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過去的15年中,我到世界各地作演講。每到一處,都會發現有許多叛逆的孩子。盡管家長們使盡渾身解數,但仍然一籌莫展。人們很容易把這一切都歸咎于社會環境以及現在的電視、電影、網絡帶給孩子們的負面影響。我們不否認這些因素給家庭帶來了種種傷害,但也不能簡單地把自己的錯誤歸咎于社會。
如今叛逆的孩子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這些孩子冷漠、性情暴戾、憤世嫉俗、性格孤僻。可是,爸爸媽媽們,你們一定要清楚地意識到:真正的元兇并不是這個社會。我們可以把社會當成我們弱點的借口,但是問題的真正原因隱藏得更深,它就在我們自己家里。父母試圖給孩子立規矩,但是要知道,規矩若不是建立在良好的關系上,就會導致反抗。這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原則。很多家庭的問題正在于此。
孩子不會對規矩積極響應,他們只對良好的關系有所回應。的確,你可以迫使孩子守規矩,他們也會表現得“很乖”,但這并不意味著你得到了他們的積極響應。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現象,孩子看上去很聽話,可在內心深處,卻充滿了畏懼、沮喪和埋怨。通常他們更容易表現出行為的叛逆。
最近我在菲律賓演講,一位先生向我坦陳他的困擾,他的3個孩子,分別是17歲、13歲和10歲,都被認為是“最壞的孩子”,他們叛逆家長的方式層出不窮。這位先生迫切地想知道他究竟該怎么做。
“忘掉所有的規矩。”我對他說。
“什么?”他半信半疑:“我煩就煩在這里啊!他們一向不守規矩,甚至覺得根本沒必要守規矩!”
“我知道你的意思,”我對他說:“但是我再說一遍,別再想著那些規矩了。試著用我今晚講的那些原則先和孩子建立親密的關系吧!你沒什么可損失的,不是嗎?”
當晚我和大家分享的主題之一就是:多花時間和孩子在一起。如果你不常在孩子身邊,那么你很難讓他們了解你對他們的愛和接納。
這讓我想到我的朋友克里斯。一天,我在街上偶爾碰上了他,問及他的近況,他有些閃爍其詞地說:“喔,還算過得去吧。”他的回答讓我感覺實際情況并不像他說的那樣。我問道“克里斯,到底怎么了?”終于他告訴了我真相。就在幾天前,他7歲的女兒回到家后告訴他:“爸爸,從今以后,我再也不去做禮拜了。”
“親愛的,這是為什么? ”
“就因為你!”小姑娘激動地說:“你總也不在家,你從來不陪我們一起做任何事!”
我和克里斯聊了將近三個小時。在談話中,他說他馬上要換工作了,他們全家將去另外一個很遠的城市,到時他就有時間在家陪伴孩子了。
“不,這不對,”我強烈反對:“你從現在就開始:每周抽兩個晚上待在家里,另外再加上放學后和你女兒的約會,每個女兒每周一小時。克里斯,倘若你現在不改變的話,你永遠都不會改變了!而如果你不改變的話,你就會失去你的家庭!”
克里斯驚愕地看著我,隨即就同意照我說的試試看。
三個月后,我了解到克里斯生活的變化。那天克里斯回家后,當即采納了我的建議。當他抽時間陪伴家人時,他們感到克里斯開始接納、贊賞、關愛他們了。克里斯慢慢變得對妻子和孩子守信、負責,他們也對他報以尊重,響應他在家中的領導權威,不是因為他們非這樣做不可,而是因為他們打心底里愿意。克里斯看到了家庭的轉機。
我告訴克里斯的并不是什么魔法,而是實實在在的、每個人都能運用的永恒原則。我和妻子多蒂知道這很管用,因為我們自己就是用這些原則來教育孩子的。
幾年前,我和妻子決定在加利福尼亞的一個小鎮上撫育我們的孩子。這個小鎮離圣地亞哥邊界的克利夫蘭國家森林公園僅160公里。因為這個小區太小了,人與人之間很熟稔,你在鄰居面前幾乎沒什么可隱瞞的。
打一開始,整個小區都知道我和多蒂對孩子管教甚嚴。我們定了一些規矩,并敦促她們要遵守這些規矩,但只有在我們與孩子們溝通,聽取他們的感受后才這樣做。
比方說,他們聽的音樂、參加什么樣的音樂會、看什么電影,我們都要事先評估。鎮上的其他家長開始信賴我們,他們的孩子問他們:“我們可以去聽某某音樂會嗎?”
回答常常是:“如果麥道衛家的孩子能去,那你們也能去。”
隨即我們的孩子便會問我們:“爸爸,我的朋友們說要是我能去的話,他們也能去。那我能去嗎?”
有時候我們會同意,但多半我們不同意。有人認為,我們嚴格的管教說明我們和孩子之間的關系肯定不會融洽,但事實證明,他們的猜測是錯誤的。因為與孩子建立一種牢固的關系,最大的好處之一便是他們會尊崇你的價值觀,并會“循規蹈矩”,因為他們的價值觀其實就是你的價值觀。
比如幾年前,我的女兒凱莉在一場歷史考試中得了個“C”。因為她的學習成績向來名列前茅,所以這次她很傷心。就在她告訴我真相后,我才了解凱莉為什么會受到這么大的打擊。
有一個外國學生剛轉學過來,早在兩個星期前他已經考過同樣的試題,當時他把試題抄了下來。他把這些試題給了班上的幾個學生,也給了凱莉,但凱莉拒絕了。她想憑自己的實力獲得好成績。
凱莉很用功地復習,考試后她告訴我:“爸爸,我從來沒有碰到過這么難的考試。恐怕這次我考得不太好。”
不久成績下來了,不出所料,凱莉破天荒得了個“C”。班上另外三個優秀生也和凱莉一樣,得了“C”,有的甚至是“D”。令人費解的是,兩個差生卻考了“A”。當然,他們就是在考試前先拿到試題的那兩個學生,其中一個在整個考試中只錯了一道題。
但在我和多蒂眼中,凱莉的“C”儼然是個“A”!她憑著自己的努力,在一生中從未遇到過的最難的一場考試中得了一個真實的成績,我們以她為榮!最寶貴的是,她得了個“C”,不是因為她不得不遵守我們定下的規矩,而是因為她自己想要遵守自己內心的準則要誠實,憑自己的實力獲取成績。
還在為孩子的不守規矩和叛逆苦惱的家長,希望能夠記住這一點:單單靠規矩來管束孩子是遠遠不夠的,一旦你接納和贊賞孩子,慷慨地向他們表達你的愛意,付出你的時間,那么孩子自然而然就會對你定下的規矩作出積極的響應。
至于什么時候最有利于建立和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良好關系,我的回答是,孩子的早期階段是最佳時期,當時你的一切付出在若干年后都一定會有回報。有許多家長來找我,他們的孩子處在青春期的困境中,吸毒、性行為、懷孕、犯罪……凡是你能想到的可怕的事情都會發生。這些家長心力交瘁、絕望無助地問我:“現在建立良好關系似乎根本不可能了。我究竟該怎么辦?”其實,在孩子的青春期,我們的努力也還不算太晚,但會困難得多。青春期是孩子一生中最躁動的階段,你可能要花上四五年的時間,但這是值得的。記住:與孩子建立良好的關系永遠都不會為時過晚。
責編: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