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貝 高山 譚超 邵根忠
(山東航天電子技術研究所,山東煙臺 264670)
隨著航天技術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復雜電子產品出現在星載系統中,眾多電子設備之間時時刻刻在交互通信,通信的可靠性成為星船研制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總線通信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航天電子系統的性能和可靠性,使得系統具有可維護性。目前1553B 總線通信在星船電子設備中的應用非常普遍[1]。在采用1553B 總線的綜合電子系統中,每一個分系統都必須具有1553B 總線接口才能完成分布式通信任務,因此,總線接口設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
1553B總線接口形式主要有2種:直接耦合方式和變壓器耦合方式。為保證1553B 總線正常通信,本文基于疊加定理對變壓器耦合方式下1553B總線接口進行建模,運用Matlab軟件進行仿真與分析,探討了相關電阻對輸入電壓信號U的影響,得出了相應的阻值范圍。通過軟件模擬能有效減輕工程設計的工作量,同時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設計的準確性,對1553B 總線接口設計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在航天電子設備的研制過程中,變壓器耦合方式的1553B總線接口電路如圖1所示[3]。
圖1中,BC為總線控制器,RT 為遠程終端。
在實際應用中,總線協議處理器通常采用專用接口芯片,用來實現協議層的處理。目前使用較為廣泛的接口芯片是美國DDC 公司的ACE 系列芯片,其中以BU-61580最為典型。BU-61580是一種全集成化多協議接口芯片,由兩個低功耗的雙端收發器、協議邏輯、存儲器管理邏輯、處理器接口邏輯及4K×16位bit內置共享靜態RAM,以及直接面向主處理器的緩存接口組成。該芯片集成了BC/RT/MT功能,具有靈活的存儲器/主處理器接口,可擴展64K×16位bit外部RAM[4]。
通常1553B 芯片因廠家、規格的不同,其接口電路的匹配電阻、隔離電阻等阻值也不盡相同。結合工程實踐,圖1中總線控制器D1、遠程終端D2均選用了DDC公司的BU-61580S6接口芯片,供電電壓取額定電壓5.0V;兩耦合變壓器D3、D4選用了B-3226芯片,變壓比為1∶2.5;圖1中R1~R4分別為BC、RT 的隔離電阻,通常取典型值R1=R2=R3=R4=RS=55Ω,其目的是為了防止某一支路或終端短路對整個通信系統造成影響。R5、R6為終端匹配電阻,典型值為70~85Ω,常取R5=R6=RT,跨接在遠端BC 輸出端和RT 輸入端之間,用于消除傳輸線阻抗不連續時的反射干擾[5];R7、R8為雙絞傳輸線等效阻抗RW。為了預測該接口的可靠性,應根據接口電路的等效模型來分析隔離電阻RS、終端匹配電阻RT和傳輸線阻抗RW對RT 端輸入電壓信號U的影響。首先,需計算出該接口電路的傳遞函數表達式U=f(R)。
下文重點對1553B 總線相關電阻RS、RT、RW與D2的輸入電壓U之間的關系進行計算與分析。
如圖2所示,以1553B總線推薦電壓為例,即D1輸出電壓信號Pout、Nout之間電壓峰峰值VPP為11.6 V,通過變壓比為1∶2.5的變壓器D3后的兩信號Pout1、Nout1之間的電壓峰峰值VPP1為(11.6×2.5)V。D2兩輸入端差分輸入阻抗Rd取最小值2.5kΩ,在不考慮變壓器的容性、感性阻抗情況下[6],從而得出D4的等效輸入阻抗RL為2.52×Rd,根據疊加定理對以上電路進一步等效如圖3。從而可計算出D2輸入端電壓U與各電阻之間的表達式。

圖2 變壓器耦合方式的1553B總線接口電路圖Fig.2 Interface circuit of 1553Bbus based on transformer coupled mode

