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宇,李長遠
(大連藝術學院 督導評估辦公室, 遼寧 大連 116600)
民辦本科藝術類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
張志宇,李長遠
(大連藝術學院 督導評估辦公室, 遼寧 大連 116600)
教學質量是高校生存和發展之本,各級各類高校都把教學質量作為工作的重點來抓,多數高校也形成了適應自己特點的教學質量保障模式和體系。民辦的、藝術類的本科院校作為我國高校近幾年的新類型,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特點。如何合理借鑒其他院校的成熟經驗,結合自身特點,形成適應此類院校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本課題研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所在。
民辦;藝術類本科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民辦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補充類型,才有十幾年的發展歷程,可以歸結為新建的、地方的、民辦的三個特性。普遍特點為:文化積淀薄弱,教學建設缺口較大,雖有規范但不完善;招生方式、數量、范圍受制約,生源質量不高,給成才教育帶來很大困難;經費來源單一,教學經費投入不足,雖然作了很大努力,但尚屬不足。藝術類高校教學特點鮮明,教學形式多元,但對于教學質量的過程控制明顯不足。目前,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運行主要體現于對教學過程(狀態)的監控和教學質量的評價分析。在精英教育模式下,這種運作方式對加強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無疑有著很大的推動作用。但是,在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目前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明顯地存在著不足:
對于一般院校來說,由于多年的建設和積累,已經形成了各自的文化積淀、教育體系和物質建設基礎,生源的基本水平問題、滿足教學的優質師資隊伍問題、教學基本保障與投入問題已經不是他們的重要關注點,或者說不是影響他們教學質量的主要矛盾。他們關注的更多的是如何提高水平和建設特色,所以往往把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工作的重點。對于教學質量保障更多注重的是各職能部門對于教與學各環節的領導組織與控制能力,對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質兩個要素沒有放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中的重要位置,而硬件要素的建設基本沒有納入到教學質量保證體系中來,硬件和軟件要素的建設往往是孤立的、不協調的。
對于專業藝術類院校來說,教學質量過程監控主要偏重于基礎教學、理論教學,而對其他專業課程的教學環節和教學過程監控較少。對于專業課程教學過于強調藝術教育的特殊性,忽視了高等教育過程的共性。藝術教育是創新教育、是個性教育,是以技術訓練為基礎,藝術引導為升華的教育,確實有著特殊性。無論是藝術教育還是工科教育、醫學教育等等,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學科的特點,但是無論是什么學科的高等教育,首先要服從高等教育的共性,然后再形成各自的教育特點。現在各重點專業藝術高校在教育過程中過分的強調自由、強調個性發展,前提是他們的生源質量較好,對于藝術技術層面的訓練在入學前已經基本解決了,進入大學更多的是解決藝術修養和藝術提升層面的問題。
一般來說各類高校都有自己的獎懲制度,但是沒有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有機的結合,沒有對提高教學質量起到連貫的、系統的促進作用。無論是什么類型的高校,教學質量的保證和提高,都應是其核心的工作任務。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但綜上所述,現在各類高校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不完善,尤其是新建民辦藝術類高校表現的更為突出。作為我國高等教育中有著明顯特點的一個新類型,由于辦學時間短、經費來源單一、專業特點不突出等因素,如何能夠辦出特色,保障教學質量穩定持續的提高顯得更為重要。教學質量保障既不能以點帶面,也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關鍵是要能夠突出重點,建立一套科學的系統的教學保障體系是十分必要的。
縱觀新建藝術類院校的實際狀況,完全借用現有國內各藝術類高校的“自由靈活”的模式,對于這樣新建的文化沉積不夠厚重的民辦院校來說把握方向都很困難,別說教學質量了。而大多數普通高校,只是將教學過程的評價作為控制教學質量的重點,或者完全以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重點的教學質量控制模式,忽略了教學質量保障不僅僅是監控,更為重要的應該是保障,對于新建藝術類院校也是不合適的。
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應該發揮多元化的保障要素的作用,使制度保障、人員保障、設備保障、條件保障、運作機制保障等形成合力,發揮優勢。在這些保障中,還要整合社會資源,把一切有利于人才培養的要素和潛力挖掘出來,發揮作用,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運行,保證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1]。
民辦本科藝術類高校無論從硬件還是軟件建設上都普遍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加之藝術類本身鮮明的專業特點,建立其教學質量的保障體系要理清思路,因勢利導,對癥下藥。在借鑒其他院校成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此類院校的實際情況,基于人才培養全過程,設想構建“一個理念、兩個標準、三大系統”的“123全方位教學質量保障體系”,見圖1。

圖1 123全方位教學質量保障體系
理念決定高度,理念引領方向,理念的確立至關重要。“一個理念”即以國家中長期教育規劃綱提出的“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理念為綱領。“兩個標準”即“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標準”和“教育部學位授予權單位評估標準”。以各項指標標準作為建設標準,為教學質量各個方面的建設提供依據。“三大系統”包括教學質量保障系統、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和教學質量激勵系統。形成以“教學建設保障”為牽引的五大保障,以“評估”為手段的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問責與獎勵結合”的教學質量雙向激勵系統。下面將分別闡述三大系統的構成要素。
教學質量保障系統是人才培養過程的前饋控制。即:根據培養目標輸入教學資源,根據教學質量標準進行過程管理,輸出符合規格人才的過程。分為招生質量保障、教學條件保障、教學組織保障、教學建設保障、校園文化保障,構成“五大保障”[2],見圖2。

