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旭軍
冬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也是人體熱量消耗最快的季節,由于人體受到寒冷氣溫的影響,機體的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會發生變化,正是食補的最佳季節,人們可以在享受美味的過程中,調理新陳代謝,保持身體的健康。然而,冬季的飲食養生也要注意平衡攝入營養。因此,如何選取食物,合理地調整飲食,保證人體必需營養素的充足,從而達到進補和養生的目的,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考慮:
由于冬季氣候寒冷,機體每天為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而要增加產熱營養素的攝入量。產熱營養素主要指蛋白質、脂肪、糖類,因而要多吃富含這三大營養素的食物。尤其是要相對增加脂肪的攝人量,如在吃葷菜時注重肥肉的攝人量,在炒菜時多放些烹調油等,對老年人來說,脂肪攝入量不能過多,以免誘發其他疾病。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最豐富的有機物質,它在人們每日膳食中的攝入量遠遠超過了蛋白質和脂肪,是人體供給熱能的主要來源,如日常生活中食用比較多的大米、面粉、玉米、紅薯、馬鈴薯等,都是屬于淀粉類食品,我們不可忽視。蛋白質攝入量必須充足,所供給的蛋白質應以優質蛋白質為主,肉類、蛋類、魚類及豆制品等,不僅營養價值高,而且易于消化和吸收。肉類可選擇牛肉、羊肉、狗肉等熱性食物,其中的蛋白質很豐富,對提高免疫力有很大幫助,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熱量。


怕冷與缺少鈣和鐵有關。人怕冷與機體攝入某些礦物質較少有關。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血液中缺鐵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常表現為產熱量少、體溫低等。因此,補充富含鈣和鐵的食物可提高機體的御寒能力。含鈣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帶、紫菜、貝殼、牡蠣、沙丁魚、蝦等;含鐵的食物則主要為動物血、蛋黃、豬肝、黃豆、芝麻、黑木耳和紅棗等。

但在食用動物性食物的時候,也要注意科學的攝入,動物性食物雖好,但不易消化,吃多了,胃腸道不堪重負。其中,動物性食品還存在一個突出問題,即膽固醇含量相對高,尤其是動物的內臟、腦、動物皮、蹄膀、蛋黃、蟹黃、蚌、牡蠣、肥肉等,每100克中的膽固醇含量基本都超過200毫克。一般認為,健康成人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于300mg,而伴有冠心病或其他動脈粥樣硬化病的高膽固醇血癥患者,每天膽固醇攝入量應低于200mg。
《飲膳正要》謂:“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冬季屬腎,主藏精,為進補的最佳季節,也是一年四季中最有利于通過進補治愈衰弱病癥的季節,特別對中老年人而言,冬季進補最為關鍵。根據中醫“虛則補之,寒則溫之”的原則,在膳食中應多吃溫性、熱性,特別是溫補腎陽的食物進行調理,以提高機體的耐寒能力。
傳統中醫學,把不同顏色的食物或藥物歸屬于人體的五臟:紅色入心,青色入肝、黃色入脾,白色入肺,黑色入腎。黑色食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等,如被稱為“黑五類”的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核桃,放一起熬粥,更是難得的養腎佳品。此外,還有黑木耳、烏雞、紫菜、板栗、海參、香菇、海帶等,也都是營養十分豐富的食物。
多吃主食,適當吃點羊肉、鵪鶉和海參。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中醫認為有益腎壯陽、溫中暖下、補氣生血的功能,御寒效果最好。
被稱為“人類的保健功能食品”的羊肉也是補腎的良好原料,《本草綱目》認為羊肉是補元陽、益血氣的溫熱補品,具有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脾的功效。根據現代的醫學研究,羊肉中含有的維生素B1、維生素B2能溫補氣血,駐顏,悅白皮膚,烏發固本,調節皮膚生理功能,延緩皮膚老化過程。如果再配點當歸,那美容的功能就會更強??梢?,羊肉不但是營養豐富的滋補佳肴,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養顏美食。吃羊肉時,可以搭配一些涼性蔬菜,如冬瓜、絲瓜、菠菜、白菜、金針菇、蓮藕、筍等,能起到清涼、解毒、祛火的作用,既能利用羊肉的補益功效,又能消除羊肉的燥熱之性。另外腎不好的人,可以每周吃一次蔥燒海參,或將黑木耳和香菇配合在一起炒,或燉肉時放點板栗,都是補腎的好方法。
蘿卜

