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 赟 趙堂民
蘭州軍區烏魯木齊總醫院口腔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00
隨著我國艾滋病(AIDS)傳播速度的加快,新疆地區AIDS發病人數逐漸上升,已成為全國艾滋病高發區。由于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AIDS患者窗口期全身癥狀不明顯,不易早期發現,在AIDS發病的前1~4年內,大多數患者會首先出現口腔癥狀[1],而且口腔醫生在工作中經常接觸患者的血液唾液,自身也是感染HIV的高危人群。因此,對口腔醫務人員來講,其對AIDS/HIV感染的知識、態度、行為及控制措施掌握情況對AIDS預防和早期發現有重要作用,本調查旨在了解烏魯木齊地區口腔醫務人員對有關AIDS/HIV感染知識的了解程度和態度,以期為相關部門加強AIDS/HIV知識教育及感染控制提供背景資料及依據?,F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2010~2011年烏魯木齊地區從事口腔工作的醫護人員共350名,其中,男157名,女193名;漢族276名,維吾爾族74名;年齡24~57歲。
調查問卷參照中英性病艾滋病防治合作項目調查表進行相應修改,調查通過發放統一調查表,現場匿名填寫問卷方式進行。調查內容主要包括:社會人口學特征、艾滋病知識、艾滋病的傳播途徑、艾滋病的口腔表現等。問卷以選擇方式回答問題。
采用SPSS 1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研究用正確、錯誤和不清楚三種答案來統計烏魯木齊地區口腔醫務工作者對艾滋病知識的掌握情況。結果顯示,烏魯木齊地區口腔醫務工作者對AIDS在口腔的癥狀表現缺少足夠了解,被調查者中大多數只對口腔念珠菌病有了解,對另外4種AIDS的常見口腔表現了解者均未超過半數。見表1。
本研究采用“是”、“否”兩種情況判定調查對象的行為態度,其中,有67.7%的口腔醫務工作者認為,治療AIDS/HIV感染患者將增加個人感染機會,對職業接觸感染危險性會增大,僅49.1%的醫務工作者愿意與AIDS/HIV患者做同學或同事。見表2。
表1 口腔醫務人員對艾滋病一般知識了解情況[n(%)]
表2 口腔醫務人員對AIDS/HIV感染患者的態度和行為情況[n(%)]
根據統計模型分析顯示,民族、性別對調查結果沒有影響,不同工作單位影響調查結果,綜合性醫院口腔科工作者調查正確率高于口腔??漆t院和個體牙科診所,本科及以上學歷者正確率高于大專和中專學歷,初級職稱正確率高于中高級職稱,從專業上看,口腔外科醫生正確率高于口腔內科和修復科醫生。見表3。
表3 調查正確性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新疆目前是中國AIDS高發區,患者人數排全國第4位。本次調查表明,烏魯木齊地區口腔醫務人員對AIDS的一般知識了解較多,對于HIV的傳播途徑基本了解,但還缺乏全面系統的了解和掌握。
從HIV病毒感染到艾滋病發病之前的很長時間內,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癥狀,在此期間,絕大多數患者本人及周圍同事并不知道其已染病,但這些患者仍可以傳播艾滋病病毒。在不可能做HIV血清學普查的情況下,如何早期發現和診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防止該病傳播的重要環節。據國際研究和臨床經驗,在艾滋病發病前1~4年內,大多數患者都會單獨出現艾滋病初期口腔癥狀,表現為各種典型的口腔病損,這是發現和診斷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主要指征。鑒于艾滋病口腔表征是診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關鍵癥狀,已引起國際上的高度重視。世界衛生組織專門成立了艾滋病感染者口腔表征協作中心。我國已有多個城市醫院報道了在口腔門診患者中檢出HIV感染者。本調查結果顯示,口腔醫務人員對AIDS/HIV患者常見口腔表征有一定了解但并不全面。提示對口腔醫務人員應該加強教育,提高對口內可疑病損的重視,以便對AIDS作出早期診斷[3-4]。
目前研究表明,HIV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較HBV弱很多[5],然而口腔醫務人員對HIV的危險性估計過高,在防護措施健全并在嚴格執行各種操作規程情況下,對HBV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即能有效防護HIV,因此,醫務人員因職業暴露而感染HIV的危險性是很低的,但本調查結果反映,被調查者普遍存在對AIDS/HIV恐懼心理,這種恐懼會導致醫務人員推諉甚至拒絕對AIDS/HIV患者的醫療服務,害怕因治療AIDS/HIV患者而出現職業暴露。提示要加強對口腔醫務人員有關AIDS知識的宣教。
在口腔治療過程中術者的面部不可避免地會有飛沫的污染。本調查表明,多數口腔醫務人員未采取合適的感染控制措施,擁有護目鏡和面具防護的僅僅在幾家大醫院和教學醫院,而個體牙科診所采取的抗感染控制措施非常薄弱,尚有一部分醫生連手套也未配戴,因此,在今后要教育口腔醫務人員正確認識職業暴露危險性。
綜上所述,通過本次調查顯示,對口腔醫務人員需要進行艾滋病相關知識教育,使其充分了解艾滋病傳播途徑、預防措施及AIDS/HIV患者的口腔表征,有關部門要為口腔醫務人員提供安全、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加強口腔醫務人員的自身防護,防止職業暴露和醫源性感染,為廣大患者提供一個安全的治療環境,從而阻斷AIDS/HIV的傳播[6]。
[1]黃鶯.毒品對口腔健康的損害與預防對策[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5,11(2):38.
[2]陳瑋,朱萬孚,張孔來,等.山東省臨床醫務人員有關艾滋病知識態度信念及行為調查[J].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19962(2):19-21.
[3]Wright AA,Agbelusi AA.GroupⅡandⅢlesions in HIV positive Nige rians attending the General Hospital Lagos,Nigeria[J].Odontostomatal Trop,2005,28(112):19.
[4]陳文穎,李玉葉.HIV感染者/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研究進展[J].皮膚病與性病,2011,34(3):153.
[5]張孔來.艾滋病[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21-22.
[6]李存桂,馮伊平.基層醫院口腔科工作人員職業防護調查與對策[J].中國中醫藥咨訊,2011,3(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