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婷
(吉林工商學院,吉林 長春 130062)
計算機通信是一種以數據通信形式出現,在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或計算機與終端設備之間進行信息傳遞的方式。它是現代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融合的產物,并在軍隊指揮自動化系統、武器控制系統、信息處理系統、決策分析系統、情報檢索系統以及辦公自動化系統等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
計算機技術和通信技術相結合而形成的是計算機通信網絡,是一種新的通信方式。主要是滿足數據傳輸的需要,它將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獨立功能的多臺計算機終端及附屬路由器、交換機等硬件設備用通信鏈路連接起來,并配備相應的網絡軟件,以實現通信過程中資源共享而形成的通信系統。它不僅可以滿足局部地區的一個企業、公司、學校和辦公機構的數據、文件傳輸需要,而且可以在一個國家甚至全世界范圍進行信息交換、儲存和處理,同時可以提供語音、數據和圖像的綜合性服務,是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由之路。目前,計算機網絡和數據通信發展迅速,各國都通過建成的公用數據通信網享用各數據庫資源和網絡設備資源。為發展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服務,計算機通信技術、數據庫技術和基于兩者基礎上的聯機檢索技術已廣泛應用于信息服務領域。從報刊、人工采集、會員單位組織的傳統信息服務方式正逐步被以數據庫形式組織的信息通信計算機網絡供用戶聯機檢索所代替。信息量和隨機性增大,信息更新加快,信息價值明顯提高,信息處理和利用更加方便。因此,計算機網絡通信系統是信息社會的顯著標志,在信息處理和傳遞中占重要位置。
信息傳輸技術主要包括光纖通信,數字微波通信,衛星通信,移動通信以及圖像通信。光纖是以光波為載頻,以光導纖維為傳輸介質的一種通信方式,其主要特點是頻帶寬、損耗低、耐腐蝕。數字微波中繼通信是指利用波長范圍內的電磁波通過中繼站傳輸信號的一種通信方式。其主要特點為信號可以再生、保密性好。衛星通信是地球上的無線電通信展之間利用人在地球衛星作中繼站而進行的通信。其主要特點是通信距離遠、工作頻帶寬、通信線路穩定可靠、通信質量高。移動通信,就是在運動中實現的通信。其最大的優點是可以在移動的時候進行通信,移動通信是因為具有信息交流靈活,經濟效益明顯等優勢,得到了迅速的發展。計算機通信則是將電信號轉換為邏輯信號,其轉換方式是將高低電平表示為二進制數中的1和0,再通過不同的二進制序列來表示所有的信息。也就是將數據以二進制中的0和1的比特流的電的電壓作為表示,產生的脈沖通過通訊設備等媒介來傳輸數據,達到通信的功能,這就是計算機通信的工作原理。
按照傳輸連接方式的不同計算機通信可分為直接式和間接式兩種。直接式是指將兩部計算機直接相聯進行通信,可以是點對點,也可以是多點通播。間接式是指通信雙方必須通過交換網絡進行傳輸。按照通信覆蓋地域的廣度劃分計算機通信通常分為局域式、城域式和廣域式三類。計算機通信局域式是指在一局部的地域范圍內,例如一個機關、學校、軍營等,建立計算機通信,局域計算機通信覆蓋地區的直徑在數公里以內。計算機通信城域式是指在一個城市范圍內所建立的計算機通信,城域計算機通信覆蓋地區的直徑在十公里到數十公里。計算機通信廣域式是指在一個廣泛的地域范圍內所建立的計算機通信。通信范圍可以超越城市和國家,以至于全球。廣域計算機通信覆蓋地區的直徑一般在數十公里到數千公里乃至上萬公里。在通常情況下,計算機通信都是由多臺計算機通過通信線路連接成計算機通信網進行的,這樣可共享網絡資源,充分發揮計算機系統的效能。
計算機已經進入以網絡為中心的計算時期,信息網絡化、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自然離不開系統所處的網絡計算環境。當前,網絡不僅是信息傳輸的基礎設施,而且是信息處理和服務共享的基礎設施,網絡可以為人們提供強大的計算平臺,從這個意義上說,網絡就是計算機。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計算機是因特網。
網絡要成為計算平臺,需要在網絡原基礎設施之上構造或裝備一個支持一體化網絡計算的軟件平臺。其作用是管理網絡上的各類軟硬件資源,并實現網絡資源的共享與集成,為信息系統等網絡應用提供高效可信的開發、部署和運行環境。正如在裸機上需要配備操作系統等基礎軟件才能有效開發應用軟件一樣,這種網絡計算平臺軟件能有效支持快速構建網絡應用,因而可視為網絡上的操作系統。
計算機通信網絡與單機不同,網絡世界是開放的、不斷演化的。而且信息系統應用需求的變化往往是不可避免的,系統本身亦需要不斷發展。因此,分布性、自治性、異構性、可演化性已成為一體化信息系統和網絡應用軟件的固有特征。面對規模巨大、需求多變、環境異構、高度復雜的網絡應用軟件,曾有人指出,20年后軟件的挑戰不是速度、成本和性能,而是復雜度的問題。為適應復雜信息世界的不斷變化和發展,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不能簡單套用工業化的做法。如果說機械系統的綜合集成是剛性的,那么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是柔性的。因此,一方面需要以提高系統互操作性為主要目標,及時制訂或修訂信息系統的各種技術體系和標準。另一方面,更需要研究一套支持隨需應變的敏捷軟件技術,研制一種能適應信息世界各種可能變化的平臺軟件。支持隨需應變的敏捷軟件技術是將成為當前軟件工程的研究熱點,一是微內核集成總線技術,支持軟件模塊的即插即用,適應軟件功能需求的變化。二是軟構件和對象代理技術,支持程序代碼的重用和分布對象之間的互連、互通和互操作,適應代碼實現的變化與應用軟件運行環境的變化。這里,軟構件,簡稱構件或組件,顧名思義,構之件也,一是構,強調其可構造性和可組裝性。二是件,強調其信息隱蔽性和可包裝性。構件作為計算機中一組可重用的二進制代碼,可視為對象的一種發展。基于自適應構件還能支持動態適應運行環境的變化。構件化是當今信息系統軟件開發的主流方法,也是軟件體系結構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是消息代理和各種適配機制,支持不同應用代碼之間的通信與調用,適應應用軟件業務邏輯和業務流程的變化。四是軟構件的組裝、部署、動態重構與綁定等技術。支持信息系統的靜態和動態搭建,適應應用需求與操作環境的變化。五是面向web服務的架構技術,支持信息系統松散耦合的跨域集成,適應更大范圍的網絡計算環境的變化,中間件是一種包含上述主要技術的平臺軟件,它以柔性的松散耦合方式應萬變,是靈活響應網絡環境變化、應用需求變化和軟件功能變化的平臺軟件,已經成為信息系統綜合集成的基礎平臺。
綜上而言,計算機通信的發展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研究,需要我們與新技術進行有機結合,需要我們著眼服務社會、服務經濟發展的角度認真看待。
[1]計算機通信原理與系統[M].北京: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
[2]計算機通信網絡技術及應用[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
[3]最新網絡通信實用技能操作教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