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喜
(柳林縣交通運輸局,山西 呂梁 033300)
時下,在我國隨著國民經濟持續高位發展,公路運輸需求強勁持續增長,公路基礎設施建設開始發生了歷史性轉變,公路建設的重要性逐步被全社會所認識。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公路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不可忽視的。作為交通部門,必須當好建設我國農村公路的“開路先鋒”,為推動新農村經濟和諧發展創造良好的交通運輸條件。
1.1 總體認識。在當下的農村,公路是公益性最強的公共基礎設施,屬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它是農村生產生活、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但是,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不可否認地存在公路交通基礎設施相當落后,不能適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提高需求的現狀。從2003年開始,地方政府對農村公路建設思路和投資政策進行了重大戰略調整,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資力度,并提出了"修好農村路,服務城鎮化,讓農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建設目標。多年來,地方政府及交通部門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總要求,貫徹落實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逐步實現了"要想富,先修路"、"公路通,百業興"的農村公路建設的目標。由此,我國農村公路建設開啟了新篇章。
1.2 重要性。“十二五”時期國家將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農村公路建設基礎設施提出了新要求。加強“十二五”時期農村公路建設,提高建設、養護管理能力,既是農村公路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交通運輸行業支持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
為確保我國農村公路實現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交通部作為農村公路建設的行業主管部門,在農村公路建設政策的制定和建設管理的指導方面都做了一定的工作,但作為基層的地方交通管理部門在具體落實這些政策和管理建設方面時要實事求是,根據當地實情酌情處理好具體性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在這筆者結合工作實際淺談下這方面的工作,以供同行參考。
2.1 在落實實際工作時,要堅持以人為本,惠及民生原則。在工作中,我們要加快構筑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農村公路網絡,提供安全、耐久等性能好的農村交通保障條件,為廣大農村地區提供更廣泛、更完善的公路交通服務。加大安全設施投入,改善安全狀況,讓人民群眾走上安全路、放心路。
2.2 要酌情考慮當地農村公路建設的能力與建設規模。我們知道,在農村公路發展政策實行重大調整后,通過中央資金補助的帶動和引導,地方建設農村公路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空前高漲。但我們同時也要注意避免一些地方不注重考慮建設能力與建設規模的關系,不顧當地人、財、物力的實際情況,隨意擴大建設規模,從此帶來的諸如地方配套資金不落實、業主債臺高筑和拖欠工程款等一系列負面問題,讓老百姓不能接受。
2.3 要統一建設標準與實際需求。農村公路建設標準要求在當地地質、地形等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的基礎上,根據實際需求統籌考慮確定,同時實現與自然界的和諧統一。同時也要綜合考慮建設標準與實際交通需求的關系,量力而行,實事求是。我們通過科學合理的確定技術標準把本來就很有限的資金用足用好,堅決杜絕脫離實際的高標準,絕不能搞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以上這三點是大力發展我國農村公路建設的首要先決條件,也是考量當地交通管理部門的重要指標。除了這三點之外,還要積極處理好我國農村公路建設與公路養護的問題。我們知道,建設是發展,養護也是發展。為了切實加強我國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我們國家有關部門印發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從明確責任主體、保障資金投入、完善養護機制等方面入手,對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工作作了詳細具體的規定,這些都為進一步統籌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促進農村公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地政策保障。
農村公路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更是發展農村經濟,改善農村、農民出行的必備條件。那么該如何解決我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筆者總結如下。
3.1 養護管理的目標。在目前我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目標是路基穩固、邊坡穩定、邊溝暢通、路面平整、路拱適度、橋涵構造物完好等。具體來說,縣公路養護管理是由公路管理所負責,以招標方式選擇具有養護資質的養護單位或具有養護知識、技能和業績的農民工養護,簽定養護承包合同,實行績效工資制。鄉公路養護,它是由鄉鎮(街道)交通管理站以合同制形式承包給公路沿線具有養護技能和工作責任感的農民工養護,實行績效工資制。而自然行政村的公路養護管理,是按照主線支線,區別對待。主線的養護,我們可以組織群眾投工投勞進行季節性突擊養護,也可多渠道籌足資金,實行承包養護;支線養護由受益農戶自己負責,列入養護計劃的,由村委會根據其養護質量兌現養護補助資金。
3.2 養護管理質量檢查評定。在具體養護管理中,縣一級公路養護管理的質量,是由市交通局組織檢查評定,每年一次;鄉村公路養護質量,由市交通局組織檢查評定,每半年一次,檢查比例鄉道為100%,村道不少于60%,評定結果同養護資金撥付掛鉤。
3.3 增強創新管理機制。加大我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力度是為了確保農村公路的安全暢通、健康發展,各地應對現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進行改革,確定改革目標、重點任務和配套措施,建立農村公路“四主體”管理養護新體制,即責任以縣級政府為主體,投入以公共財政為主體,養護以市場機制為主體,落實和監管以交通部門為主體。
3.4 狠抓管理養護人員的落實。俗話說:不怕事情辦不了,就怕事情沒人辦。每條鄉村道路都要按照規定的標準安排管養人員,并配備必要的養護工具,要按時足額兌現養護工人的工資,充分調動管養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縣級交通部門要分期分批地對基層管養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養護人員的管理養護技能。
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及養護管理是一個復雜、系統、龐大的綜合性工程,如果沒有全社會和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持,實施起來相當困難。在“十二五”期間,交通部門要完善農村公路籌資政策,加大政府公共財政的投入力度,充分調動和發揮各部門以及社會各界的積極性等等,為我國農村公路建設和養護管理做出貢獻。
[1]交通運輸部.關于“十二五”農村公路建設的指導意見[Z].2011年12月09日.
[2]黃曉敏,李云,何福道,黃曉東.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創新農村公路養護思路[J].交通世界(建養.機械),2010(10).
[3]高運,丁先賓,劉波.建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J].交通企業管理,2008年(10).
[4]楊帆,梁集賢.農村公路建設問題及對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