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毅,張 倩,呂 棟,徐欣萍,朱玉群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消化內科 北京 100050)
谷氨酰胺對創傷性腦損傷后腸黏膜的保護作用實驗觀察
李 毅,張 倩,呂 棟,徐欣萍*,朱玉群*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消化內科 北京 100050)
目的 觀察谷氨酰胺(GLN)治療創傷性腦損傷(TBI)后對應激性腸黏膜屏障(IMB)損傷的作用。方法將60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對照組(A組)、TBI組(B組),和TBI后GLN干預組(C組)。C組分別于致傷后不同時間點給予GLN干預,各組大鼠均于傷后48 h處死取材,觀察其腸黏膜病理學改變。結果 TBI組大鼠可見腸黏膜絨毛腫脹、縮短、增粗,較多破損或斷裂,固有層裸露,絨毛間質水腫,淋巴管擴張,GLN干預后不同時間點大鼠腸黏膜損傷有不同程度減輕,用藥越早作用越明顯。結論 GLN對TBI后應激性IMB損傷具有明顯的干預作用,且此干預作用具有時效相關性。
創傷性腦損傷;腸黏膜屏障;谷氨酰胺
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尤其是重度TBI后常發生內臟并發癥,病死率可達50%。許多患者并非死于顱腦損傷本身,而是死于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或多臟器功能不全綜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1986年,Meakins等[1]提出“胃腸道是MODS的始動器官”的論點,指出腸黏膜屏障(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IMB)在機體遭受重創時的重要作用,胃腸道既是SIRS、MODS的啟動器官,也是SIRS、MODS時最易受損的靶器官。近年來,谷氨酰胺(Glutamine,GLN)作為一種氨基酸補充劑已廣泛應用于臨床,證實在重癥患者的全腸外營養或腸內營養中添加GLN具有較好的療效[2]。本實驗通過復制大鼠TBI模型,觀察TBI后應激性IMB損傷,并在大鼠創傷后的不同時間給予GLN干預,旨在探討GLN對腸黏膜損傷的干預作用及時效關系。由于GLN水溶性低、熱消毒耐受性差及長期儲存時在化學上不穩定,本實驗采用丙氨酰-谷氨酰胺二肽(Alanyl-Glutamine,Ala-GLN)作為GLN的供體。
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體質量200~250 g(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動物中心提供),隨機分為假手術對照組(A組)、TBI組(B組)、GLN干預組(C組)。C組又根據干預時間3、6、12、24 h分成C3、C6、C12、C24組。每組大鼠10只。
采用改良的Feeney[3]自由落體撞擊法建立TBI模型。將20 g砝碼從50 cm高度落下,致傷力約100 kPa,相當于臨床重度腦損傷[4]。假手術組大鼠只開骨窗,不予落體撞擊。各組大鼠均于術后48 h處死取材。
治療組大鼠分別于TBI后3、6、12,24h首次給予腹腔注射Ala GLN 400mg/kg(力肽,100 mL/瓶,購自中國華瑞制藥有限公司,力肽與生理鹽水按1:5體積配成溶液),以后每12 h重復腹腔內給藥1次,劑量同前。
取回腸末端組織標本,常規固定,光鏡和電鏡下觀察組織學改變。
A組:回腸黏膜結構完整,絨毛上皮無缺損,淋巴管無擴張,見圖1;B組:腸絨毛腫脹、縮短、增粗,可見較多破損或斷裂,造成固有層裸露,絨毛間質水腫,淋巴管擴張,黏膜及黏膜下層有較多炎性細胞浸潤,黏膜的厚度變薄,見圖2;C組:經GLN干預后,C3及C6組:腸絨毛稍腫脹,淋巴管擴張不明顯,偶見炎性細胞浸潤;C12干預組:腸絨毛腫脹,偶見破損、融合,淋巴管擴張不明顯,黏膜及黏膜下層少量炎性細胞浸潤;C24干預組:腸絨毛腫脹、縮短、增粗,頂端部分破損或斷裂,絨毛間質水腫,淋巴管擴張,可見少量炎性細胞浸潤,結果見圖3-5。

