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車用儀表分會秘書長 陳建海
Seeing at present, the high quality market of instrument industry and resources of clients are all occupied by the brands from foreign capital, and equipped & installed market of low & medium-end original controlled by enterprises of national brands of China, are slowly nibbled by that of foreign capitals. Under such condition, numerous enterprises of national brands are facing crisis of survival by the reasons of markets, technology, capital and heavy burdens.
我國車用儀表行業在“十一五”期間取得了快速發展。特別是在2008年爆發全球性金融危機后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產品產量、開發能力、質量技術水平均實現質的飛躍,產業集中度得到進一步提高,龍頭企業和自主品牌企業同步發展。標桿企業大陸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每年增長率近40%,在其快速發展的帶領下,浙江汽車儀表有限公司和江蘇新通達電器有限公司、埃泰克汽車電子(蕪湖)有限公司、曲阜天博汽車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諸城市新東方汽車儀表有限公司、黑龍江天有為電子有限責任公司等一批企業迅速發展壯大,成為行業自主品牌新的代表。
作為車用關鍵零部件之一,目前車用儀表的主流技術是采用電子或數字式產品取代傳統的機械或模擬式儀表產品,采用新型傳感器、電子與計算機技術與現代汽車的其他電子系統有機結合,使之成為現代汽車的信息和控制中心。儀表產品已從主要反映車輛和行駛速度、里程累計、電氣系統狀況、制動和潤滑液壓力、發動機轉速、冷卻液的溫度與存量、燃料存量、指示燈狀態等簡單技術轉為包含車輛行駛過程中外部環境條件、位置、行駛路線的導航信息以及安全和防盜等內容的信息中心,成為一個集成了感覺、識別、情況分析、信息庫、自適應和自動控制在內的六大功能于一體,顯示車輛行駛時各種參數、保證安全經濟駕駛的汽車行駛智能化輔助系統,并且結合計算機技術和英特網技術,利用CAN總線等先進技術實現車用儀表智能化和信息與控制中心化方向發展。
我國車用儀表行業至今已有60多年發展歷史,規模生產企業幾十家,有國營、合資、股份制和民營等多種經濟類型,產品品種齊全,基本能夠滿足國內外各種車輛的配置和維修需要。
國內車用儀表行業發展方面,總的來講儀表行業與其它大多數車用零部件行業發展現狀和所面臨的問題是差不多的。目前來看,儀表行業高品質的市場與客戶資源都被外資品牌所占據,自主品牌企業原先所控制的中低端配套市場和售后市場也正被后續進來的外資品牌企業慢慢地蠶食。在這種情況下,數量眾多的自主品牌企業因市場、技術、資金和負擔過重等原因面臨著生存危機。
2011年全國車用儀表行業的產銷量已經超過3000萬套(不含摩托車儀表)。其中,車用儀表生產企業銷售市場正在逐步向國外市場發展。隨著今后國內汽車市場保有量的快速增長,必將帶動我國車用儀表行業出口市場的發展。而在不斷擴張的市場刺激下,我國車用儀表行業將會迎來整合的高潮。從技術方面來看,車用儀表在向多功能、數字化驅動方向發展的同時,將逐步向集娛樂、通訊、交通信息、儀表指示多功能一體的信息中心方向發展。
盡管車用儀表行業中產品技術在不斷地升級換代,但是2011年整個行業發展仍然處于低潮階段。具體來看,儀表企業除少數企業有一定增長外,多數企業均處于下降過程中。其中,外資企業發展基本平穩或有小幅增長,而自主品牌企業多數呈現下降勢頭。特別是在企業利潤方面,自主品牌企業的銷售利潤下降幅度較高。自主品牌銷售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近期我國整個儀表行業自主品牌企業正處于瓶頸發展階段;而且還面臨較多外資品牌企業加速進入中國市場的情況。這些擁有雄厚資本和先進技術的外資企業進入市場后開始快速提高了整個行業的生產集中度。而生產集中度的大幅度提高,將使得大多數自主品牌企業面臨著被整合的危險。
在行業整合過程中,外資獨資或外資控股企業明顯處于優勢地位。他們控制了多數優質配套資源,并利用已有的品牌、技術、資金和市場壟斷優勢,逐步蠶食原由自主品牌企業配套的市場,從而占據原屬于自主品牌企業配套的市場,進而壓縮自主品牌企業的生存空間。使得本來就受到市場、技術、資金和其他負擔等方面巨大壓力的自主品牌企業發展愈加艱難。很多企業為了生存打出了降價牌。這些企業只能通過進一步降價等措施力圖保住一定市場。隨著產品價格一降再降,最終造成企業利潤被大幅縮水。企業生存更加艱難。
