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錦榮,劉云海
(大連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遼寧 大連 116622)
我國沿海發達省份服務業競爭力比較研究
崔錦榮,劉云海
(大連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遼寧 大連 116622)
通過構建反映區域服務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沿海十省份的服務業競爭力進行了綜合比較分析。結果顯示,北京和上海在服務業競爭力上明顯處于領先地位,各省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此外,我們通過因子分析得到服務業經濟因子、投入因子、發展因子和潛力因子,計算了各因子權重及其指標構成。基于結果分析,提出提升各省服務業競爭力的針對性政策建議。
服務業競爭力;評價; 因子分析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當今世界正逐步進入“服務經濟時代”[1]。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三次產業結構中的比重,盡快使服務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是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必由之路,是有效緩解能源資源短缺的瓶頸制約、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的迫切需要,也是新形勢下實現區域競爭力整體躍升的有效途徑[2]。因此區域服務業競爭力已成為我國區域經濟可持續健康增長的重要動力和支撐點,充滿生機活力且具有強勢競爭力的服務業已經成為一個區域乃至整個國家經濟增長和綜合競爭力水平提升的根本依托[1]。
雖然國內對區域服務業競爭力的相關理論研究起步較晚,但隨著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的不斷提升,在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增長的作用不斷提升,區域服務業競爭力也引起了國內眾多學者的關注:吳士元[3]從經濟實力、服務業總體情況、主要服務行業發展、科技實力等四個方面建立了服務業競爭力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我國各省區的服務業競爭力進行排序;鄒亞軍[4]從規模、結構、管理效率、增長速度、創新能力等五個方面將南京與上海、杭州等長三角地區服務業比較發達地區的比較研究;李廉水、孔善右[5]通過選取20個指標建立了服務業競爭力的評價指標體系,對長三角16個城市進行服務業競爭力實證研究并排序,并將16城市分為5個等級,最后提出提升服務業競爭力的建議;樓武林等[6]選取20個影響服務業競爭力的指標,利用2008年的截斷面數據,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到環渤海地區服務業競爭力的回歸模型,計算出這5省2市的綜合得分,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提升該地區服務業競爭力水平的政策建議;尚慧麗[7]通過選取16個指標,依據因子分析方法的原理,得出全國31個省市的服務業競爭力排名。
(1)全面性。對服務業競爭力的評價是個全面復雜的工作,我們要從各個方面全面客觀地反映一個區域服務業的整體情況。因此構成區域服務業競爭力的各項指標必須全面綜合的反映服務業競爭力的水平,而不能偏向某一個方面。
(2)層次性。評價指標的選取應該考慮到指標體系之間的層次與邏輯關系,按照層次與邏輯關系組成層次分明、結構合理、相互關聯的指標體系整體,保證評價的合理性。
(3)可操作性。我們在選取指標時要充分考慮指標的可操作性,這就要求指標的含義必須明確,數據資料應收集方便,計算簡單,易操作[8]。
(4)可比性。在選取指標時要考慮到指標體系內、外部同類指標之間的可比性,同一指標要具有橫向和縱向的可比性。
競爭力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選擇有效的評價指標,構建一套比較合理、完整的指標體系,是客觀評價區域服務業競爭力的基礎和前提。本文根據全面性、層次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出發,在參考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由經濟基礎、服務業發展規模、服務業主要行業發展水平和科技實力對服務業發展潛力的支撐等4個一級指標20個二級指標構成的區域服務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區域服務業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
3.1.1 評價方法
本文根據沿海發達省份2010年統計年鑒進行計算整理得到該10省市的相關數據,運用因子分析法對該10省市進行服務業競爭力的因子評估。因子分析法是一種可從眾多可觀測“變量”中,概括和推論出少數不可觀測的“潛變量”(又稱因子),目的在于用最少的因子去概括和解釋大量的觀測事實,并建立起簡潔的、基本的概念系統,以揭示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系的一種統計分析方法[9]。
3.1.2 評價過程
本文利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對樣本容量為10,變量數為20的一組數據進行因子分析,首先對這些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不同量綱的影響,使數據之間具有可比性,然后以主成分分析法作為因子提取方法,經過方差最大旋轉,根據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提取原則提取出4個主因子,其累計方差貢獻率為92.445%,超過了85%,也就是說這4個公因子包含了大部分的信息,可以充分反映該十省市服務業的綜合競爭力狀況。各主因子對應初始特征根、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見表2。

表2 各主因子特征值、方差貢獻率及累計方差貢獻率
