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成功舉辦
大學與創新人才培養國際學術研討會
本刊訊(孫彥川)2012年6月16—17日,“教育創新:大學與創新人才培養”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北京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劉川生、常務副校長董奇,資深教授顧明遠、林崇德,教育部原副部長、全國人大常委吳啟迪,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推進委員會秘書長吳子敬,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翁以登,以及來自美國、澳大利亞、芬蘭和國內高校的專家學者共200余人參加了會議。大會開幕式由董奇常務副校長主持。
劉川生書記在致辭中指出,教育創新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課題。作為中國第一所師范大學和我國師范教育的龍頭,北京師范大學始終重視通過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等途徑促進學校創新精神的涵蘊、創新能力的發展和創新人才的培養。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目前學校正在進行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改革。
董奇常務副校長在主題發言中指出,創新人才培養要兼顧效率和公平,要讓每個大學學生得到創新能力培養的機會。研究創新人才培養,必須要研究教育的微觀過程、學生成長的社會心理環境、創新活動的元認識監控和創新性人格的塑造。學校要建立與創新人才培養相適應的教育觀和教育目標體系,改革學校管理、人才評價體系和績效評估體系。
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圍繞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創新及評價、創新人才培養的國際經驗與發展趨勢、創新人才的成長規律和培養模式、高等教育領導力、大學精神、大學改革等前沿理論和實踐問題展開深入的研討和廣泛的交流。研討會共有12個主題發言,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Robert Tierney的《當代教師教育:政治需求與社會導向》、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推進委員會秘書長吳子敬的《從中國傳統教育中走出創新人才》、浙江大學教授陳勁的《創新人才培養的模式與政策》等。研討會還舉辦了七場高水平的學術講座,包括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教授Robert Tierney的《通過教育實現公平:澳大利亞和中國》、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教授Allan Luke的《跨國界的概況:西方的學校改革,政策和教育科學的極限dx0OoP7xGut2IhwBRjzrqiYZK34grTFCNh49QRbeVmA=》等。
本次國際學術研討會是北京師范大學110周年校慶系列學術活動之一,研討會為探討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創新與大學改革等戰略性、前瞻性問題提供了一個高端對話的平臺,為把教育創新理論研究推向縱深、催發更多的教育創新學術成果、進一步加強國內外學者的深度交流合作、推動教育創新研究的全球化合作與跨文化的對話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中國人民大學改革教師科研評價制度
本刊訊(王雪)2011年年底,中國人民大學修訂出臺新的《教師科研工作考核辦法》,改革教師科研評價制度,弱化量化功能,強化質量和創新導向。科研考核新方案在四個方面呈現明顯的變化:簡化、分類、靈活、分責。科研考核改革的主導思路是:弱化“科研指揮棒”,鼓勵教師自主治學;淡化“學術GDP”,支持教師從容治學;推行代表作評價,鼓勵教師潛心治學;更加尊重教師和學術活動本身的規律。
唐山農村小學嘗試數字化學習新模式
本刊訊(趙廣思)學生將數學問題制作成圖文幻燈片展示,通過微博與同學進行交流并提出疑問,最后還要尋求解決的方案,這是發生在唐山市開平區荊各莊小學四年級課堂上的一幕。2012年6月4日,荊各莊小學舉行“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展示活動,四年級學生經過課堂整合率先實現這一教學模式。
據了解,“一加一數字化學習”是把教學活動的中心從教師轉移到學生,每個學生擁有一件數字化學習設備,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互聯網的資源,進行學習的模式。荊各莊小學是河北省首個開展“一對一數字化學習”的農村學校,初步嘗試了“網絡自學+課堂互學+微博交流”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新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