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平
(大連大學 英語學院, 遼寧 大連 116622)
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模塊構成與應用研究
馮海平
(大連大學 英語學院, 遼寧 大連 116622)
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是以系統(tǒng)方法為基礎,以學和教的有關理論為依據,根據教學資源的教學性要求,通過對學習者的分析,確定網絡教學資源庫模塊的構成。通過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構建體現(xiàn)學生個性化、自主式學習特點的資源庫。
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模塊構成
國家教育部2007年9月公布了最新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以下簡稱《要求》)。其中指出:“各高等學校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的課堂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應以現(xiàn)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使英語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朝著個性化學習、自主式學習方向發(fā)展。”[1]雖然大學網絡英語教學從試點至今己近4年,但學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在獲得了大量寶貴的經驗,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諸多不足,比如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有待提高,相當數(shù)量的各種外語教育資源利用率低,學生網上學習行為分析功能不完整等等。
2005年,學校成功申請了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基礎實驗室項目“大學生英語個性培訓基地建設”,并獲得200萬元的資助,同時學校也配套給予更多的資金,建成了擁有613座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基地,3套教師電子備課室,超強服務器群組成的大學英語網絡控制室。總投入1 000萬元,總面積達1 950M2。建成的網絡服務器群包括:IBM服務器(四路至強CPU、4G內存),DELL服務器(2路至強CPU,2G內存),方正服務器,光纖互聯(lián),千兆核心交換機等。
隨著學校在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改革方面的硬件建設持續(xù)投入,針對大學英語網絡教學實時分析和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與應用的相關課題也在同步展開。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在教學中,除了用語言實驗室上課外,學生在進行網絡自主學習時,多停留在資料查詢、看英文電影等初級階段,這只發(fā)揮了計算機網絡資源很小的一部分功能,同時我們對學習者在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下的英語學習策略進行了調查,發(fā)現(xiàn)超過半數(shù)的學生不會對自己的網絡學習制定計劃,不會利用網絡尋求他人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幫助。因此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構建不僅要有計算機網絡技術方面的支持[2],還要對網絡學習模式進行分析研究,目前我們對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的構建進行了兩方面內容的研究:一是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學習模式研究,二是學習者網絡行為監(jiān)控體系研究。通過實踐該成果已應用于學校的大學英語網絡教學改革的全過程,學生的英語成績和聽說能力都得到了全面提高。
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學習模式是計算機網絡與英語學習的整合。目前在大學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中,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已廣泛應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學生養(yǎng)成了被動的學習習慣,缺乏主動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網絡的開放性也使自制力不強的學生很容易迷失方向,甚至有的玩游戲,學生自我學習過程中,面對大量信息無所適從等問題。另外,還有很多來自邊遠地區(qū)的學生入學時根本不懂電腦,網絡學習對他們來說是增加了負擔,從而產生對立情緒。因此,從2006級開始我們全面實行了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改革[3],研究內容包括學習習慣、視覺感受、自我控制力;學生對學習模式變化的接受程度,教師與學生的角色轉變;從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轉變等,同時依據構建主義理論,我們提出了“控制——自主學習模式”,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
所謂控制,是指教師通過各種形式參與到學生的英語學習過程中,以控制其自主學習的方向,學習績效。控制,并非是指控制學生,限制其主體性發(fā)揮,而是指控制學習目標和學習過程。在這一模式中,教師和學生都是指向同一客體的交往主體。所不同的是,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擁有更豐富的經驗和更自主的控制意識,是以實現(xiàn)教學由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的過渡。經過近五年的努力,在學生從傳統(tǒng)的控制學習模式向自主學習模式轉變方面取得了預期的效果。
如何使網站中重要的資源在網站結構中盡量提前,如何使網站更加人性化、個性化,如何使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實施不一樣的教學,這些問題都需要通過對現(xiàn)有資源庫使用情況及大學網絡教學模式進行分析予以解決[4]。為了能對網絡學習者學習行為進行動態(tài)跟蹤、采集、分析和評價,我們于2006年嘗試著設計了網絡學習登錄行為分析系統(tǒng)軟件《網絡化自主學習過程管理系統(tǒng)》,這個軟件的開發(fā)與應用實現(xiàn)了學習者網絡行為監(jiān)控體系。經過多年對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的分析,完善了該系統(tǒng)的相關功能,并運用到了學校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全過程。
自主學習監(jiān)控管理是提高學習質量、優(yōu)化網站資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尤其是網絡支撐的自主型學習模式,從學生登陸開始即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管理,如對學習者登錄行為進行分析,包括建立學習者數(shù)據庫檔案、詢問學習者學習需求及學習策略、通過在線和離線診斷型測試對學習者的學習路線進行分析并建議其進入相應級別學習,然后再對其學習活動進行在線跟蹤、建議及評估,從而提高網站的資源利用率。通過發(fā)掘學習者網絡行為,監(jiān)控、采集訪問者的相關記錄并進行分析,最終將有用的用戶行為模式應用到網站結構的調整中,從而構建出更適合師生特點需求的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
通過對大連大學英語學院等多個高校的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需求分析[5],系統(tǒng)軟件設計方面具備了Web 應用系統(tǒng)設計原則,即:開放性、共享性、協(xié)作性、安全性等。從教學方面來說遵循網絡學習平臺的設計原則,即:學習功能和學習方式個性化、協(xié)作與交互性、交互性、共享開放性等。
大連大學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于2005年開始創(chuàng)建的,其資源庫構成包括3大系統(tǒng)[6]:教學及學習系統(tǒng)、教學及學習資源庫系統(tǒng)和教學及學習管理系統(tǒng)(圖1)。這3大系統(tǒng)中,第一部分“教學及學習系統(tǒng)”是主系統(tǒng),其中包括5個子系統(tǒng),即多媒體課件系統(tǒng)、實時輔導系統(tǒng)、非實時討論系統(tǒng)、作業(yè)提交與管理系統(tǒng)和在線測試系統(tǒng)。第二部分是教學及學習資源庫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教學及學習系統(tǒng)”的支撐系統(tǒng)即教學與學習的素材來源。第三部分是“教學及學習管理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是“教學及學習系統(tǒng)”的另一支撐系統(tǒng),是教學過程的記錄、監(jiān)控、評估、反饋系統(tǒng)。
該系統(tǒng)還設立了3個管理方面的功能[7]:一是跟蹤網絡學習系統(tǒng)中學習者學習的過程,收集此過程中與學習行為相關的數(shù)據,并建立網絡學習行為模型。二是根據所收集的學習行為歷史數(shù)據和學習者己取得的相應的期末成績,找出在線學習環(huán)境下學習行為與學習效果之間的關系。三是對未來學習者的在線學習進行形成性評估,并對學習者合理安排在線學習活動進行指導組織并呈現(xiàn)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庫。這樣就構成了一個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自反饋系統(tǒng)模型,通過發(fā)掘用戶的訪問記錄并進行分析,將有用的用戶行為模式應用到資源庫結構的調整及頁面服務中,更好地為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實現(xiàn)個性化和人性化服務。