圖2 教學質量保障系統五大保障
(1)招生質量保障。把好新生質量關,做好招生宣傳、招生錄取、入學新生全面復審等工作,保障生源數量和質量的統一。
(2)教學條件保障。保障滿足教學需要的師資隊伍、教學場地、儀器設備、優質教材、前沿而充足的圖書資料、教學經費投入、后勤服務等。
(3)教學組織保障。主要是教學計劃的制定和實施。根據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根據培養方案落實學年執行教學計劃;選聘合格的教師承擔教學任務;合理進行課程調度與管理,保障教學秩序穩定;任課教師要把好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畢業設計(論文)、考試考核等各環節的質量關。
(4)教學建設保障。本著科研、教改引領一切教學工作的指導思想,將教學建設單獨放在重要的位置。包括專業建設、課程建設、教學名師建設、教學團隊建設、教學基地建設、科研項目建設和教改項目建設。
(5)校園文化保障。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是教學質量的文化保障。全體師生員工要提高質量意識,樹立質量觀,促進質量觀的轉變,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和學風。
教學質量監控系統是對教學全過程的監督和結果控制。教學質量監控系統可分為監控方法和監控手段。監控方法包括信息的收集、評估評價、反饋與整改環節。監控的手段大體包括單位評估、專業評估、課程評估、專項評審、各類的競賽和考核等,見圖3。

圖3 教學質量監控系統
(1)信息收集部分包括專家聽課、教學檢查、督導檢查、學生測評、社會評價幾個部分。
(2)評估評價部分包括管理水平、建設水平、教學水平、科研水平、學習效果幾個部分。
(3)反饋整改部分包括教學例會反饋、督導反饋、限期整改和驗收復查幾個部分。通過教學例會及時反饋教學中的信息,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院定期發布教學信息,反映教學動態,通報教學情況。督導人員在聽課后及時和教師溝通,反饋意見,改進教學。對于不能達標的項目要下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整改后組織相關專家對于整改的效果進行復查。
構建“問責與獎勵結合”的雙向激勵系統,以考核結果和評估結果作為獎懲依據,對單位及教師個人的教學各項工作進行獎懲。教學質量激勵系統包括獎勵模塊、懲罰模塊、仲裁模塊,見圖4。

圖4 教學質量激勵系統
(1)獎勵模塊包括集體和個人評優、評先以及相應的物質獎勵,對于個人的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對于外出學習、業務進修等給予相應的物質及政策上的保障。
(2)懲罰模塊包括取消集體和個人評優、評先資格,對于相應單位的領導問責,對于個人的職稱評定、職務晉升等有一定的影響,嚴重者直至解除聘用合同。
(3)仲裁模塊是指對各種獎勵、懲罰實行公示制度,當事人和廣大教職員工有權利向相關部門申請仲裁并反映情況,各級組織必須認真對待,給予公正的判定。仲裁部門包括教學仲裁委員會、工會仲裁委員會、院長辦公會議、董事會辦公會議。對于相應部門的仲裁結果不滿意可以逐級上報申請繼續仲裁,直至董事會辦公會議終裁。
教學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在每一個循環中,從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的目標開始,以教學評估結束。一個循環中的評估,又是下一個循環中進行必要的調整的依據。如此往復運作,就可能形成一套適合校情、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我完善、良性循環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3]。
思想認識是前提。做好思想動員,提高全員的思想認識,全員思想統一到“一切以教學為中心,提高教學質量為核心”上來,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全員步調一致,是提高教學質量、確保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順利實施的前提和基礎。
經費投入是基礎。不論是學校的軟、硬件建設,還是獎勵表彰,都需要有經費投入作為保障。有些時候,經費投入的大小,經費投入的環節是否合適,都會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影響。圍繞提高教學質量,把有限的財力花到刀刃上,讓其發揮最大的價值,能夠起到保障教學質量的作用。
隊伍建設是核心。教育工作根本是人的工作,無論是教師隊伍,還是管理隊伍素質的高低,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的高低。教師隊伍是教學質量的直接載體,教師隊伍建設不好,教學質量保障無異于紙上談兵,空中樓閣。管理隊伍是教學質量的間接載體,但也關系重大。管理隊伍直接影響到政策制定與制度的落實,如果政策制定有偏差或好的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落實,也只能是脫離方向、水上浮萍。所以隊伍建設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核心。
制度建設是根本。體系的建立最終的載體是通過制度規范來實現的,制度制定的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著結果的方向。同時制度的貫徹與落實是否到位也直接影響著最終的結果。建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機制,持續不斷地改進學校人才培養活動的效果,不斷提高學校人才培養活動滿足社會需要的能力,為實現教學質量的“動態管理”和“逐步提高”提供堅實有效的保障。
[1] 王成方. 創建工學結合模式下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 2008(z3): 57-58.
[2] 熊麗華, 畢萬新. 構建內部長效監控機制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J]. 遼寧高職學報, 2008, 9(12): 15-16.
[3] 唐德玲, 宋烈俠, 馮婉玲, 等. 完善教學質量保障系統 促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 2001
(4): 163-164.
Research on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of Private Ar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ZHANG Zhi-yu,LIChang-yuan
(Supervising and Evaluating Office, Dalian Art College, Dalian 116600, China)
The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basis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for their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work for most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to improve their teaching quality. There ar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s with their own characters for most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s a new type of China's colleges, the private art undergraduate college has its own unique features. The significant of this research both in theory and practice i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how to form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with our own characters and how to learn valuable experience from other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private; art undergraduate colleges;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G642
A
1008-2395(2012)03-0128-04
2012-04-09
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課題:民辦藝術類本科高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GHYB110085)。
張志宇(1980-),男,高級服裝設計師,教學督導與評估辦公室主任,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學管理,設計藝術學;李長遠(1950-),男,副教授,副院長,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