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穎
(哈藥集團三精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會計監督職能伴隨著會計的產生而產生,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我國經過了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生活逐步與國際接軌,會計監督體系逐漸建立,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現階段也還存在著不足。事實上。有一些部門和單位受局部利益或個人利益的驅動,會計工作違規違紀,弄虛作假的現象時有發生,造成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會計信息失真,嚴重侵害了投資者、債權人以及社會公眾的利益,同時也阻礙了國家宏觀調控和管理的正常進行。比如,在2001年3月財政部公布的對159家1999年度會計信息質量抽查表明,抽查的159戶企業中147戶資產不實,157戶利潤額不真,這嚴重阻礙了會計工作秩序的正常進行。這些的產生主要體現在會計監督職能的弱化。一方面會計監督不力,會計工作者往往要無條件的服從管理者的意志,會計工作根本無法獨立行使其監督職能。另一方面會計工作中有些概念混淆,致使工作開展不利。比如說會計監督和審計監督,大部分單位將兩者進行等同,以致于淡化企業會計監督的事前監督職能,或者根本就沒有事前監督,只是決策憑“長官意志”,執行“順其自然”,事后“審帳”。再者,由于會計監督不力以及概念不清,因此會計監督的效果不佳。如此循環下去,我國會計監督的職能將會無止境的淡化下去。因此強化企業會計監督職能,切實做好會計監督工作是當務之急。
會計活動的出現,隨之而來的就是會計監督。因此,會計監督應當始終伴隨著會計活動而同步進行。在我國企業會計體系起步較晚,完善程度與經濟發展狀況上不能夠達到很好的統一,會計監督相對滯后,致使在利益驅使下,會計行為出現偏差的情況時有發生。會計信息失真、會計工作秩序混亂等,不但影響了企業的健康發展、侵害了投資者的權益,甚至對社會公眾的利益與國家宏觀經濟都將構成相當的影響。可見,會計監督職能的充分發揮與否,是及時查處和杜絕企業“三帳”現象的有效手段。“無帳”、“假帳”、“賬外賬”等行為將極大的妨礙企業正常、健康、持續的發展,必須通過會計監督予以徹查和制止。此外,在一些企業中還存在著會計管理權限未能獨立的問題,使得一些企業管理者、經營者過分干預會計工作,使會計人員正常的監督工作難以開展。因此,企業的健康發展必須建立在完善的會計體系之上,使之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基礎。
在我國企業經濟違法行為中,大部分是由于企業負責人對利益的追逐,致使做出錯誤的決定,由其向企業內部人員授意或強令實行的。特別是對于會計行為的干預中,企業負責人的干預行為更加明顯。作為企業會計人員,其經濟收入等均由企業負責人進行掌控。因此,很難獨立開展客觀的具體工作,受利益約束,難以履行監督職責。如果會計人員堅持工作原則,將會受到來自企業內部上層多方面的阻撓,不但工作難以開展,自身利益更得不到有效的保護。同時,我國目前尚沒有針對會計人員依法執行工作的有效保護措施或相關法令、法規,使得會計監督工作越發難以繼續,嚴重挫傷了會計人員嚴格依法監督的積極性。
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是從事會計工作的基本要求,盡管近年來會計從業人員專業素質與學歷都大幅提升,但仍舊存在參差不齊的現象。首先,受專業素質的制約,使得部分會計人員對經濟活動的敏感性不夠,難以辨別企業經濟活動的真偽,并缺乏獨立分析能力,從而導致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出現偏差。其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的從業人員,缺乏對會計工作的職業道德感,在工作中難以把握工作原則與利益誘惑的關系,因而,使得會計監督工作開展舉步維艱。
進一步完善我國的企業會計制度,針對我國目前企業經濟的發展現狀,建立一套滿足企業經營發展需求的會計行為約束體系,從而明確會計監督職能、權限和責任,賦予會計監督獨立行使權。明確違法會計行為的處罰、賠償和執行力度,對企業負責人實行責任追究。同時,賦予會計人員應有的法律保護,使我國的會計監督體系逐步向制度化、規范化、法律化程度邁進。
會計信息是為企業經濟決策提供參考的重要依據,因此,要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的互相監督機制,形成互為約束的監督責任網狀結構,特別是對于企業的重要經濟活動與決策,要嚴格按照制度程序執行,確保執行環節的透明,并真實地將會計信息予以記錄。對于企業內部的財產清查,必須按期組織、按規定執行,對形成會計資料的文件定期進行內部審計,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有效,并形成監督檢查循環體系,使內部監督成為工作習慣。此外,來自企業外部的稅務監督、金融監督、審計監督、社會輿論監督等外部監督行為,也應當有效的運用和結合起來,擺脫以往功能交叉、執行混亂的局面。例如,稅務部門所承擔的監督智能,有權對納稅企業與經濟活動相關的會計記賬憑證、會計報表、會計賬務等相關材料進行稅務審核,以輔助實現會計監督體系的構建,并成為一種強有力的外部約束力。同時,金融證券監管部門也應當充分發揮各自的職能,對上市企業的財務會計資料進行定期查閱,輔助會計監督體系工作的執行。
現代企業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而會計人員的素質在財務管理中是至關重要的,同時現在管理機制發展的基本趨勢是對人才發展與管理觀念的重視度逐漸提高,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它決定一個企業能否應對全球經濟大融合發展的局面。現代企業財務管理的每一項活動都是由人通過操作計算機來實現有效管理的,其成效的好與壞就取決于人對知識的掌握度以及自身智慧和努力的程度。因而具有培養高素質的會計信息化的人才是我國現代教育的任務,也是企業所極其需要與渴望得到的。會計信息化需要的不僅是精通會計專業的知識還必須要掌握網絡信息技術、基本的計算機技術甚至是電子商務等,是一個復合型的人才。
隨著近年來經濟問題的不斷顯現,且經濟涉案金額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因此,會計監督工作已經引起了我國會計學界的廣泛關注。特別是在大型國有企業中,企業龐大的運營資本與復雜的經濟活動相比,會計監督工作弱化程度較深,已不能夠滿足企業良性發展的保障性需求。為了避免由企業發展問題而帶來的社會效益與宏觀經濟效益損失,我國應當著力于建設符合我國經濟發展現狀的會計監督體系,培養企業內部的會計監督意識。
[1]李軍.從“不做假帳”談會計監督[J].財會研究,2007.(1):34-35.
[2]王尚禮.完善財務制度加強監督職能[J].財會研究,2001(4).
[3]張振.建立有效的會計監督體系[J].經濟論壇,2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