由于原始數據間相關系數較大,為了便于對主因子解釋,本文采用了方差最大旋轉對主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旋轉,經過6次方差最大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如表3。
由表2和表3發現第一主因子在指標人均GDP X2、人均可支配收入X3、人均城鎮居民消費支出X4、人均服務業增加值X7、人均金融業增加值X11、人均房地產增加值X12、人均批發零售增加值X13、人均住宿餐飲業增加值X14上具有較大的載荷解釋力。這些指標表現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人均總體情況和主要服務業行業的人均發展狀況,所以本文把第一主因子定義為反映服務業競爭力的人均發展狀況因子。
第二主因子主要在指標服務業從業人員比率X9、服務業從業人員勞動報酬總額X10、每萬人擁有醫療病床數X16、R&D支出占GDP比重X18、每萬人高校在校人數X19上具有較大的載荷解釋能力。這些指標主要反映的是對全社會對服務業的投入狀況,X9、X10是人力投入,X18、X19是科技投入,所以本文將第二主因子定義為反映服務業發展的投入因子。
第三主因子在指標GDP增加值X1、服務業增加值X5、專利授權數量X17上有較大的載荷解釋力。這些指標反映了經濟以及服務業自身的發展狀況,所以本文把第三主因子定義為反映服務業自身的成長因子。
第四主因子主要在服務業產值增速X8和每萬人專業技術人員數X20上具有載荷解釋能力。這兩個指標主要是從服務業的增速和科技對服務業發展的支撐來說明的,所以本文把第四主因子定義為反映服務業發展的潛力因子。

表3 正交旋轉后的因子載荷矩陣
3.1.3 評價模型和排名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根據各主因子方差貢獻率和累計方差貢獻率,構造了如下的服務業競爭力評價模型:

其中Fi(i=1,2,3,4)為各主因子得分,Wi(i=1,2,3,4)是權重為各主因子方差貢獻率占累計方差貢獻率的比重。
根據上述公式我們計算出沿海十省市的服務業競爭力綜合得分及排名(見表4)。

表4 10省市服務業競爭力綜合得分及排名
(1)從綜合排名和得分情況來看。上海、北京分別以136.847分和74.51分排名前兩位,且與第三名廣東省17.68的得分相差很大。這都說明了北京和上海兩市的服務業競爭力水平已經處于我國領先地位,遠超其他省市。這也印證了前文所論述的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了衡量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其服務業也就越發達、越具有競爭力。上海、北京兩地2009年的人均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63 759.51元和52 303.13元,同樣上海、北京兩地2009年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別為59.4%和75.5%,這些指標都已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而排名最后一位河北省在2009年這兩項指標分別為8 627.11元和35.21%。
同時,我們也看出10省市之間的服務業競爭力強弱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水平參差不齊。上海是遙遙領先其他的省市,比第二名的北京(74.51)分要高出62.337分,比排名第三的廣東省高119.167分,而河北省則以-78.494分排名倒數第一,顯然這之間的差距很大。
因此,我們將該10省市按照服務業競爭力強弱,劃分為以下三個等級:服務業競爭力較強的省市:上海,北京;服務業競爭力一般的省市:廣東,天津,浙江,江蘇;服務業競爭力較弱的省市:山東,遼寧,福建,河北。
(2)從單項因子得分來看。這10省市在某一因子上的得分較高,但可能其在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則較低。上海在第一因子上得分最高為2.57405,但其在第二主因子上的得分較低,排名第八;北京在第二主因子上得分最高為2.626 5,但其在第四主因子的得分則非常低,排名倒數第二;廣東省在第三主因子上以1.735 28分排名最高,但在第四主因上的得分較低,排在第八位;天津則以2.611 3的得分在第四主因子上排名第一,但其在第三主因子上的得分則不盡如意,排名第七。山東,江蘇,河北,福建則分別在四個主因子上排名倒數第一。
通過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得出沿海十省市服務業競爭力的綜合得分與排名(見表4),我們可以清楚的發現各省市服務業競爭力在四項主因子的優勢與不足,因此我們提出了以下的服務業競爭力政策建議:
(1)就服務業競爭力較強的上海和北京來說。上海和北京在服務業的整體競爭力上表現非常強勢,但其在個別主因子上的得分卻很低。上海在第二主因子和第三主因子上得分較低,即在服務業投入因子和服務業自身成長因子上表現不佳。因此,上海應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尤其是現代服務業的投入,優化服務業內部結構。北京在第四主因子上得分較低,說明北京的服務業發展潛力不夠,缺少了發展的潛力和推動因素,這同樣也是上海表現出的不足。這說明了北京和上海兩市應該在現有基礎上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現代服務業比重,以促進服務業發展的不斷增速和持久動力;同時加強與周邊省市的合作以推動整個地區服務業的發展。
(2)就服務業競爭力一般的廣東,天津,浙江和江蘇來說。廣東省的服務業發展態勢較均衡,但其在第四主因子上的得分較低,存在著這發展速度慢,潛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廣東省應不斷優化服務業的內部結構,加大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如現代金融業,物流業等;同時深化港粵合作,利用港澳在服務業發展中的獨特優勢資源和經驗,進一步深化兩地在包括服務業在內的各方面合作,以推動廣東省服務業的大發展。天津在第三主因子反映服務業自身成長力因子上的得分較低,因此主要是加大對服務業的投入力度以促進服務業的自身發展,利用國家開發濱海新區為契機,利用環渤海經濟圈的優勢在發展傳統服務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業和現代物流業。浙江在反映服務業競爭力的四個主因子上的競爭力都較強,發展態勢也非常均衡;江蘇在第二主因子上的得分是最低的,這說明了江蘇省在對其服務業的投入上還不夠,因此江蘇省應該加大對其服務業分投入,從政策、資金到科技的全方位投入。同時浙江和江蘇兩省作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要積極融入長江三角洲經濟區的區域經濟合作中,加強與該區域包括上海等省市的合作發展,取長補短,利用各自在服務業發展上的優勢促進各自服務業的發展;
