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曉東
(寧波建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寧波 315041)
當工程結構的荷載較大,地基土質又較軟弱(強度不足或壓縮性大),不能作為天然地基時,可針對不同情況,采取各種人工加固處理的方法,以改善地基性質、提高承載力、增加穩定性、減小地基變形和基礎埋置深度。地基加固的原理是:“將土質由松變實,將土的含水量由高變低”,即可達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工程實踐中各種加固方法,如機械碾壓法、重錘夯實法、擠密樁法、化學加固法、預壓固結法、深層攪拌法等都是基于此加固原理。在擬定地基加固處理方案時,應充分考慮地基與上部結構共同工作的原則,從地基處理、建筑、結構設計和施工方面都應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其具體的措施有:改變建筑形體,簡化建筑平面;調整荷載差異;合理設置沉降縫;采用輕型結構、柔性結構;加強房屋的整體剛度,如采用橫墻承重方案或增加橫墻,增設圈梁,減小房屋的長高比,采用筏式基礎、筏片基礎、箱形基礎等;對基礎進行移軸處理,當偏心荷載較大時,可使基礎軸線偏離柱的軸線;施工中正確安排施工順序和施工進度;對軟土地基則應放慢施工速度,以便使地基能排水固結,提高承載力。否則,施工速度過快,將造成較大的孔隙水壓力,甚至使地基發生剪切破壞。
我國樁基礎的大規模應用與發展主要在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以后,樁基礎的發展進步突飛猛進,無論是樁型創新還是施工工藝進步,無論是應用的廣度還是研究的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目前樁基礎形式多種多樣,適用性和實用性也大不相同,作為地基處理技術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其的推廣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2.1.1 土樁及灰土樁
土樁及灰土樁是由樁間擠密土和填夯的樁體組成的人工復合地基,在我國華北和西北地區有廣泛應用。土樁及灰土擠密樁是在基礎底面形成若干個樁孔,然后將土或灰土填入并分層夯實,以提高地基的承載力或水穩性。土樁及灰土樁適用于處理地下水位以上,深度5m~15m的濕陷性黃土或人工填土地基。土樁主要適用于消除濕陷性黃土地基的濕陷性,地下水位以下或含水量超過25%的地基土,不宜采用該樁基處理方法。
2.1.2 砂樁
砂樁也稱為擠密砂樁或砂樁擠密法。其定義是指用振動、沖擊或水沖等方式在軟弱地基中成孔后再將砂擠入土中,形成大直徑的密實砂柱體的加固地基的方法,砂樁屬于散體樁復合地基的一種。砂樁法適用于擠密松散砂土、粉土、黏性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對飽和黏土地基對變形控制要求不嚴的工程可采用砂樁置換處理,砂樁還可用于處理可液化的地基,而在用于飽和黏土的處理時,最好是通過現場試驗后再確定是否采用。
2.1.3 水泥粉煤灰樁
水泥粉煤灰樁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等混合料加水拌和形成的高黏結強度樁,和樁間土、褥墊層一起組成復合地基,該法的適用范圍很廣,在砂土、粉土、黏土、淤泥質土、雜填土等地基均有大量成功的實例。獨立基礎、條形基礎及筏基都有應用。對淤泥質土應按地區經驗或通過現場試驗確定其適用性。該法具有適用性廣、承載力提高幅度大、施工簡便、工期短等優點。
2.1.4 混凝土樁
混凝土樁分為普通鋼筋混凝土樁和預應力混凝土樁兩類,其施工工藝有兩種類型:擠土類樁及非擠土類樁,擠土類的有沉管灌注樁(現澆,沉管方法有靜壓、振動、錘擊等)、預制樁(普通鋼筋混凝土、預應力混凝土);非擠土的一般均為現澆,有人工挖孔樁、沖(鉆)孔灌注樁等。混凝土樁應用面廣,很多地基土處理中都適用,而且施工工藝簡單,可操作性較強,樁體強度較高,耐久性良好,被現在各種工程建設中廣泛使用。