圖1 大連大學大學英語網絡資源庫系統(tǒng)
一般數(shù)據分析的收集方式有2種:第一種是異步收集方式,主要是在學習活動開展以前,通過問卷調查、學習者自我介紹等傳統(tǒng)的信息收集方法,來獲取有關的數(shù)據。第二種為同步收集方式,即利用網絡通信技術對學習者的學習活動進行實時追蹤,記錄所有與學習相關的信息。這類信息主要是對各種網絡學習行為進行量化的參數(shù),是動態(tài)數(shù)據,具體有:經常點擊的URL、搜索的關鍵字、經常訪問信息的類型、停留的時間、訪問的頻率;參與電子討論的話題、訪問的時間段、經常使用的工具、訪問課件的內容、時間、已瀏覽過的教案頁面,己完成的練習和階段測試,各知識點的學習成績;使用的交流工具及使用次數(shù),提問、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正確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等。本文即是以同步收集方式,利用開發(fā)的《自主學習過程管理系統(tǒng)》對學習者網絡學習登錄行為特征進行了分析。
我們對2011屆共100名不同學院班級的學生登錄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欄目網站進行了跟蹤。進入《自主學習過程管理系統(tǒng)》,統(tǒng)計2011年3月26日到3月29日的登錄信息(表1)。
從采集的數(shù)據結果顯示,可以反映不同的網絡資源在學生需求方面是有差異的。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是點擊率比較高的網站,特點是其資源具備多媒體素材、案例、課件、網絡課程,行為互動等比較豐富的網站即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網站,其次是大學英語視聽說網站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一些網站資源內容的合理性和實效性不均衡的問題[8]。
通過對大學英語網絡資源庫模塊功能進行完善,使得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和實踐語言能力的平臺,教師也不再是學生獲取知識唯一的源泉,講臺也不再是教師唯一面向學生的舞臺。教師的作用與角色的轉變也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逐步形成[9],學生從“參與——競爭——成功——自信”到“再參與——再競爭——再成功——更加自信”的循環(huán)中獲得“意義構建”,形成良性語言習得模式。在近幾年,隨著大學英語網絡化教學的不斷深入,大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在對100名大學生關于《大學英語網絡資源庫的學習效果評價》統(tǒng)計中(表2),學生認為“大學英語網絡資源庫”對英語學習提高的顯著性依次有:聽力、口語、閱讀、翻譯、詞匯量、寫作、其它等,表明“大學英語網絡資源庫”最有利于提高學生聽說能力。

表1 網站欄目訪問點擊率

表2 學生對“大學英語網絡資源庫”學習效果評價
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資源庫建設是英語教學信息化建設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對于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合作與交流的能力以及學生的探究能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 上海: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7:6-9.
[2] 王艷軍. 網絡教學資源庫的構建研究[D]. 上海師范大學, 2006.
[3] 單宇. 網絡環(huán)境下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個案分析[J].湖南醫(yī)科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0(2):113-115.
[4] 李幼軍. 用戶行為模式發(fā)掘及其在網絡教學系統(tǒng)中的應用[D]. 北方工業(yè)大學, 2009.
[5] 李志文. 網絡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D]. 山東師范大學, 2003.
[6] 陳飛. 基于RISCPA模型的外語自主學習平臺體系的設計與開發(fā)[D]. 四川師范大學, 2009.
[7] 范潔. 基于數(shù)據挖掘的在線學習行為評估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D].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2005.
[8] 柯和平, 郭向勇. 高校數(shù)字化資源建設與教育技術中心的生存與發(fā)展[J]. 電化教育研究, 2005(9):27-32.
[9] 王玉玲. 創(chuàng)建大學英語教學資源庫的探究[J]. 牡丹江大學學報, 2011(7): 152-154.
Research on the Module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 Corpus of College English Network
FENG Hai-ping
(College of English, Dalian University, Dalian 116622, China)
The modules of teaching resource corpus of college English network are composed by the systematic method,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the scientific analysis from language learners. This teaching resource corpus reflects the learners' individual and autonomous characteristics through the integra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resource modules.
college English; network teaching; resource modules; application analysis
G642
A
1008-2395(2012)03-0120-04
2012-01-20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一般課題2011年度立項:基于網絡化大學英語教學資源庫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JG11DB015)。
馮海平(1961- ),男,高級工程師,實驗室主任,研究方向:網絡及多媒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