蘿卜,是我國人民喜食的菜蔬,民間有“冬季蘿卜賽人參”、“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等諺語。其藥用價值在于營養成分豐富而均衡。蘿卜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還含有一種辛辣物質——芥子油,具有促進胃腸蠕動,消食除脹的作用?,F代研究表明,蘿卜有明顯的抗菌作用。中醫則認為,蘿卜汁性味辛、甘、涼,歸肺、胃經,有胃火者可以飲用蘿卜汁進行調理治療。
冬季是瓜果蔬菜的淡季,人體容易出現維生素、無機鹽缺乏等癥狀。而醫學研究表明,人怕冷與飲食中無機鹽缺少很有關系。因此冬季應多攝取含根莖的蔬菜,如胡蘿卜、蘿卜、百合、山芋、藕及青菜、菠菜、大白菜等,因為蔬菜的根莖里所含各類維生素和無機鹽較多。如胡蘿卜、紅薯中的維生素A能預防夜盲癥,增強人體的耐寒力。新鮮蔬菜中的維生素C可避免發生口腔潰瘍、牙齦出血等癥狀,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甘藍、大白菜中所含的鈣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肌體御寒性。還有藕,是溫陽之物,特別是在冬天收獲的老藕,具有很好的溫補作用。
火鍋

冬季吃火鍋可以御寒,這是大多數人的想法,沸湯熱食,吃的大汗淋漓,但吃火鍋千萬不可心急,不能從熱騰騰的鍋中夾起來就往嘴巴里送,這樣很易燙傷口腔、舌部、食道以及胃的黏膜。從火鍋中取出的食物要量小,并等降溫后入口為宜。應做到“寧舍三鮮,不要太燙”。
冬季天氣寒冷,很多人由于怕冷都沒有吃水果的習慣,其實這是一種很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冬季氣候寒冷干燥,人體水分易流失,容易上火,因此可以通過多吃水果來補充營養,提高人體免疫力。再者,水果中含有的糖類、纖維素、有機酸、維生素、無機鹽等營養素及芳香油成分,是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命的物質基礎。冬季可食用的水果很多,主要可多吃一些生津止渴、潤喉去燥的水果。如梨,含有豐富的糖分和維生素,有保肝和幫助消化的作用,也有降低血壓、清熱鎮靜的作用。但是,因為梨性寒冷,脾胃虛寒,消化不良及產后血虛的人,不可多食。

此外,蘋果、甘蔗、香蕉、橙子等也是非常好的冬季水果,而其中首選的是蘋果,傳統醫學認為,蘋果性味甘涼,具有生津、潤肺、健脾、益胃、養心等功效,雖是大眾水果,但其營養價值卻非常了得,首先蘋果是低熱量水果,富含纖維物質,可補充人體足夠的纖維質,降低心臟病發病率,還可以減肥,其所含有的蘋果酸,對人體有增加消化功能、保持皮膚光滑等7項功能。因此,冬季多食水果,對人體很有好處,但也要注意食用時間、食用方法及一些禁忌點。
冬季氣候寒冷,不少人喜歡用辣椒來抗寒。這有一定的道理,辣椒能緩解胸腹冷痛、及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還能刺激口腔黏膜,引起胃腸蠕動,促進唾液分泌,增強食欲,促進消化。但我們在食用的時候,也要因人而異,適可而止,首先,辣入肺,有發散、行氣、活血等功能,吃多了則會刺激胃黏膜,并使肺氣過盛,還會引起人體“上火”,出現咽喉干痛、兩眼紅赤、鼻腔熱烘、口干舌痛以及爛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癥狀。其次,過食辛辣食品可使體內濕從熱化,表現為皮膚痤瘡、血壓升高、痔瘡加重、鼻出血等。如果長期大量食用辣椒,則會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胃腸灼熱感、腹脹、腹痛、惡心、嘔吐、頭暈,甚至血壓升高或下降。辣的食物吃多了,還容易患上感冒或其他疾病。祖國醫學認為,辣味食品大多具有“發散”作用,過多食用,容易“耗氣”,嚴重者可導致氣虛,而氣虛者最為明顯的表現就是免疫力降低。此外,患潰瘍病、慢性胃腸病、皮炎、結核、慢性支氣管炎及高血壓等疾病的人,也不宜大量食用辣椒。


