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滿倉
(1.西安石油大學,陜西 西安 710065;2.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橫山采油廠,陜西 延安 716000)
1復雜多樣的地質因素
鄂爾多斯盆地位于我國華北和西北兩種地質構造的紐帶部位,既有穩定的碳酸鹽巖構造,又有盆地的演化構成結構。從地質構造上來說,就已經決定了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在形成過程中的復雜性,油氣儲藏的復雜性也就不言而喻。
從最近幾年的鉆探結果表明,傳統的對于盆地油氣開采的理論雖有普遍的實用性,但并不能用于所有地區的油氣開采之中。對于像鄂爾多斯盆地這樣的油氣藏,其油氣的分布規律復雜多樣,這就要求在實際的開采過之前必須運用新的研究方法和油氣藏成理論對油氣的各方面情況作出記錄,發現并總結油氣藏的分布規律和形成機理,為以后類似的油氣勘探提供理論支持和技術指導。
2.油層物性差
鄂爾多斯盆地雖然油氣的總儲存量很高,但是盆地的儲層巖以砂巖為主,并且石英和碎屑的含量較高,在儲層巖中還有大部分由碳酸鹽巖礦物和黏土礦組成的膠結物,這導致了鄂爾多斯盆地的油層物性差,巖石的滲透率和孔隙度低。在儲層孔隙上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儲層粒間孔是主要的儲層孔隙,雖有著優質油層儲層的特征,但油氣分布的儲層又有著很強的非均質性特點。
1沉積控制成藏理論
沉積控制成藏理論從巖層和地理形態形成的特征出發,將低滲透油氣層的形成歸因于巖層的沉積作用,油氣層的分布和巖層的沉積后的分布區有關。
在地理巖層的形成過程之中,由于多種諸如地理位置、氣候和生物等因素的參與,在河流的沉積作用之下,生物體夾雜在巖石之中并于外界空氣絕緣慢慢演變成油氣,巖層也就慢慢地成為了儲層,這種儲層由于沉積中沙粒的大小不一樣,具有不同的孔隙結構,也就引起了儲層中沙體的含油性差別。沙粒的非均質性的分布同時也會導致油氣的非均質分布。同時在河流沉積的過程之中,同一類沙粒形成的儲層由于沙粒的分布不同也會導致含油層內部的含油性差異化和非均質性化。
從對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儲層的研究來看,孔隙以沙粒間孔為主,其原生的孔隙和次生的孔隙都有發育,存在優質的油層,大多的油層孔隙度小于10%,并且滲透率低。雖然在沉積過程中沉積物細小和形成巖石的作用較弱是形成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儲層低滲透性的先天不足因素,但在另一方面,在成巖的過程之中由于擠壓和膠結作用會導致粒間孔隙損失過大使儲層滲透性得到改善,從而形成低滲透性儲層。
2運移動力成藏理論
運移動力成藏理論從油氣的移動和匯聚的過程出發,詳細地探討油氣的運動方式、運動的動力源、運動的通道、運動的時間、運動的次數和運動過程中所產生的物理化學變化的條件。從油氣運動的階段來看,主要有初次運移階段和再次運移階段。
巖層粒體之間的劇烈擠壓是油氣初次運移的最主要的動力。鄂爾多斯盆地在油層的分布上比較廣發,并且形成了三疊系的含油層,因此具備油氣發生初次運移的動力源,這種運移又較大地影響了油氣的再次運移和富集過程。再次運移是油氣成藏的關鍵所在,在再次運移之下,油氣的儲藏就趨于定格。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儲層屬于低滲透儲層,還有不發育的斷裂構造,是一種致密巖性的油藏,這都與再次運移緊密相關。
鄂爾多斯盆地有著我國低滲透油氣的豐富資源,我國在這種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上取得了一些驕人的成績,而且我國還在努力地進行有關油氣成藏的研究,對于低滲透油氣成藏的研究更是成果不斷。鄂爾多斯盆地的油氣藏屬于低滲透油氣藏,對于這種油氣藏的研究筆者覺得應注意以下問題。
1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儲層大多是碎屑巖層,這種碎屑巖層的原始孔有利于滲透,是哪些原因導致了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儲層由高滲透儲層變成了低滲透儲層。
2對于低滲透透氣儲層來說它的滲透條件差,如何才能使得油氣進去粒體間孔隙中的水出來。
3鄂爾多斯盆地油氣儲層的致密時間和油氣填充孔隙并成藏的時間先后性是怎樣的。從油氣成藏的時間上來講,儲層的形成和孔隙間油氣填充的關系問題有以下幾種情況:
①油氣先填充,儲層再致密。這種情況下,儲層在油氣填充后致密的原因是什么。
②儲層先致密,油氣后填充到儲層中成藏。如此一來,油氣進入儲層的通道在哪里和進入儲層的動力是什么。
③油氣填充與儲層致密同時進行。在這種情況下,油氣填充和儲層致密之間有什么因果聯系,導致這兩個過程同時產生的因素又是什么。
鄂爾多斯盆地是目前我國最重要的油氣資源基地,但它的成藏具有許多的獨特之處。通過研究鄂爾多斯盆地的油氣成藏可以總結出許多的關于勘探低滲透油氣的寶貴經驗和油氣形成規律,同時還有效地證明了傳統的油氣成藏理論并不能完全指導勘探工作。注重油氣藏的客觀地質情況,尋找油氣藏演化和形成的過程并不斷總結油氣的富集規律將是油氣成藏的研究趨勢所在。加強對鄂爾多斯盆地油氣成藏的研究將會為以后我國的油氣勘探提供重要的借鑒意義和實質性的操作指導,并不斷豐富相關的理論知識。
[1]李繼宏.鄂爾多斯盆地西緣馬家灘地區油氣成藏研究[D].長安大學,2007.
[2]石彬.鄂爾多斯盆地姬塬地區延長組油氣成藏特征研究[D].長安大學,2008.
[3]李榮西,段立志,張少妮,陳寶,石彬,閻改萍.鄂爾多斯盆地低滲透油氣藏形成研究現狀與展望[J].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11(04).
[4]李金寶,車明,李鑫,李繼宏,李榮西.鄂爾多斯盆地東勝鈾礦成礦作用研究[J].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2006,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