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ring the “Two Meetings”, the deputies to the NPC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nd members of the National Committee of CPPCC coming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nd places in China, had gathered under one roof to negotiate together a major program of lasting importance for national development. The auto industry is a mainstay of country’s economy. During this key period of the “Two Meetings”, the opinions & proposals of the industrial deputies related with it were no doubt the focus of attention by common public. This edition of 《Automobile Parts》is focused on the opinions & proposals from deputies of commercial vehicles and parts.
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批準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及其他重要報告,表決通過關于修改刑事訴訟法的決定和其他法律文件,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后,14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閉幕。備受各界關注的中國“兩會”落下了帷幕。本次“兩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各個行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濟濟一堂,共商國家發展大計,為國內經濟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很可能會成為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影響國內經濟發展重要指標的兩會代表提案可謂是意義重大,是各行業熱議的話題。
汽車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兩會”這一關鍵時期,與之相關的行業代表們的提案和建言無疑更是民眾關注的焦點。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一部分,中國商用車“十一五”期間的發展可以用“井噴”來形容,但進入“十二五”的頭一年,在國家以“穩經濟、調結構、控通脹”為主線的政策導向作用下,客車整體保持了難得的持續增長,貨車特別是具有方向性和代表性的重卡則“急剎車”。在兩會期間,商用車及零部件代表通過提案建議為我國商用汽車及零部件的發展獻計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法士特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李大開
1、國家盡快出臺汽車產品“三包”規定,明確統一各大類汽車及關鍵總成產品的最低三包年限、里程和權責。確保消費者權益、提高公眾安全質量、降低能源消耗、減少資源浪費,加強環境保護力度。
2、強化法律、法規的執行力,科學優化汽車工業規劃,依法規范市場秩序,打破地方保護壁壘,盡快淘汰落后產能,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可持續性。
3、隨著中國汽車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建議國內在制定有關汽車產品的法律、法規時,充分考慮與國際通行標準接軌,避免跨國公司在中國實施雙重標準(如大眾在美國2年不限里程,而在中國卻是2 年10萬公里;豐田在美國是3年10萬公里,在中國卻是2年10萬公里;ZF在國外3年30萬公里,在中國卻是1年10萬公里),確保國內外消費者享有同等權益。
1、將“重型汽車及大客車傳動系統(含機械式變速器、車橋等關鍵零部件)”繼續列入鼓勵類。
與乘用車、輕型車相比,重型汽車及大客車由于長期處于高負荷運轉狀態,對其傳動系統的技術性能、質量可靠性要求更高。近幾年在國家政策的正確指導和支持下,已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基礎,較好地滿足了現階段的發展需求。但與歐美等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們在耐用性、操控性、噪音控制、質量穩定性方面仍有較大差距,且價格優勢受人民幣升值和成本上升的影響也逐漸削弱。隨著跨國公司的進入,以及國內整車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參與國內外市場的國際化競爭已成零部件企業的唯一出路,因此,繼續保持有效的政策支持將為中國汽車工業國際化發展提供重要基礎保障。
2、在“目錄”鼓勵類第十六類“汽車關鍵零部件”中增加“液力緩速器”條目,與《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1年修訂)》第19類第2條中“液力緩速器”項目等同,鼓勵支持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加快液力緩速器技術的創新發展。
3、將AT、CVT自動變速器納入“目錄”鼓勵類范圍。AT自動變速器,除在乘用車市場廣泛應用外,在高端重卡、大客車、工程車、軍用越野車等特種車輛方面更具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同步加快國產AT、CVT、DCT、AMT自動變速器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應用,以打破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技術壟斷。
國家相關部委比照“千人計劃”或地方“百人計劃”優惠扶持政策,對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這樣的高檔次、高規格的專門研發機構制定專門政策,支持國家骨干企業及國家大型企業集團加快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引進工作以及技術創新工作,使進入此機構并符合考量標準的海內外高層次、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充分體會和享受到國家或地方給予的工作條件、生活待遇、大額補貼、稅收優惠、配偶安置等優惠扶持政策,為工業企業優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快創新發展步伐、提升科技競爭實力、快速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提供政策支持和基礎保障。
1、適當放寬和擴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和區限范圍,建議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中提到的《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當前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產品和技術目錄》以及正在修訂的《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等國家制訂的目錄進行合并考慮。只要企業符合目錄規定要求,就應具備高新技術企業申報條件。這樣做,可有效擴大國家對新工業規劃區及老少邊窮地區的支持力度,同時通過合并目錄,進一步拓展企業入圍范圍,有利于國內區域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