火鍋中的食物一定要涮熟才能吃,特別是對于肉類食品,防止寄生蟲和細菌的感染,另外,不宜貪食火鍋湯,火鍋的配料多是肉類、海鮮和青菜等,這些混合在一起煮熟后所形成的濃湯汁中,含有一種濃度極高的叫“卟啉”的物質,經肝臟代謝生成尿酸,可使腎功能減退,排泄受阻,致使過多的尿酸沉積在血液和組織中,而引發痛風病。最后,吃火鍋的時候,要盡量避免吃冷飲,如冰啤、冰果汁等,忽冷忽熱,容易造成腸胃疾病。
冬季寒冷,人們由于怕冷和腸胃不適,喝飲料的溫度也會隨之升高,但殊不知飲用溫度過高,可造成廣泛的皮膚粘膜損傷,蛋白質在43℃開始變性,胃腸道粘液在達60℃時會產生不可逆境降解,在47℃以上時,血細胞,培養細胞和移植器官全部死亡,所以為了保護好你的胃腸道千萬不要在冬季經常飲用過熱的飲料。
喝水要充分。由于天氣變冷,很多人就沒有了喝水的習慣,其實這也是一個非常不好的習慣,水是人體重要的組成成分,人體的任何一個細胞都不能缺乏水分,成年人身體的50%-60%是水分,肌肉、神經、內臟、細胞等含水約60%-80%,血液、淋巴、腦脊液含水量高達90%以上,多喝水,有利于順利完成體內的代謝活動,還有利于各類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因此我們提倡每天八杯水,運動量大時對水的需求量更大。早晨起床、上午10點、下午3點、睡前這四個時候是一天中四個最佳的飲水時間。還有一點,要主動喝水,即不渴時主動喝,別等到口渴才喝。喝水以白開水為宜,要記住任何飲料都不能代替水的補充。
豬蹄湯

豬蹄性平味甘,入脾、胃、腎經,能強健腰腿、補血潤燥、填腎益精。加入一些花生和豬蹄煲湯,尤其適合女性,民間還用于婦女產后陰血不足、乳汁缺少。
雞湯老母雞湯有很好的補虛功效。它能緩解感冒的癥狀以及改善人體的免疫機能。冬季多喝些雞湯有助于提高人體免疫力,將流感病毒拒之門外。
排骨湯排骨除含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可為幼兒和老人提供鈣質。骨湯中的特殊養分以及膠原蛋白可促進微循環,尤其是50-59歲的人,骨骼老化速度快,多喝骨頭湯可強壯骨骼,減少身體老化速度。在排骨湯中加入冬瓜、海帶、蘿卜或者老藕,還能起到清熱、補氣的作用。
羊腿蘿卜湯羊肉肉質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之一,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性熱、味甘,與人參或當歸一起制湯,可補中益氣,溫胃散寒。
香菇木耳生姜湯冬季是心血管病的高發期,香菇味道鮮美,易消化,其中含有一種叫香菇太生的物質,可引預防血管硬化,還具有降血壓的作用,多吃好處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