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光
(黑龍江省雞西市公安消防支隊,黑龍江 雞西 158100)
一般國有糧庫成立早,建筑耐火等級低,廠房、倉庫耐火等級都是三級,并且建筑布局不合理。糧庫內日常存儲的糧食主要集中在磚倉、鋼板倉內,可一旦糧食儲存量大,就大量使用席茓囤臨時儲糧。大米加工企業廠房耐火等級普遍為三級,大部分都是由舊廠房、平房改建而成,而且私營加工廠占地面積小,部分加工廠使用席茓囤臨儲儲糧,囤與囤之間、囤與廠房之間防火間距不足,如發生火災后,蔓延速度快,極易造成重大損失。
1.2.1 糧食本身就是可燃物,且具有自燃性,加工量大,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加工過程中有發生火災的危險,糧食加工過程中一旦起火,火勢容易沿著糧食的升運管道和通風管道蔓延擴大。
1.2.2 小麥雜質、稻米塵、糠塵、小麥粉塵具有易燃、自燃性。小麥中的雜質分無機雜質和有機雜質兩大類。無機雜質,如塵土、石塊、煤塊、碎磚塊、玻璃屑及金屬塊等;有機雜質,如植物的根、莖、葉、殼、鼠雀牲畜糞便、蟲尸、麻繩、布屑及發芽或腐爛的麥粒等。石塊、金屬塊等堅硬雜質,一旦混入機械里,就會與機械的內表面發生強烈的撞擊和摩擦,容易產生火花引起火災爆炸事故。草桿、麻繩、布屑等雜質一旦混入機械里,容易使機器堵塞,導致負載增大,從而燒壞電機,引起火災。
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稻米塵、糠塵具有可燃性,產生的稻殼具有可燃性。稻糠含油量約為15%-20%,在儲存過程中易自燃起火。
1.3.1 在篩選、礱谷和磨粉時,雜質粉塵或糧食粉塵達到一定濃度,還可能發生爆炸。糧食筒倉一旦發生粉塵爆炸,就可能造成連續式的粉塵爆炸,而使災害擴大,造成撲救困難。
1.3.2 小麥在清理過程中易形成各種粉塵,其粒度為1-150微米,在空氣中的濃度如果達到40克/立方米時,遇點火源就會爆炸。
1.3.3 小麥中混雜的石塊、鐵屑,除雜時沒除凈,這些雜質進入磨輥摩擦便會發生機械火花,引起粉塵爆炸。
1.3.4 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稻米塵、糠塵具有爆炸性。
1.4.1 非防爆型電氣設備產生的電火花或電弧。
1.4.2 平皮帶傳動時摩擦,或物料在風運管道內摩擦產生靜電火花。
1.4.3 違章動火(電焊)、用火(吸煙)等明火。
糧庫及大米加工企業在糧食加工、烘干、儲存過程中管理不嚴、人為疏忽用火用電易造成火災。糧庫及大米加工廠烘干設備主要是烘干塔,采用燃煤鍋爐生成熱風通過烘干塔對糧食進行烘干。在烘干期間,如未嚴格控制烘烤溫度、烘烤時間,容易積熱引起火災。
企業對消防投入資金少,人員裝備、消防設施簡陋匱乏。目前全國大部分糧庫企業都陸續改制完畢,在改制以前都建有自己的專職消防隊,但是由于企業改制之后,企業效益每況愈下,人員減編,對企業專職消防隊投入資金減少,企業專職消防隊已名存實亡,糧庫一般都配備一臺水罐消防車,大部分消防車都是糧庫改制以前遺留下來的車輛,車輛陳舊老化現象嚴重,器材裝備嚴重匱乏。消防隊員一般都為糧庫職工(保安)兼職,達不到企業專職消防隊標準。私企糧食加企業為經濟利益最大化,消防投入更是微不足道,大部分企業只是配備滅火器,從事專門消防人員更是無法保證。
消防部門要加強對糧食儲存加工企業新建糧倉、廠房消防備案設計審核、驗收,從源頭保證建筑物的耐火等級、防火間距、建筑消防設施、消防水源、消防車道等等符合有關消防技術標準規范的要求。廠房選在靠近城鎮的邊緣,且位于該地常年主導風向的上風或側風向,嚴禁靠近靠近易燃、易爆倉庫和工廠的附近。根據使用性質、功能不同嚴格劃分儲糧區、烘干區、加工區、器材區和辦公生活區等,確保廠房、倉庫與周圍建筑的防火間距符合規范要求,防止了火災時造成“火燒連營”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