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恩忠 陸 崟 唐安福 王曙東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制劑科,江蘇南京 210002
清腎濃縮丸為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全軍腎臟病研究所黎磊石院士為治療腎臟病而研究出的處方,由當歸、丹參、赤芍、紅花、川芎、桃仁、金銀花、板藍根、白茅根、蒲公英等十味中藥組成。該藥活血化淤,涼血止血,用于各種腎炎、紅細胞尿長期存在或血管炎病變等,特別有益于IgA腎病。為保證藥品質量和日益擴大的臨床需求,南京總醫院制劑科引進了全自動丸劑生產線。本實驗對清腎濃縮丸的新制備工藝進行了初步研究,為丸劑生產的規范化、自動化研究提供了參考依據。
丸劑生產聯動線(黑龍江迪爾制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TCS電子計價臺秤(永康市大陽衡器有限公司);FA2004N電子天平(上海天平儀器廠);LB-2D型崩解時限測定儀(上海黃海藥檢儀器廠);CH--200槽型混合機(常州市安泰制藥機械有限公司);CT-C-Ⅱ熱風循環烘箱(南京百奧干燥設備有限公司)。
桃仁、白茅根水提后濃縮至藥液與藥材等重;其他諸藥干燥粉碎后的藥粉。
該生產線為擠壓式制丸,工藝流程如下:
2.1.1 粘合劑的選擇 取100目的藥粉四份,每份20 kg(加入濃縮藥液4.5 kg),分別以純化水,10%淀粉漿和20%淀粉漿各10 kg為粘合劑,記為①,②,③。充分攪拌后轉入生產線,在推料速度Vt=15 r/min,切丸速度Vq=20 r/min的條件下考察生產過程中藥條是否易斷(易斷表明生產過程不連貫,無法實現自動化生產)。結果表明以20%淀粉漿為粘合劑時藥條韌性最好。但考慮到淀粉漿加入量過大會影響丸劑的溶散時限。最終選用10%淀粉漿作為粘合劑。見表1。
表1 不同粘合劑對藥條韌性的影響
2.1.2 制丸參數的選擇 取100目的藥粉5份,每份20 kg(加入濃縮藥液4.5 kg),加入10%淀粉漿10 kg充分攪拌,分別以Vt∶Vq=20∶20(r/min)、Vt∶Vq=20∶23(r/min)、Vt∶Vq=20∶25(r/min)、Vt∶Vq=25∶28(r/min)、Vt∶Vq=28∶30(r/min)進 行 生 產 試 驗,記 為1,2,3,4,5。以考察生產過程是否連貫及生產能力。結果表明1,4,5號試驗生產連貫性較好,5號試驗生產能力最大??紤]到后續工序生產情況,最終采用Vt∶Vq=25∶28(r/min)。見表2。
2.1.3 出條片與切刀尺寸的選擇 取100目的藥粉3份,每份20 kg(加入濃縮藥液4.5 kg,加入10%淀粉漿10 kg充分攪拌),分別選用不同尺寸的出條片和切刀搭配進行生產試驗,記為Ⅰ,Ⅱ,Ⅲ,考察丸粒是否圓整均勻。根據試驗結果,最終選用真徑為5.3 mm的出條片和真徑為5.5 mm的切刀。見表3。
表2 不同制丸參數對生產過程的影響
表3 不同尺寸出條片和切刀搭配對丸粒性狀的影響
2.1.4 軟材含水量的選擇 取100目的藥粉4份,每份20 kg(加入濃縮藥液4.5 kg和淀粉漿10 kg),分別加入純化水0,1、2、3 kg,充分攪拌,記為(1)、(2)、(3)、(4)。則4份軟材的含水量分別約為37.68%、39.44%、41.10%和42.66%。將4份軟材轉入生產線,在Vt∶Vq=25∶28(r/min),出條片直徑為5.3 mm和切刀直徑為5.5 mm的條件下進行試驗,考察制丸情況。結果表明⑶號試驗效果較好。見表4。
表4 不同含水量軟材對制丸工藝的影響情況
2.1.5 藥粉細度的選擇 按照《中國藥典》2010年版的規定:“除另有規定外,供制丸劑用的藥粉應為細分或最細粉”。因此,取100目和120目兩種規格的藥粉進行對比。取100目藥粉和120目藥粉各20 kg(加入濃縮藥液4.5 kg),記為a,b。按照“2.1”、“2.2”、“2.3”和“2.4”項下最佳條件制軟材進行生產試驗,濕丸在75℃下干燥6.5 h[1-2],以性狀、水分含量和溶散時限為考察指標進行測定[3]。由于結果相差不大,從經濟方面考慮,最終選擇a試驗,即藥粉粒度為100目。見表5。
表5 不同藥粉粒度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2.1.6 清腎濃縮丸制備工藝 根據上述試驗結果,設計清腎濃縮丸制備工藝為:取100目的原料藥粉20 kg、濃縮藥液4.5 kg、10%淀粉漿10 kg和純化水2 kg,倒入槽型混合機充分攪拌后轉入自動生產線進行制丸生產。制丸時選擇出條片直徑尺寸為5.3 mm,切刀尺寸為5.5 mm,推料速度為25 r/min,切丸速度為28 r/min。
按照上述制備工藝生產3批清腎濃縮丸,批號分別為110922、111009和111020,干燥時間為6.5 h。以半成品的直徑、水分含量、溶散時限和重量差異為驗證指標,進行工藝驗證。見表6。
表6 3批清腎濃縮丸的測定結果
相比較于傳統手工泛丸[4-6],自動生產線有如下優點:①操作簡單,生產效率高;②不需要對提取干燥過的中藥干浸膏或具有較強吸濕性的藥物進行特殊處理或添加其他輔料;③設備符合GPP要求;④丸粒外觀圓整均勻,大小一致。本文的制備工藝方法簡單,產品質量穩定,可為其他丸劑自動化生產工藝的制訂提供參考。
本工藝中之所以出條片直徑為5.3 mm和切刀直徑為5.5 mm搭配生產出的丸粒較為圓整,是因為本處方中所含纖維性藥材較多,故經制丸機擠壓而出的藥條會發生膨脹,致使藥條直徑變大,因此切刀尺寸需略大于出條片尺寸。如果處方中藥材所含多糖類或淀粉類成分較多,則出條片和切刀的尺寸可以相一致。
軟材含水量過低則出料速度慢,影響生產效率,同時會因使丸粒兩端有孔隙而增加包衣工序的難度,甚至出現碎丸;軟材含水量過高則藥條韌性差,易斷,同時會有濕丸粘連現象,甚至丸粒變形,致使烘干、分裝工序難度增加。
由于處方、藥材產地和采收時間的不同,藥粉制成的軟材性質亦有所不同(如軟材黏性、藥條膨脹率等)。因此在生產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粘合劑配比,一般調整純化水的量即可。另外出條片和切刀尺寸的搭配亦需考慮。
[1]劉文惠,鄧慧敏,曾會湘,等.正交法探討影響藥丸質量的因素[J].中藥材,2001,24(7):515.
[2]趙家祥.解決水丸融散時限方法問題的探討[J].山西醫藥雜志,2011,40(7):719-720.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一部.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附錄5-6.
[4]程明,王琰.淺談小米起模機械泛制水丸法[J].社區醫學雜志,2011,12(9):84-85.
[5]何棟.水丸制作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及解決方法[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13):13.
[6]王琰,王虹熙.醫院泛制水丸操作技術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1,5(9):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