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靜
(浙江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15)
特種設備中一般包括鍋爐、壓力容器、電梯、起重設備、大型游樂設施和客運索道等一系列大型設備,這些設備往往危險性較大,傷亡性較多,但卻是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中離不開的基礎設施,再加上長期以來,人們只重視特種設備的采購和使用,卻往往忽視了特種設備的維護與管理,致使設備相關責任事故時有發(fā)生,導致不可挽回的災難。因此,對這些特種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就顯得十分重要。
特種設備管理包括采購管理、使用管理和使用保障管理。在管理過程中,一方面要關注特種設備安全和質量,另一方面要關注其成本與效益。
歐美發(fā)達國家起步較早,早在20世紀70年代發(fā)達國家就將風險評價的基本原理引入到了承壓設備的管理當中,至今已經形成了針對特種設備的評價方法和應對風險評估軟件,特種設備的風險評估體系相對比較健全。目前,歐美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方面比較重視風險管理理論。風險管理包括風險分析、風險評估和風險控制3個部分,風險分析和風險評估的目的是為了實施風險控制,以便在資源投入和風險之間建立一種平衡。
我國特種設備使用相對于歐美發(fā)達國家起步較晚,目前對特種設備的管理許多方面還是依靠傳統(tǒng)經驗和規(guī)定,對特種設備風險的認識還處于初級階段,特種設備風險評價體系尚未建立和不健全。雖然有些單位開展了風險評估技術和方法的研究,但在實踐中基本采用美國或英國的風險評估技術和方法,壓力容器與壓力管道的RBI多以API581為基礎,埋地管道的風險評估多以美國出版的《管道風險管理手冊》或英國公司的風險評估方法為主。
管理方面依靠傳統(tǒng)經驗,技術相對落后,經濟條件差,人員素質較低,采用的是國外的風險評估技術和方法,不考慮我國設備的實際情況對風險的影響,評價也未考慮我國的基本國情。
鑒于我國特種設備安全評價存在以上問題,必須努力建立一套適合本國國情、設備狀況和技術、經濟、管理水平、人員素質協調一致的安全評價體系,并把它應用于實踐。只有這樣才能對由特種設備所帶來的風險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和把握,才能對特種設備的各種安全隱患加以事前和事中的控制,從而降低各種風險。
我國安全生產的基本方針是“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評價是預測特種設備安全標準系數、監(jiān)督特種設備后期保養(yǎng)和維修、預防事故發(fā)生的重要手段;安全評價對于全面貫徹落實安全生產方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安全評價可確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是否具備了安全生產條件、是否達到質量標準。
安全評價體系是安全管理部門風險評估技術和方法的一項安全標準。特別是安全預評價,可評價特種設備的制造質量和使用的安全可靠程度;安裝后的安全驗收評價,是根據國家有關技術標準、規(guī)范對特種設備進行安全評價,提高安全達標水平;設備使用階段的安全技術、安全管理及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安全現狀評價,可客觀地對特種設備生產、使用單位安全水平做出結論,使生產、使用單位不僅了解可能存在的危險源,而且明確如何改進安全狀況,同時也為安全監(jiān)督管理部門實施宏觀控制提供了基礎資料。
安全評價不僅能確認特種設備的危險性,還能進一步考慮危險性發(fā)展成事故的可能性及事故造成損失的嚴重程度,進而計算事故造成的危害,即風險率,并以此說明系統(tǒng)危險可能造成負效益的大小,以便合理地選擇控制、消除事故發(fā)生的措施,確定安全設施投資的多少,從而使安全投入和可能減少的負效益達到合理的平衡。
加大資金投入,抓技術改造。安裝工業(yè)電視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特種設備運行狀況進行實時測報,對超限地區(qū)實時報警,能可靠地實現事前檢測,顯示報警、并對設備進行閉鎖、解鎖控制,監(jiān)測、監(jiān)控系統(tǒng)實現智能化;加大對特種設備安全基礎建設投入,對風險高、安全影響大的項目進行重點完善及改造,通過抓重點項目,實現安全標準化,依靠科技手段提高特種設備質量,實現安全與發(fā)展的有機統(tǒng)一。
樹立以人為本的安全觀,向“文化發(fā)展型”建設目標邁進。將安全文化滲透到安全管理及安全生產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根據生產現場實際情況,制定實施安全管理措施,保障安全,排除安全隱患。
安全生產是與社會發(fā)展同行的永恒話題,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要做到安全至上、自我警示,變被動防范為主動控制。安全工作必須層層動員,全員參與,常態(tài)化地開展安全培訓,思想上對安全生產要有高度的認識,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開展日常安全教育,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進一步增強作業(yè)人員的安全操作技能和事故應急處理能力。
安全培訓可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用生動的形式將規(guī)范、案例等展現出來,也可播放一些安全知識和安全事故警示片及安全事例,起到安全警示作用。
隨著安全發(fā)展上升為戰(zhàn)略層面,各級政府和企業(yè)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安全生產管理機制越來越完善。特種設備制造、使用單位是安全生產的主體,對安全生產負有主體責任,同時也是安全生產的最大受益者,理應自覺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制,以認真、科學的態(tài)度對特種設備安全負責。
指數法又稱評分法,它是根據評價對象的具體情況選定評價項目,對每個評價項目均定出評價得分值范圍,在此基礎上由評價者對各個評價項目評分,然后通過一定的運算求出總分值。美國的道氏法和英國蒙德法就是兩種代表性的指數法。
概率法主要是根據系統(tǒng)各組成要素的故障率及失誤率,確定系統(tǒng)發(fā)生事故的概率,然后同既定的目標值相比較,判斷其是否達到預期的安全要求或者將概率值劃分為若干個等級,作為對系統(tǒng)安全性評定及制定安全措施的依據。具體地說,就是通過對系統(tǒng)可能發(fā)生的事故進行故障樹分析(FTA)或事件樹分析(ETA),建立數學模型,決定目標函數,然后求解,這需要有數據庫系統(tǒng),并用計算機進行數據處理和運算,通過對系統(tǒng)進行定量評價,逐步改善對事故發(fā)生概率影響大的事件,使之逐步趨近于系統(tǒng)安全的目標,并求得最優(yōu)解。
安全評價方法對促進安全生產、減少生產事故發(fā)生起到重要作用。系統(tǒng)安全狀況與技術水平、人員素質、管理水平和社會環(huán)境等諸多因素密切相關,每種評價方法都有一定的適用范圍和局限性。因此,在選用時應根據評價的特點、具體條件和需要,針對評價對象的實際情況、特點慎重選用。必要時可選用幾種評價方法對同一評價對象進行評價,互相補充、互相驗證以提高評價結果的準確性。
[1]王鵬.企業(yè)如何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J].設備管理與維修,2011(9).
[2]蒲洪濤,史曉冬.對特種設備進行安全管理的博弈分析[J].科技信息,2011(1).
[3]張宇波.企業(yè)特種設備安全管理[J].價值工程,2011(26).
[4]曹楠,周培梁.淺談如何開展好特種設備安全管理工作[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