每日1-2次,連續(xù)3-6d,對照組按照產科常規(guī)進行母乳喂養(yǎng)指導,采用母嬰同室、早開奶、勤吸吮、按需哺乳,兩組產婦在年齡、身高、體重、及孕周、胎兒體重、營養(yǎng)狀況均無顯著差異。
1.2 方 法
1.2.1 產后乳頭凹陷、平坦乳頭者的按摩方法:將拇指食指平行放在乳頭左、右兩側向外拉開,然后再平行放在上、下方向向外拉開,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乳頭向外突出,此練習重復多次,做滿15min;用一手托住乳房,另一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捏住乳頭向外提拉,重復10-20次,每天2次,喂奶時用乳頭輕觸嬰兒口唇,在嬰兒口張大,舌向下的瞬間讓嬰兒吸吮乳頭和大部分乳暈。
1.2.2 產后沒乳、乳汁分泌不足的按摩方法:護士自膈腧、脾腧、胃腧、肝腧各點揉1min,沿頸椎向下到脊柱兩側,往返按揉5遍。點揉膻中、少澤、合谷1-3min,環(huán)摩乳房8-10min。用雙手指腹從乳根部順著乳腺管向乳頭方向有節(jié)奏的按摩和擠壓5-10min。膻中能寬胸理氣,合谷能調氣活血,少澤是治療缺乳的經驗效穴[1]。再用梳篦法:左手托住乳房,右手四指分開成梳子狀,從乳房根部向乳頭方向牽拉約5-10min,此法可刺激泌乳反射,促進乳汁分泌,最后用手掌順時針和向下推摩脘腹部各2-3min[2]。
1.2.3 乳房脹痛、乳腺導管不暢的按摩方法:產婦取坐位,體虛者取仰臥位,先按摩沒有積乳的一側或部分,后按摩有積乳的一側或部分,因為先按摩積乳側或部分會引起劇烈疼痛;首先輕輕向下擠壓乳暈及乳頭依次擠壓一周,重復數次,用右手食指拇指輕輕捻揪乳頭數次,目的是將乳腺管末端開口處打開,擴張乳頭部輸乳管,待乳頭及乳暈處變得松軟以利于乳汁排出。按揉膻中、肩井、少澤、乳根、周榮、中府、乳中,每個穴位按摩1-2min,推膻中有行氣活血、寬中理氣作用,揉乳根、調理氣血,按中府、周榮可消塊、疏肝解郁,拿乳中以疏通乳絡[3]。按肩井能理氣散結,活血化瘀。少澤屬手太陽小腸經,小腸經主津液所生疾病,所以少澤能治療產后乳脹、缺乳等疾病。雙手輕握乳房上部或兩側施以振法2min,然后醫(yī)者左手托乳房,右手自乳根向乳頭方向推進8-10遍,再以雙手輪換按揉乳房,有乳塊的位置可用手掌小魚際按揉3-5min,力度由輕至重,使乳汁流出,反復3-5次可使淤積的乳汁充分排出。
1.2.4 觀察項目:①觀察兩組產婦分娩后第5天母乳喂養(yǎng)情況,乳汁量以能滿足嬰兒需要為準,純母乳喂養(yǎng):新生兒兩次進奶之間安靜、祥和,不哭鬧,睡眠與覺醒節(jié)律好,每日有1-2次稀軟大便,尿布濕6-8次或以上。②觀察兩組產婦在產后第2、3天的乳房脹痛程度,產后第3日認真觀察乳房硬度,分3度,Ⅰ度觸之如嘴唇,為正常或輕度脹痛,Ⅱ度觸之如鼻尖,為中度脹痛,Ⅲ觸之如額狀,為重度脹痛[4]。
2.1 兩組產婦乳房脹痛程度比較,見表1。
2.2 兩組產婦產后純母乳喂養(yǎng)率比較,見表2。

表1 兩組產婦乳房脹痛程度比較 n(%)

表2 兩組產婦產后純母乳喂養(yǎng)率比較
隨著乳制品中三聚氰胺事件的發(fā)生,母乳作為嬰兒的天然食品更受到廣大產婦的青睞,乳汁分泌不足原因很多,如含接姿勢不正確,致乳頭皸裂使產婦怕痛、大齡、營養(yǎng)、睡眠、情緒、嬰兒吸吮刺激時間和次數、脾胃虛弱,產時失血耗氣,導致氣血津液生化不足,乳汁生成無源;或肝失條達、氣機不暢、經脈滯澀,阻礙乳汁運行等,產后早期進行乳房穴位按摩可促進乳汁分泌;傳統的方法雖在分娩后給予宣教指導,但早吸吮時間掌握不夠嚴格,又由于產婦機體情況及主觀因素,使一部分嬰兒未能得到純母乳喂養(yǎng),試驗組在傳統護理方法基礎上,從分娩后當天進行乳房穴位按摩,每日1-2次,通過乳房穴位按摩促進泌乳,使新生兒盡早得到足夠的母乳喂養(yǎng),提高了純母乳喂養(yǎng)率。
產后乳房穴位按摩是疏通乳絡的一種護理技術,同時乳房按摩還能促進子宮收縮,減少產后出血,預防乳房脹痛及乳腺炎的發(fā)生;由于產后機體的變化,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乳汁開始分泌,感覺乳房脹痛,由于產婦及家屬主觀因素或產婦自身乳頭條件的影響,有一部分產婦極易造成乳汁淤積成塊兒,致使乳腺管不通暢,乳房脹痛發(fā)生率較高,重者發(fā)展成乳汁淤積性乳腺炎,嚴重影響產婦的身心健康,給產婦造成巨大痛苦,導致母乳喂養(yǎng)率降低,乳房穴位按摩疏通乳絡可以減輕乳房脹痛的程度,減少痛苦。有研究認為,按摩還促使乳房變軟,乳頭和乳頭頸彎曲度自如,易于新生嬰兒吸吮,緩解產后乳房脹痛[5],對于預防乳汁淤積性乳腺炎效果最佳。
[1] 李志剛.穴位養(yǎng)生方[M].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0.237-238.
[2] 黃明達 .圖解穴位按摩使用手冊[M].2010.162-163.
[3] 嚴金林,聞慶漢,戴儉因.推拿臨證指南[M].北京:中醫(yī)古籍出版社,2003.147 -154.
[4] 李桂榮,楊冬蘭.產后干預對產后乳房脹痛影響的研究[J].護理研究,2004.18(5B):903 -904.
[5] 陳少青,伍允僥,蒙順好,等.產后乳房按摩治療產婦乳汁分泌不足的療效觀察[J].全科護理,2009,7(2A):283-284.
1006-6233(2012)08-1141-03
B
10.3969/j.issn.1006 -6233.2012.0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