圖1 A組(×100)

圖2 B組(×100)

圖3 C6組(×100)

圖4 C12組(×100)

圖5 C24組(×100)
A組:腸黏膜微絨毛排列整齊、有序,無倒伏、脫落;粗面內質網和線粒體等細胞器結構完整、清晰,無水腫擴張,未見凋亡細胞,細胞連接無分離;B組:微絨毛大片倒伏、破壞、消失,線粒體高度腫脹,嵴消失,空泡化;內質網擴張,部分細胞膜崩解,細胞間連接不清;杯狀細胞分泌黏液活躍,見圖6;C組:經GLN干預后,C3及C6組:腸黏膜微絨毛排列整齊,無倒伏、脫落,部分腸黏膜上皮細胞胞漿中線粒體腫脹;內質網擴張,細胞間連接無分離,偶見凋亡細胞;C12干預組:腸黏膜微絨毛排列整齊,無倒伏、脫落;部分可見胞漿線粒體腫脹,嵴模糊不清,內質網擴張,細胞間連接無分離;C24干預組:線粒體普遍腫脹,嵴斷裂,內質網擴張;細胞間連接無分離。見圖7-9。

圖6 B組(×12000)

圖7 C3組(×15000)

圖8 C12組(×20000)

圖9 C24組(×20000)
小腸作為人體重要的最大免疫器官,是利用GLN的主要器官。GLN是維持腸道黏膜代謝、結構和功能的必須營養成分,對維護腸黏膜細胞的生長、分化和增殖具有重要的意義。研究表明,相同條件下腸道黏膜細胞首先利用GLN作為能量代謝物質,其次再利用丙酮酸、葡萄糖等;GLN缺乏可使腸道黏膜萎縮,絨毛變稀變矮,屏障功能下降;補充GLN后能明顯增加大鼠腸黏膜質量、恢復絨毛高度、黏膜表面積和陷窩深度,加快腸上皮細胞更新速度,阻止腸黏膜萎縮及炎癥所致的通透性增加,從而恢復并維持腸黏膜屏障功能。
本研究發現,大鼠TBI后應用GLN干預,能明顯的減輕腸黏膜的病理改變,且早期應用(12 h內)的效果更好,24 h后再應用也有一定作用。提示GLN對TBI后應激性IMB有明顯的干預作用,此干預作用具有一定的時效相關性。所以,在臨床上對于TBI的患者早期應用GLN,有效防止應激性IMB損傷的發生和發展,對減少SIRS、MODS發生,改善患者預后可能有一定作用。
[1]Meakins JL,Marshall JC.Multiple organ failure syndrome[J].Arch Surg,1986,121:196-208.
[2]吳廣宇,趙 峰,程水兵,等.谷氨酰胺在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營養支持中的應用[J].浙江創傷外科,2008,13(4):285-287.
[3]Feeney DM,Boyesonmg,Linn RT,et a1.Responses to cortical injury:I.Methodology and local effects of contusions in the rat[J].Brain Res,1981,211(1):67-77.
[4]吳 旭,王保捷,張國華,等.大鼠腦損傷分級自由落體打擊模型的建立[J].中國法醫學雜志,2005,20(1):1-3.
Efect of glutamine on protection of intestinal mucosa after traumatic brain injur in rats
LI Yi,ZHANG Qian,LV Dong,XU Xin-ping,ZHU Yu-qu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China)
Traumatic brain injury;Intestinal mucosa barrier;Glutamine
651.1+5;R971
B
10.3969/j.issn.1674-070X.2012.08.002.005.02
2011-11-09
李 毅(1983—),男,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肝炎,肝硬化臨床研究工作。
*朱玉群,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Email:gpj0818@tom.com;*徐欣萍,副主任醫師,副教授,Email:xu_xinping63@163.com 。
(本文編輯: 馬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