換填墊層法適用于淺層軟弱地基及不均勻地基的處理。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淺基礎下的地基承載力,滿足地基穩定性的要求,減少沉降量,加速軟弱土層的排水固結,防止凍脹和消除膨脹土的脹縮。當建筑物基礎下的持力層比較軟弱、不能滿足上部結構荷載對地基的要求時,常采用換土墊層來處理軟弱地基。換土墊層法是將基礎下一定范圍內的土層挖去,然后回填以強度較大的砂、碎石或灰土等,并夯實至密實,它可有效地處理荷載不大的建筑物地基問題。換填法處理地基時換填材料所形成的墊層,按其材料的不同,可分為砂墊層、砂石墊層、碎石墊層、素土墊層、灰土墊層、粉煤灰墊層和干渣墊層等。
預壓法適用于處理各類軟弱地基,包括天然沉積層或人工沖填的土層,如沼澤土、淤泥、淤泥質土以及水力沖填土等。預壓法是在建筑物建造之前,在場地內堆土或其他重物,對地基進行預壓,使地基在預壓荷載作用下排水固結,在地基強度提高到符合要求后,就卸除荷載,然后按照設計要求修建建筑物,或者利用建筑物本身的荷載分級施加進行預壓。根據預壓方法,預壓法可以分為堆載預壓法和真空預壓法。堆載預壓法分塑料排水帶或砂井地基堆載預壓和天然地基堆載預壓。當軟土層厚度小于4m時,可采用天然地基堆載預壓法處理,當軟土層厚度超過4m時,應采用塑料排水帶、砂井等豎向排水預壓法處理。對真空預壓工程,必須在地基內設置排水豎井。堆載預壓法處理深度一般達10m左右,真空預壓法處理深度可達15m左右。
強夯法亦稱動力固結法,適用于處理雜填土、碎石土、砂土、低飽和度粉土、粘性土以及濕陷性黃土等地基。強夯法是將機械能轉化為勢能,再由勢能轉化為動能,即夯擊能,在重錘落地的一瞬間,能對土體產生強大的沖擊波,可提高土體強度,降低土的壓縮性,起到改善砂土的振動液化性和消除濕陷性黃土的濕陷性等作用。實踐證明,經夯擊后的地基承載力可提高2倍~5倍,壓縮性可降低200%~500%,影響深度在10m以上。同時,夯擊還能提高土層的均勻程度,減少將來可能出現的不均勻沉降。強夯法主要用來提高土的強度,減少壓縮性,改善土體抵抗振動液化能力和消除土的濕陷性。工程實踐表明,強夯法加固地基具有使用經濟、施工簡單、加固效果好等優點,因而被各國工程界所重視。其缺點是施工時噪聲和振動較大,一般不宜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內使用。
振沖法又稱振動水沖法,是以起重機吊起振沖器,啟動潛水電機帶動偏心塊,使振動器產生高頻振動,同時啟動水泵,通過噴嘴噴射高壓水流,在邊振邊沖的共同作用下,將振動器沉到土中的預定深度,經清孔后,從地面向孔內逐段填入碎石,使其在振動作用下被擠密實,達到要求的密實度后即可提升振動器,如此反復直至地面,在地基中形成一個大直徑的密實樁體與原地基構成復合地基。該法能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是一種快速、經濟有效的加固方法,一般適用于處理松散砂卵石、砂土、粉土、粉質黏土、素填土和雜填土等地基。
此外,除了上述的幾種地基處理方法,還有其他的地基處理方法如:降低地下水位法及電滲法,該類處理方法的核心是排水固結處理地基;擠密砂石樁法、爆破擠密法、夯實水泥土樁法、孔內夯擴樁法、深層攪拌法,該類方法的核心是采用振動、擠壓的方法,使被壓地基土體孔隙比減小、強度提高,從而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的目的;加筋土法、錨固法、樹根樁法,該類方法改善土體的工程性質,從而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少沉降,增加地基的穩定性。
房屋建筑工程地基加固的處理技術方法和措施有很多種,同時,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變遷,技術的不斷更新換代,房屋地基加固方法也會不斷的趨向于完善,因此,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施工人員不但要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地基構造的基本原理,施工方法和適應土層范圍,同時也要根據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氣候環境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才可以在具體應用中針對情況靈活使用。
[1]JGJ79-2002,建筑地基處理技術規范[S].
[2]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礎設計規范[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