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新聞媒體行業的快速發展,一場激烈的信息爭奪戰給我國新聞媒體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然而我國部分新聞媒體及新聞從業人員未能恪守職業素養,以至于我國部分網絡媒體在報道時不以事實為基礎“胡說八道”、肆意曲解人意,給新聞媒體和新聞對象兩個主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本文以倪萍兩會提案被新聞媒體曲解為例,對當下我國新聞媒體行業存在的“曲解人意”現象進行了深入闡述,目的在于引起相關部門注意,及時糾正新聞媒體曲解人意的陋習。
【關鍵詞】新聞媒體;網絡;曲解人意;倪萍提案;職業道德
真實、客觀、公正地報道新聞事實,是新聞媒體的責任。媒體只有真實、客觀、公正地報道,才能增強媒體的輿論引導力,提升媒體的社會公信力。每年的兩會期間也是我國新聞媒體最為活躍的時間,因為兩會聚焦了眾多新聞話題和明星大腕,而在我國有明星的地方就有新聞,因此2012年的兩會也是新聞信息十足,惹得眾多媒體扛著“長槍短炮”蜂擁而至,這不今年的焦點和前兩年一樣又聚在了倪萍身上,問題還是那個問題——被媒體曲解了的提案。下面筆者從倪萍2009年兩會提案被媒體曲解開始談起:
2009年媒體對《摒棄山寨文化 扶植原創作品》的曲解
每年的兩會期間都有不少的新聞亮點,一般來講,這些新聞亮點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個是明星代表,另一個是兩會提案的內容。作為全國知名政協委員和資深新聞工作者的倪萍,近年來一直都是作為媒體關注的焦點出現的。
在2009年兩會期間,媒體上關于倪萍提出的有關“山寨文化”的提案爭吵得沸沸揚揚,特別是一篇題為《倪萍提案立法封殺山寨》的新聞標題直接把倪萍及其提案送上了新聞媒體的風口浪尖,一時間支持者和反對者各抒己見、爭執不休。其實不管是支持者還是反對者,對倪萍以及其提案來講都是一種曲解,原因在于大家爭論的焦點和倪萍關于山寨文化的提案大相徑庭,也就是說大家爭論的焦點只是一份被曲解了本意的提案。這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不僅影響了新聞媒體行業的工作作風,而且也嚴重損害了倪萍作為政協委員和資深新聞工作者的聲譽。
筆者認為那些肆意歪曲提案的新聞媒體記者,不僅缺乏應有的漢學功底,而且還缺乏一個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倪萍的提案是《摒棄山寨文化 扶植原創作品》,查閱過該項提案的應該知道,倪萍提案全篇內容沒有一個字提到“立法封殺”山寨,提案只是建議立法扶植原創文化作品,摒棄與立法封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眾多媒體報道以及廣大讀者之所以對倪萍的提案有爭議,是因為爭議者并沒有查看過提案內容,而是一味地聽信了某些記者的望文生義和個別媒體的肆意曲解。由此可見,《倪萍提案立法封殺山寨》的報道完全是一個“曲解人意”的嚴重失實的新聞報道。正如大眾網的作者畢遠在2009年3月6日發表的一篇題為《倪萍提案被曲解:非封殺山寨只建議立法扶植原創》的報道所講的那樣,如提案建議文化部、廣電總局等單位聯合設立“原創工程獎”,或者在已有的文化獎項中增設“原創精神獎”,鼓勵文化影視產品出新創新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同時也鼓勵來自民間的生動活潑、豐富多彩、活力無限的各種文化形態和生態。另外,倪萍在提案中也清楚地界定了她認為應該摒棄和反對的“山寨文化”特指文化界那些打著所謂“草根創新、群眾智慧、挑戰壟斷、顛覆主流、娛樂大眾”的旗號,實際卻是不折不扣的剽竊、拙劣低俗的模仿、完完全全地造假的“讓文化人蒙羞”的行為和產品。倪萍認為,不少的“山寨”文化、產品等存在嚴重的侵權行為,而且已經從暗處轉向明處,越來越規模化發展。如全國各地的“山寨”產品在大小商場都有銷售,由于其性能、外觀等和正品基本相似,且價格低廉,因而有不少消費者都選擇購買“山寨”產品,消費者對“山寨”產品的默認甚至是支持,進一步刺激了山寨的發展,致使“山寨”文化從邊緣市場走向主流市場。
另外,倪萍在提案中也著重分析論述了“山寨文化”對我國社會發展和文化事業發展的一些危害,如提案指出,“山寨文化”不僅侵犯了正規生產廠家的相關權益,而且還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誤導了青少年的法制觀念和法制意識。此外,“山寨文化”的盛行阻礙了我國整體文化產業的發展,由于“山寨”之風越吹越猛,一大批的人加入到“山寨”隊伍里來,大家相互抄襲模仿,創新意識越來越淡薄。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和不竭動力,一個缺乏創新精神的國家和民族很難屹立于世界前列。為此,倪萍提案指出,應嚴格管理那些侵權造假等“山寨”文化產品,并提出了七條合理化建議,如建議文化創意行業自覺抵制不良“山寨文化”產品,加強自我保護,為維護自身權益作出努力。提案還建議中宣部、廣電總局等文化管理部門積極投身到文化產業管理工作中去,禁止那些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而不顧社會效益、庸俗非法、粗制濫造、假冒偽劣的山寨文化產品泛濫。