圖3 電壓源激勵的等效電路圖Fig.3 Equivalent circuit model based on excitation voltage source
BU-61580S6輸入端高電壓可靠識別的最大范圍為2.0V≤ViH≤5.8V(ViH為輸入高電平范圍),這是保證正??煽客ㄐ诺幕緱l件[7]?;贛atlab仿真軟件,從以下3個方面進行分析:
(1)在理想雙絞傳輸線情況下,當RT=77.5Ω時,討論隔離電阻RS阻值的選取范圍;
(2)在理想雙絞傳輸線情況下,當RS=55 Ω時,討論終端匹配電阻RT的優選范圍;
(3)在(1)、(2)兩種理想狀態的分析基礎上,當RT=77.5Ω 和RS=55Ω 時,討論實際1553B總線雙絞傳輸線電阻RW的阻值范圍。
BU-61580S6輸入高電平的電壓范圍為2.0~5.8V,利用Matlab軟件分別對U-RS、U-RT、U-RW三種特性曲線進行仿真與分析,探討電阻RS、RT、RW對輸入電壓U的影響。
2.2.1U-RS特性曲線
在雙絞傳輸線阻抗為0(即理想狀態)情況下,當RT=77.5Ω 時(即:RT取推薦阻值范圍的中間值),針對D2輸入電壓U與隔離電阻RS之間的關系曲線進行仿真,如圖4和表1所示。

圖4 1553B總線接口的U-RS 關系曲線圖Fig.4 U-RSrelation curve of 1553Bbus interface

表1 1553B總線接口的U-RS 關系曲線仿真數據表Table 1 Data on the U-RSrelation curve of 1553Bbus interface
由圖4、表1可知,當隔離電阻RS取值區間在[0,100]時,隨著RS的增大,1553B總線RT 端輸入電壓U幅值不斷減小,并趨于緩慢;區間在[0,19.2]時,U隨RS的變化顯著;當RS=19.2Ω 時,U達到高電平最大門檻電壓5.8 V;當RS=91.4 Ω時,U幅值為高電平最小門檻電壓2.0V;當RS≥91.4Ω 時,此時RT 已不能正常接收信號,1553B總線無法可靠通信。
要保證RT 端輸入電壓U為高電平,總線接口的隔離電阻RS應滿足:19.2Ω≤RS≤91.4Ω。根據1553B總線手冊推薦,RS通常取典型值55Ω,與以上RS阻值范圍的中間值55.3Ω 一致,進一步印證了該仿真結果的正確性;當RS=55Ω 時,U為2.995V,能夠保證總線可靠通信。
2.2.2U-RT特性曲線
在理想雙絞傳輸線情況下,當RS=55 Ω 時(即:RS取推薦的典型值),針對D2輸入電壓U與隔離電阻RT之間的關系曲線進行仿真,如圖5 和表2所示。

圖5 1553B總線接口的U-RT 關系曲線圖Fig.5 U-RTrelation curve of 1553B bus communication

表2 1553B總線接口的U-RT 關系曲線仿真數據表Table 2 Data on the U-RTrelation curve of 1553Bbus interface
由圖5、表2可知,當總線終端匹配電阻RT取值區間在[0,250]時,隨著RT的增大RT 端輸入電壓U幅值不斷增大;當RT=0時,U取最小值0V;當RT=46.2 Ω 時,U幅值剛好達到了門檻電壓2.0V。當RT取值區間在[0,46.2]時,輸入電壓U小于高電平的最小門檻電壓2.0V,1553B 總線無法正常通信;區間在[46.2,224.8]時,此時滿足輸入電壓U范圍要求,總線能夠正常通信;當RT取值區間在[224.8,250]時,輸入電壓U大于高電平的最大門檻電壓5.8V,總線工作不正常。
要保證RT 端輸入電壓U為高電平,終端匹配電阻RT阻值應滿足:46.2Ω≤RT≤224.8Ω。通常將U取值范圍控制在2.7~3.2V 之間,此時可得出RT的優選范圍為:67.5Ω≤RT≤84.9Ω,可保證總線可靠通信,該優選范圍的RT中間值為76.2Ω,與1553B總線推薦范圍的RT中間值77.5Ω 一致。
2.2.3U-RW特性曲線
由于實際1553B總線雙絞傳輸線阻抗的存在,基于以上兩種理想狀態下的分析結果,當RT、RS分別取阻值范圍的中間值(即RT=77.5Ω、RS=55Ω)時,對RT端輸入電壓U與傳輸線電阻RW之間的特性曲線進行仿真分析,見圖6和表3。