(3)就服務業競爭力較弱的山東,遼寧,福建,河北來說。這幾個省份在四個主因子上的得分都較低,服務業的發展都較滯后。但這些省份不能盲從的追求服務業的發展,首先應該要加強其總體經濟實力的發展,以總體經濟的迅速發展為依托和支撐來進一步推動區域服務業的發展,實現三次產業間的互動和推動效應。同時該4省份應該重視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發展傳統服務業,如餐飲業,批發零售業以及交通運輸和郵政業,并在此基礎上利用各自優勢重點發展海運物流,信息軟件業、旅游業以及金融業等現代服務業發展。遼寧應重點發展以沈陽和大連為中心的軟件信息服務業,現代物流產業和旅游業。山東應該重點發展以濟南、青島為中心的現代物流業和現代旅游業。河北應該主動積極參與環渤海經濟圈的合作發展,加強與鄰近的北京,天津等省市合作,利用兩地在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優勢和經驗,吸引京津高科技服務業人才,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福建省也應該充分利用其與臺灣省隔海相望的特殊地理位置,以及國家批復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和兩岸ECFA協議的簽訂加強與臺灣省的合作開發,吸引臺資、臺商來閩投資發展。并利用這種優勢可重點發展對臺貿易的現代物流業,現代金融業以及旅游業。
[1] 李素喜. 區域服務業競爭力評價理論與應用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 2008.
[2]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服務業的若干意見[EB/OL]. (2007-03-27). http://www.gov.cn/zwgk/ 2007-03/27/content _562870.htm.
[3] 吳士元. 我國省級服務業競爭力的綜合評價[J]. 統計與決策, 2003(10): 57-58.
[4] 鄒亞軍. 南京服務業競爭力評價與對策研究[J]. 南京社會科學, 2005(11): 127-132.
[5] 李廉水, 孔善右. 長三角城市服務業競爭力測度及比較研究[J]. 東南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4): 68-71.
[6] 樓武林, 吳殿廷, 張艷平. 環渤海地區服務業競爭力評價研究[J]. 當代經濟, 2010(3): 74-77.
[7] 尚慧麗. 提升區域服務業競爭力的對策研究[J]. 經濟縱橫, 2008(1): 54-57.
[8] 黃作明, 薛恒新, 桂良軍. 區域服務業競爭力的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構建[J]. 審計與經濟研究, 2004, 19(6): 43-45.
[9] 章文波. 實用數據統計分析及SPSS 12.0應用[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6: 230-231.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ervic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 Developed Coastal Provinces
CUIJin-rong, LIU Yun-hai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servic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which is compared by the factor analysis for ten developed coastal provinces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etitiveness of Beijing and Shanghai is obviously in the leading position, and there exists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provinces. In addition, the paper gets the economic factors, input factors, development factors and potential factors through the factor analysis and calculates the weight of each factor and indicator constitute. Based on the analysis results, the authors put forward th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further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ervice industry.
servic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factor analysis
F726.9
A
1008-2395(2012)03-0088-06
2012-02-27
遼寧省社科規劃基金(L10BTJ005)。
崔錦榮(1960-),女,副教授,研究方向:企業財務管理、應用統計;劉云海(1987-),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財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