筆者認為關于倪萍提案立法封殺山寨的新聞報道是由該條建議引起的,因為該建議中出現了“禁止”一詞,一些記者可能由此“悟出”倪萍提案立法禁止山寨,其實,這些記者忽視了提案中“山寨”的修飾語,即忽視了追求經濟效益、庸俗非法、粗制濫造、假冒偽劣等詞語,也就是說要封殺也是封殺這樣的“山寨”文化,并不是說不管好的、壞的“山寨文化”都被“一刀切”。
在上文中筆者之所以系統分析倪萍關于《摒棄山寨文化 扶植原創作品》的提案,并列舉她對處理“山寨文化”的七條建議,目的不在于向大家闡述倪萍的良苦用心,而是向大家說明倪萍提案并沒有像《倪萍提案立法封殺山寨》報道中所說的“立法封殺山寨文化”,那些關于立法封殺山寨文化的報道就是媒體的誤讀和曲解,是一種斷章取義式的曲解,是某些新聞媒體責任意識不強的表現。
2010年媒體對倪萍只投贊成票的曲解
在2010年兩會期間倪萍的一句“在大的會議上舉手表決時,我從來沒有反對過或棄權過”,又讓自己成了新聞媒體嚴抓不放的對象。從諸多新聞媒體的報道中,我們看到的倪萍是一個不合格和對人民不負責任的政協委員,對此網上發出了很多質疑聲和反對聲,但是事實真的像這些媒體報道的這樣嗎?筆者不予茍同,因為作為一個政協委員,參政議事時贊成與否,要看她參政議政了些什么,是不是違心或跟風。正如事后倪萍面對記者采訪時所說的那樣,“我是真實地贊同,不是為了贊同而贊同或為了否決而否決”。另外,針對倪萍“我愛國,我不添亂,從不反對或棄權”,記者向倪萍提問“假如一個投反對票的政協委員也說他是在愛國,對此您怎么看”,倪萍如是回答,“有人太簡單地理解了反對和贊成,和愛國、不愛國扯在一塊。提意見、反對、贊成,有不同的意見,我都覺得和愛國不愛國是兩回事”。由此可見,新聞媒體這種斷章取義、曲解人意的報道無疑是很傷人的。這也是為什么倪萍在人民大會堂門口接受關于今年提案的采訪時說“去年的山寨文化的提案被媒體曲解了,今年我啥都不說了”。之后一言不發,快步甩下記者。從這一點上來看,新聞媒體報道捕風捉影、曲解提案的做法很讓倪萍大姐“受傷”,以至于不敢提前透露提案。其實在筆者看來,倪萍惹不起媒體就躲開媒體的做法正是新聞媒體自己造成的,倪萍只好采取“惹不起就躲”的辦法了。
2012年媒體報道對倪萍“啞巴說”的曲解
在今年兩會期間,新聞媒體又對倪萍拋出了“啞巴說”,一時間關于倪萍的爭議再度興起。在3月2日,倪萍悄悄來到兩會報到點,盡管是悄悄而來,但還是被一些媒體記者圍了起來,爭著搶著詢問倪萍今年提案的內容,倪萍擺擺手,“不說,不說,你們總是歪曲我的意思”。面對記者咄咄逼人的提問,倪萍不為所動,甚至對記者的態度變得提防抗拒起來,后來面對記者的窮追不舍,倪萍說“我今年就是要當啞巴”。此話一出,立馬又遭到了媒體的曲解,有的報道她兩會沒有提案,有的報道說她濫竽充數什么的,等等,總之,好端端的一句話被曲解,倪萍又一次陷入了被媒體曲解的境地。
其實,關于“啞巴說”的報道倪萍很是無奈、很是委屈,她不得不發微博詳細解釋了“事發”經過。筆者把微博大致內容詳述如下:倪萍一直躲避記者,不想回答記者的任何提問,在3月2日下午,自己前往國際飯店報到時,被幾個年輕的記者圍住,“倪老師,你今年的提案能透露一下嗎?”倪萍說:“這么三言兩語說不清楚。”之后就開始辦自己的手續,手續辦完就開始往外走,臨出門有三個年輕的記者拿著相機沖到她前面退著拍,倪萍對那三個記者說:“孩子,別摔著!”其中一個記者問:“倪萍阿姨你為什么不接受采訪?”這時倪萍已跨出了大門,她笑著對他說:“孩子,你就當我是啞巴吧。”之后倪萍就上車走了。聯系整個事情的經過,我們不難看出“你就當我是啞巴吧”是一句推辭,是一種委婉的拒絕采訪的方式。明眼人一眼就能瞧出“當啞巴”只是倪萍的推辭,意思是說采訪時當啞巴不回答問題。而記者卻把采訪時當啞巴說成是在整個兩會期間當啞巴。很顯然,這是新聞媒體在以曲解人意的方式制造新聞。事后倪萍說她作為媒體人,對同行的工作深表理解,但她真不知道事情會炒作成這個樣子。事實上,在今年的兩會上倪萍不但沒有做啞巴,而且還做了三個提案。
對于我國新聞媒體行業存在的這種斷章取義、曲解人意的做法,筆者覺得這是一些媒體責任意識和職業精神缺乏的表現。
增強責任意識,加強職業精神教育
增強責任意識。新聞記者的責任意識主要表現在要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和陣地意識。新聞媒體是黨、政府和人民的“喉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