2、《認定辦法》和《工作指引》對高新技術企業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界定過于單一,應將核心自主知識產權規定內容進行梳理規范。《工作指引》對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的解釋僅為“《認定辦法》規定的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包括:發明、實用新型以及非簡單改變產品圖案和形狀的外觀設計(主要是指:運用科學和工程技術的方法,經過研究與開發過程得到的外觀設計)、軟件著作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專有權、植物新品種”。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一些地區僅把企業擁有的專利發明等作為核心自主知識產權對待,而企業自主開發的一些關鍵技術、重要出版著作等并未計算在內,這對企業尤其是裝備制造等行業企業有失公允。
3、進一步加強對《認定辦法》的解釋宣傳以及實施過程中的指導與監督力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作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存在地方政府由于對《認定辦法》存在差異性理解而加強條件限制的情況。如在部分省、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被嚴格限定為高新工業園區內企業,這對于那些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條件、但廠址不在高新工業園區內的企業是不公平的。同時在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復審工作中應進一步強化公開性和透明度,加強政策指引與協調,以利于企業掌握最新動態信息并快速跟進提升。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總裁 湯玉祥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對校車的需求不斷增強。使用專用校車來解決學生交通需求具有以下優勢:1、相對于其它運輸方式,安全系數高、更有保障;2、集中接送學生的運營模式,有利于提高車輛和道路資源的利用率,有利于減輕家長接送學生的負擔;3、乘坐校車上、下學,可以從小培養平等觀念,有助于社會和諧。
1、標準法規不斷完善,產品日趨成熟、豐富;最新的《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等四項國家標準(草案)正在積極征求社會意見;國內校車的制造水平和能力不斷提升,產品線日益豐富,產品的性能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
2、各級政府和學校積極響應國家方針和社會呼吁,自2010年在德清等6個試點城市開始,校車的試點和應用在1年中迅速擴大至全國范圍,后續需求將呈現加速增長趨勢,可見校車的價值已經深入人心。
但校車事業作為一項新生的學生交通解決方式,參考國外發展經驗,校車發展將經歷三個階段:1、起步階段。其特征是法律法規還不夠健全,營運模式不確定,運行問題眾多,安全問題頻頻發生。2、規范運行階段。在這一階段,涉及校車運行的法規逐步完善,營運趨向專業化,安全問題得到有效保障。3、成熟階段。在城市化率達到70%以上,且城市交通系統趨于完備時,校車的發展將進入成熟期,屆時城市內的學生交通問題將主要由公共交通系統解決,而專門的校車將主要應用于郊縣和鄉鎮。
目前,這三個階段的現象在我國校車發展的現階段并存,但整體處于起步階段,值得社會各方關注的現象還大量存在。例如,一些實際運行的“校車”實際上仍不安全,有的只是改改顏色,在外觀上“像”校車了,但實際的安全性能并未顯著提高;地方政府、教育部門、學校等需求方還處于觀望態度,到底要不要上校車?如何籌措資金?以誰為主體購買并管理營運?都是困擾校車發展的緊迫問題。已購校車地方,也有不少問題,例如,部分校車買回去,卻長時間無法啟用,不能及時投入運營,學生仍然沒享受到校車帶來的好處;部分已投入使用的校車,因線路、路權管理無法可依,造成實際運營困難,甚至有停運風險。
這些現象集中反映了當前我國校車發展階段面臨的主要問題。
1、校車相關法律法規制度還不夠完善。
校車技術標準還沒有最終出臺。在運行的車輛很多不符合安全標準,即便是現在銷售的校車產品,也不排除有一些車輛實際上達不到基本要求,安全方面存在隱患。校車的道路權利,應享有的特殊待遇,還沒有從法律上進行明確規定。目前還主要依靠個人自覺,交通執法也沒有依據。
2、購買校車的資金籌措還沒有具體政策指引。
和普通輸尿管硬鏡相比較,輸尿管軟鏡可以到達許多硬鏡不能到達的腎盂及腎盞,與PCNL手術相比較又避免了通道建立對腎臟的損傷,因此近年來輸尿管軟鏡越來越多地應用于腎臟及輸尿管上段結石的治療,其適應證也越來越擴大,從結石大小、結石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放寬[7,8]。除此之外,術者的經驗也越來越影響手術的效果,相同情況下,經驗越豐富,手術時間越短,結石清除率越高。但輸尿管軟鏡的使用過程中,仍有一定比例的病例無法上鏡,不能順利進行輸尿管軟鏡下碎石取石,限制了輸尿管軟鏡的更大范圍應用[9]。
社會各方對于國家和各級政府的補貼、補助有很高期望,但具體的辦法沒有明確,反而導致了需求方的觀望。
3、校車的運營組織還不夠專業和科學。
誰購買、誰運營、誰管理、誰監督缺乏明確的職責分工和協作機制,各部門之間的協調缺乏政策依據和統籌規劃,一定程度上存在“無人負責也無人管理”的問題,對校車事業的深入發展產生了阻礙。運營主體多種并存,但這些經營組織大多不具備專業的交通運輸管理經驗,更不具有校車運營的專業經驗,在線路設計、車輛維護、調度調配和司機培訓管理方面缺乏必要的能力。
4、校車文化建設和公眾意識有待加強。
保障學童安全,需要的不僅僅是一輛“鋼筋鐵骨”的車輛,更需要與之適應的校車文化。一些人還存在“有校車就安全”的錯誤認識,實際上學童交通安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建立系統性的法律法規、車輛運維管理、司乘人員培訓體系等,才能讓校車安全的跑起來。
針對以上問題,為促進校車全面進入學生生活,盡快擴大受益人群,我們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推動校車戰略的實施。
1、國家盡快出臺購買校車資金籌措的相關政策。
總體思路上應貫徹落實溫總理對校車購買資金的相關指示,由中央和地方財政分擔,多方籌集。國家對校車的補貼政策和標準應盡快出臺,并適時發布對地方財政補貼的指導意見。
2、盡快細化校車管理、運營政策,指導各地建立校車的管理、運營模式。
國家層面的校車行業主管部門應盡快明確,并建立相關部門間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監管。地方層面,可由各地方政府牽頭確定主責管理部門及協同機制,進行多方協作、聯合管理。校車的營運模式上,應強化經營主體的專業能力,引入專業管理經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并通過立法建立全方位的保障體系。
3、繼續完善校車相關法律法規。
加速《校車安全技術條件》等國家技術條件、安全標準出臺,引導行業的健康發展和技術進步。校車優先路權、避讓、通行規則等,應盡快落實到相關法律法規中去,促進校車全面發揮價值。
4、加強推廣宣傳,普及校車文化。
通過宣傳、媒體及其它活動形式,加強全民的校車安全意識。設置國家“校車日”,建立長效安全教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