從出口方面來看,國內車用儀表出口情況同樣不太樂觀。在OEM配套出口方面,只有一些獨資或外資控股企業有部分出口;而自主品牌企業只是將一些傳統產品進入售后市場,總量只占到10%左右。在出口市場方面,儀表產品出口僅限于一些經濟欠發達國家,如中東、東歐、印度等國和地區,發達市場目前還未涉及。
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車用儀表行業在近幾年里取得了較大的發展。首先,產品方案和質量水平與國際發達國家持平,特別是自主品牌企業近幾年取得了快速發展,已經具備了較強的競爭能力。在技術方面,車用儀表產品已走出了單一功能的電子化階段,進入成套汽車儀表的數字化時期,多種結構與功能的組合式儀表走向了統一結構的數字化驅動儀表方向;車用儀表的顯示方式也有圖形方式、指針模擬方式和數字方式等多種;其次,行業的生產集中度、數字化和信息化技術水平進一步提高。但是隨著新技術應用,特別是通信技術的推廣,市場壟斷和技術壟斷水平越來越明顯。目前,國內車用儀表行業各類生產企業近百家,其中自主品牌企業占40%市場份額,剩余的市場由外資品牌企業占據。外資品牌企業占據的市場包含有中、高端轎車配套市場。
從售后方面來看,售后市場份額方面分兩大塊,一大塊是隨4S店走的OEM配套企業,另一大塊是專做售后的部分企業。其中,OEM配套企業占國內市場份額的60%,市場主要定位在有通訊傳輸要求的高檔產品和在車輛保修期限內的維修市場份額部分;自主品牌中小企業占國內市場份額的40%,市場主要定位在沒有通訊傳輸要求、車輛已經超過保修期限的維修市場。
車用儀表行業售后市場面臨著一些問題。與其它零部件產品不一樣,車用儀表產品屬于長壽命產品,售后市場總量相對較小。車用儀表除了形狀和安裝尺寸不能通用外,因功能、參數、接口和數據處理方式不兼容等原因,絕大多數產品種類不能互換和通用。這使得非原配套企業難以提供可互換產品,從而限制了第三方企業介入該市場。而隨著電子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總線通訊技術在新一代車輛中的廣泛應用,車用儀表的專一性特點更加明顯,出現了同種產品之間也不能直接互換的現象,需要進行程序修正識別后才能互換。這就更使得非OEM配套企業不可能進入這類產品的售后市場,從而使本來就較小的產品售后市場變得與OEM市場一樣越來越集中,大多數原來專做售后市場的企業生存出現了危機。
目前,宏觀調控政策變化對車用儀表行業影響巨大。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車用儀表行業中自主品牌企業相對于外資企業來講,大多數規模都比較小,資金、技術、管理能力都要弱很多。2011年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才銷售150萬套儀表,工業產值3億元左右。目前自主品牌企業發展受限,主要原因有高端外資品牌配套市場門檻難進,還有就是多數企業資金緊張。這些難題已經影響了我國儀表行業自主品牌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另外,還有一些與其它零部件行業共性的行業發展難題:一方面需要國家處理好中小企業發展中資金與負擔的關系,希望能給予企業寬松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也需要處理好外資品牌主機配套體系相對封閉,而不對自主品牌開放的政策性問題;第三方面就是對公共性技術難題、基礎技術研究、公共性服務機構(如產品質量檢測機構)希望由國家財政提供資金支持,不能全拋給企業承擔;第四方面是對企業的開發或改選的稅收支持力度應加大,以減少企業的負擔。
第二,現在的車用儀表行業實際上就是電子信息行業和軟件行業的復合體。產品主要依靠軟件和信息、電子技術發展,已完全脫離了傳統制造業范圍,所以國家應給予明確的產業政策支持。這樣我們的自主品牌企業才能有一定的發展能力和與外資品牌企業競爭的底氣。
第三,即將出臺的“汽車三包”政策對車用儀表行業的影響不小,并且容易發生誤判。這主要是儀表本身就是長壽命周期產品,但是卻因為儀表涉及眾多的傳感器、報警器、控制電路和線束,在質量三包過程中容易發生誤判。這就需要在“汽車三包”政策中解決好質量判斷的第三方機構的建設投資問題。
1、2011年5月,在山東省諸城市召開了行業協會會員代表大會并籌建車用儀表產業技術創新產業聯盟。
2、2011年9月,在山東省諸城市正式成立車用儀表產業技術創新產業聯盟。
3、江蘇新通達科技集團公司和黑龍江天有為電子有限公司2011年度完成綜合技術改造項目計劃,實現年產車用儀表120萬套,產能達到200萬套的能力,初步具備了產品開發、測試、生產全過程的能力。其中,江蘇新通達科技集團公司以97%的年度凈增長率位居行業第一名,成為行業發展中的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