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彩鴻
(北京中建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福建 廈門361009)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鋼材的強度和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建筑行業已經進入了鋼筋混凝土建筑的全新時期。為高層建筑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高層建筑也成為城市空間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從組合建筑空間,塑造建筑形象,形成豐富的環境的角度上看,高層建筑以它高聳挺拔的體量,在適當的布局下,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給城市的造型與風貌增添色彩。從合理的改造城市,解決城市人口大幅度增長,充分利用土地的角度上看,高層建筑也確實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隨著結構理論和技術的發展,高層建筑結構形式趨于多樣化,高層建筑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但隨之所帶來的弊端也越來越多的表現出來,在成為城市風景的同時如何恰當的融入城市空間,成為高層建筑設計的一個重要任務,也是使高層建筑設計趨于完善所追求的一種理念。高層建筑是城市發展的必然產物。
城市空間則更具體更形象,主要指城市內的建筑物、道路、綠地、廣場、公共服務設施等實體以及由這些實體所構成的立體空間,也是人處在其中能真實、直觀感受到的空間。城市規劃解決的就是以上諸因素以及以人的六覺感受尺度為準組合而成的城市空間,是對城市空間的分析與設計,即對人活動的區域空間和各區域空間之間關系的協調。城市規劃是動態地解決和協調各類建筑之間的聯系、建筑群的整體形象,以生態的、可持續的觀點延續城市的歷史,展望城市的未來。城市空間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所需要的重要因素,為居民提供各種活動的可能,是高層建筑與周圍建筑、城市街道之間存在的空間,是建筑與建筑,建筑與街道或城市之間的中間領域,也是一個有秩序的人造環境。它可以成為高層建筑空間的序幕,可以協調人們與高層建筑的關系,也可以成為人們向往的優美的沿街和小區環境。高層建筑是否與所處的城市空間融洽,其評價標準相當一部分取決于公眾的感受,簡單的說就是人處在所創造空間中的感受。另外在進行一項高層建筑設計時,開發商受利益的驅使往往不會考慮建筑與環境的關系,此時,規劃部門所出臺的各種條文政策及規范將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強制性的要求必須顧及城市環境,營造舒適的城市空間。由此可以看出,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的協調以及城市空間的營造是通過兩方面的共同作用來完成的,即建筑設計和規劃設計。下面就從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兩方面談談高層建筑對城市空間的影響。
高層建筑的密集雖然對于城市辦公等條件方便有利,卻給城市空間帶來很多壓力,造成城市空間和城市交通的擁擠,特別是高層建筑與相鄰建筑之間的距離小于高度時外部空間更具有緊迫感,還會形成高壓風帶和風口,這些會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在規劃設計中要對區域內的高層建筑密度進行限制,避免高層建筑的集中分布。
高層建筑一般分布在城市中商業發達、繁華的地段,其間容納大量的人流在其豎向各層內部空間中活動,外部空間則承擔巨大人流、貨流在水平地面聚散,這些地段的街道本身交通荷載就較大,所以分布在這些街道兩側的高層建筑要盡量控制其層數和高度,同時在規劃設計時要對這些街道進行擴展,加大其通行能力,使得高層建筑外部空間既有高質量的交通組織,又有安全舒適的活動場地。
當前,我國的高層建筑外部造型設計多以追求建筑形象的新、奇、特為目標,每棟高層都想表現自己,突出自我,而這樣做的結果只能使整個城市顯得紛繁無序,建筑個體外部體量失衡,缺乏親切感,拒人于千里之外,使城市空間的形成受到影響。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對高層建筑的外部尺度進行認真的推敲,因此,對高層建筑的外部尺度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所謂尺度就是在不同的范圍內,建筑的整體及各構成要素使人產生的感覺,是建筑的整體或局部給人的印象與其真實大小之間的關系問題。
1)城市的尺度。高層建筑是一座城市的有機組成部分,因其體量大、高度高,是城市的主要景點,對城市產生重大影響。因此,高層建筑尺度應與整個城市尺度相一致,而不能脫離城市。對于一個城市而言,高層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個城市經濟水平和發展程度,選擇合理的造型就顯得尤為重要。它幾乎是每個國家的主要城市都認可的一種國際技術。一幢高層可以是一個城市的特寫,例如說到已倒塌的世界貿易中心,人們就很自然的想到美國紐約;說到阿拉伯塔酒店就很自然的聯想到阿聯酉。而佩重納斯大廈,也就是吉隆坡雙塔,也已經成為吉隆坡的地標性建筑。高層建筑已變成城市的主體部分,對城市的社會、經濟及物質環境的充分影響也正變得日益突顯。但是由于高層建筑體量巨大,往往給街道空間一種突然的壓迫感,使人感覺好像從一個大空間突然進入一個小空間,這是由于高層建筑的體量所造成的對比。因此凡是處在街道兩旁體量巨大的高層建筑在設計時應該對其進行后退處理,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設計一廣場空間,這個廣場空間將起到空間的緩沖作用;而且由于高層建筑的建筑面積遠遠超出其用地面積,容納的人員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對較大,后退出的廣場空間也起到緩解交通壓力的作用;從另外一方面講,廣場空間往往在街道空間以及城市空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給公眾留下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為城市的焦點,這就是共享空間的好處。
2)街道的尺度。高層建筑由于其結構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隨于建筑的結構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變化,有的高層建筑甚至直接將結構形式外露不加修飾。高層建筑的主體部分是它的塔樓,塔樓的表現形式對高層建筑的造型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隨著近年來資源短缺問題的出現,全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而高層建筑就環保節能方面來說是其主體的下部分——裙房,雖然對整個城市影響較小,但它對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間的創造等方面卻有著重要的影響。所謂街道尺度是指高層建筑臨街面的尺度對街道行人的視覺影響,這是人對高層建筑近距離的感知,也是高層建筑設計中重要的一環,臨近街道高層建筑尺度的確定,主要考慮街道行人的舒適度,高層建筑主體因為尺度過大,宜向后退,使底層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減少了高層建筑對街道的壓迫感。建筑的裙樓立面設計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進行細致的設計,從而使下部空間豐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蒼白,要突出體現人的尺度,因為裙房部分跟公眾視覺接觸較密切,對街道空間感影響也較大。因此,城市尺度與街道尺度是影響城市空間的重要因素。
高層建筑已走過百年歷史,從其出現之日起就成為城市的焦點,其形式和風格也不斷地發展變化著,我國的高層建筑雖然相對發達國家起步較晚,但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廈門等城市的高層建筑可以說代表了中國高層建筑的發展史,高層建筑設計與城市空間的融合也正不斷的完善發展。
高層建筑是城市的主要建筑,它創造著城市引人注意的輪廓線,限定著創造城市活動場所的公共空間,為城市中人們的活動提供背景。高層建筑是城市空間的元素,優秀的高層建筑并不是排斥城市空間的明星建筑,而是能創造一個人性化的場所,不去破壞城市空間的和諧。優秀的高層建筑要考慮使用者的需求,以城市的公眾利益為追求目標。我們必須在高層建筑和城市的發展中取得平衡,才能創造出更好的城市景觀和適合人們生活的環境,才能沿著可持續發展道路健康地發展下去。
[1]R·里爾.城市空間[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1.
[2]劉順校,周湘津.高層建筑設計[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
[3]夏祖華,黃偉康.城市空間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2.
[4]王竟寰.試論建筑與城市環境[J].山西建筑, 2008,34(30):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