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萍 鄒海 劉志軍 劉微
(1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醫院 新余338000;2 溫州醫學院 浙江溫州325000)
幽門螺桿菌(HP)是人類最常見的一種致病菌,是胃腸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1],主要導致消化性潰瘍、胃腺癌和淋巴癌,并且與胃癌的發生有一定的關系[2]。幽門螺桿菌共識意見桐城會議有關專家也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胃癌、消化性潰瘍、胃炎伴有明顯異常(胃黏膜糜爛、中~重度萎縮、中~重度腸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的發生密切相關[3]。據研究,現常用的抗HP 藥物已存在耐藥菌株增多的問題,我院采用荊花胃康膠丸聯合質子泵抑制劑(PPI)、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聯療法根除幽門螺桿菌,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2008 年9 月~2010 年9 月我院門診及住院病例206 例,均經胃鏡檢查,按《內科學》診斷標準[4],確診為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伴糜爛,且尿素酶試驗檢查呈HP 陽性者。隨機分為治療組106 例,對照組100 例。其中治療組男64 例,女42例;消化性潰瘍38 例,慢性胃炎68 例;年齡16~82歲。對照組男63 例,女37 例;消化性潰瘍35 例,慢性胃炎65 例;年齡15~86 歲。兩組病例在臨床表現、性別、年齡等方面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均符合《內科學》診斷標準[4],同時以胃鏡病理檢查為依據。
1.3 納入標準 所有患者治療前4 周內未服用抑酸劑、抗HP、抗生素、鉍劑治療。無青霉素過敏史,無胃腸道手術史;無幽門梗阻等并發癥;排外心、肺、肝、腎系統疾病患者及妊娠哺乳期女性。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雷貝拉唑膠囊(國藥準字H20061220)10 mg,每日2 次口服,療程4 周;阿莫西林(國藥準字H20003263) 1.0 g,每日2 次口服,療程1 周;甲硝唑(國藥準字H41023173)0.4 g,每日2 次口服,療程1 周。
1.4.2 治療組 雷貝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用量、服法及療程同對照組,聯用荊花胃康膠丸(國藥準字Z10970067)160 mg,每日3 次口服,療程4 周。
1.5 療效評價 對照組與治療組患者停藥4 周后復查14C 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桿菌,陰性為根治成功,陽性為根治失敗。
1.6 統計方法 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進行比較,P<0.05 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幽門螺桿菌根治情況 治療組106 例,98 例成功根除,根除率92.4%;對照組100 例,78 例成功根除,根除率78.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6,P <0.05),治療組根除有效率優于對照組。見表1。

表1 兩組消化性潰瘍患者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 例
2.2 不良反應 兩組在治療期間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奧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聯合抗HP 根除率,有逐年下降的趨勢[5]。中藥或組方單獨應用抗HP 作用并不理想,根治率一般在50%~60%,但如與含PPI 或鉍劑的“三聯療法”聯用則可明顯提高根除率,可達90%以上[6]。荊花胃康膠丸是由土荊芥和水團花提取揮發性物質組成的中藥膠丸。土荊芥為君藥,其性辛溫,能散寒理氣,止脘痛除腹脹;水團花性微寒,可活血化瘀,使氣血和暢,又具止血生肌、清熱利濕之力:兩藥配合,共奏理氣散寒、止痛、清熱化瘀生肌之功。有研究證明,荊花胃康單藥可促進潰瘍愈合,對胃腸蠕動有明顯抑制作用,緩解疼痛,其在體外對HP 有強烈抑菌作用[7],根除率達40%左右[8]。本實驗采用荊花胃康配合PPI、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聯劑,HP 根除率可達92.4%,明顯高于對照組PPI、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聯療法。現甲硝唑耐藥在中國地區達30%~60%[9]。雖有鹽酸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等可替代,但荊花胃康不影響人體正常菌群,不產生耐藥[10-12],藥物副作用低,較抗生素有明顯優勢,且能促進潰瘍愈合,緩解疼痛,值得臨床推廣。
[1]Harris PR,Wright SW,Serrano C,et al.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 in children is associated with a regulatory T-cell response [J].Gastroenterology,2008,134(2):491-499
[2]Malaty HM.Epidemiolog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Best practice&researc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2007,21(2):205-214
[3]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共識意見(2003 安徽桐城)[J].胃腸病學,2005,10(S1):58-59
[4]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417
[5]成虹,胡伏蓮.北京地區幽門螺桿菌耐藥情況及其耐藥趨勢[J].中華醫學雜志,2005,85(39):2 754-2 757
[6]馮麗英,白文元,姚希賢.滅HP 膠囊與新三聯并用對潰瘍愈合質量及潰瘍復發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04,7(20):1 469-1 471
[7]謝振家,黃美星.荊花胃康膠丸對實驗性胃潰瘍及幽門螺桿菌的抑制作用[J].中國新藥雜志,2001,10(3):221-223
[8]梁潔,徐紅,劉凡,等.荊花胃康膠丸治療慢性上消化道疾病85 例[J].中國新藥雜志,2001,10(3):226-227
[9]胡伏蓮,周殿元.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基礎與臨床[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369-371
[10]陶梅,張瀝,張欣.荊花胃康膠丸治療HP 相關性疾病的臨床觀察[J].西北藥學雜志,2005,20(5):222-224
[11]陳靜,陸鳳鳴,韓誠正.健脾清熱活血方配合奧美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0,32(8):1 174
[12]姚春香.四逆散加味治療消化性潰瘍38 例臨床觀察[J].河北中醫,2010,32(10):1 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