圖6 1553B總線接口的U-RW 關系曲線圖Fig.6 U-RWrelation curve of 1553B bus communication

表3 1553B總線接口的U-RW 關系曲線仿真數據表Table 3 Data on the U-RWrelation curve of 1553Bbus interface
結合圖6和表3可知,當傳輸線電阻RW取值區間在[0,50]時,隨著RW的增大RT端輸入電壓U幅值不斷減小。當RW=0Ω 時,U取最大值2.995V;當RW=30.5Ω 時,U幅值剛好達到了門檻電壓2.0 V。當RW取值區間在[0,30.5]時,1553B總線能夠正常通信;區間在[30.5,50]時,不能滿足輸入電壓U范圍要求,隨著RW增大總線通信異常,不能正常工作。
要保證RT 端輸入電壓U為高電平,實際1553B總線雙絞傳輸線電阻RW阻值應滿足:0Ω≤RW≤30.5Ω,一般使用上是可以滿足的。
研究1553B總線通信的關鍵,是建立總線接口的等效模型和進行阻抗匹配計算[8]。在忽略雙絞線阻抗等情況下,建立理想狀態下的等效模型,證明了模型的有效性,結合仿真圖和工程實踐得出:①當終端匹配電阻RT=77.5Ω 時,確定了RS的選取范圍:19.2Ω≤RS≤91.4Ω;②當RS=55Ω 時,RT的優選范圍為:67.5Ω≤RT≤84.9Ω;③基于以上2種理想分析結果,當RS=55Ω、RT=77.5Ω 時,確定了正常使用的RW范圍:0Ω≤RW≤30.5Ω。
本文建立了一種1553B 總線接口的等效模型和計算仿真方法,驗證了1553B總線手冊推薦參數的合理性,這對更好地指導工程設計,保證1553B總線通信的完整性和可靠性是有益的。
(References)
[1]鄭先成,張國俊,張曉斌.基于TMS320F2812 和DSP/BIOS的1553B 總線接口設計[J].測控技術,2008,27(7):53-55
Zheng Xiancheng,Zhang Guojun,Zhang Xiaobin.Design of 1553B bus interface based on TMS320F2812 and DSP/BIOS[J].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2008,27(7):53-55(in Chinese)
[2]周遠林,吳忠,丑武勝.基于BU-61580的1553B總線接口設計[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0,46(35):65-67
Zhou Yuanlin,Wu Zhong,Chou Wusheng.Design of 1553Bbus interface based on BU-61580[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10,46(35):65-67(in Chinese)
[3]汪海英.1553B 總線用單/雙耦合器[J].光線與電纜及其應用技術,2008,1:15-40
Wang Haiying.Single or double couplers used for 1553Bbus[J].Optical Fiber & Electric Cable,2008,1:15-40(in Chinese)
[4]DDC.ACE/Mini-ACE series BC/RT/MT advanced communication engine integrated 1553terminal user’s guide[Z].New York:Data Device Corp,1999
[5]李新貝,譚超,高山,等.星上RS422接口電路的建模與仿真[J].航天器工程,2011,20(1):102-106
Li Xinbei,Tan Chao,Gao Shan,et al.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RS422interface circuit on satellite[J].Spacecraft Engineering,2011,20(1):102-106(in Chinese)
[6]元增民.變壓器輸入阻抗與輸出阻抗的分析計算[J].變壓器,2006,43(8):5-10
Yuan Zengmin.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input and output impedance of transformer[J].Transformer,2006,43(8):5-10(in Chinese)
[7]尋建暉.1553B總線系統的建模與仿真[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9-30
Xun Jianhui.Moed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1553Bbus[M].Xi’an:Xi’an University,2011:9-30(in Chinese)
[8]李新貝,高山,譚超,等.星載LVDS總線通信接口研究[J].航天器工程,2011,20(4):111-116
Li Xinbei,Gao Shan,Tan Chao,et al.Study of LVDS interface circuit in spacecraft[J].Spacecraft Engineering,2011,20(4):111-116(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