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北京“的哥”稱白領(lǐng)階層,腰,每天駕著皇冠車北京城里滿世界轉(zhuǎn)悠。掙錢再多,那也是一公里一公里跑出來的。透露個秘密,那會兒掃馬路的“的哥”拉人民幣,掙不到錢。真正會掙錢的“的哥”掙美子,掙外匯,所以為什么大飯店門口排老遠的出租車隊。
每天,北京“的哥”披星戴月長在北京的大街小巷,起早貪黑,掙錢辛苦,那叫有失有得,不失者不得。有苦有樂,才叫生活。出租車上的故事千奇百怪,什么事情都可能發(fā)生。
太陽又要西下,我在友誼賓館門口又足足蹲了兩個小時,掙外匯,搭工夫,沒轍。一個年輕小伙子一呆兩個多小時,他憋悶,壓抑,內(nèi)心的煩躁情緒一陣兒一陣兒的。等活兒時這種心情最痛苦,唯一能使心里平衡的一把鑰匙就是期望,可能拉一趟美活兒,甜活兒,最好是大單程送客人去機場……
排到第一個,賓館里走出兩位客人,門衛(wèi)招招手,我開皇冠車上去,一位洋小姐拉車門上車,坐在我身邊的座位上,一位男士坐在后座上。洋小姐輕輕一笑說:“去香格里拉接人,再去王府。”
我點頭一笑,很滿意,這位洋小姐一準兒是個北京通,常坐車的主兒,她知道“的哥”掙外匯排飯店。友誼賓館上車到香格里拉,她把車給脫掉,我這兩個多小時就拉一個起價,您說倒霉不倒霉?這活兒每天都有,遇上也沒轍。
后座的那位像外籍華人,挺帥,穿一身西裝,眼鏡嵌著金邊兒,他坐在后邊和洋小姐講英文,聽起來很文雅,時間似乎比不過“皇冠”激昂的奔跑。轉(zhuǎn)眼到了香格里拉,男士下車翩然走進飯店。
我問:“他是中國人嗎?”
“O K!”
“你們都從英國來嗎?”
“Yes。”
英國小姐低頭拿起我放在車上的一本書翻了翻問:“你在看《追憶似水年華》?了不起!普魯斯特是很偉大的作家,會法語的人都看這本書。”
我高興地點了頭,聽到外國小姐的贊揚,心里自然舒服。心想,北京“的哥”這幫人,藏龍臥虎,他們可見過世面,真有本事的大有人在。我說:“我很喜歡普魯斯特,17年寫了這部《追憶似水年華》,沒有等書出版,他死了,留下這部世界名著。”
洋小姐點點頭,我接著說:“語言非常優(yōu)美,情節(jié)好,不過太復(fù)雜。”
“對,需要認真看,二遍,三遍。”她很真誠地說。
我正和洋小姐談到興頭,從飯店里走出一位四十多歲的英國女士上了車,她坐在后座上。我回頭瞅了她一眼,表示友好地說:“How are you?”
“你好!”她用不熟的中文說,自己笑了。
我突然覺得她像達芬奇筆下的蒙娜麗莎,一幅永遠不衰的油畫,令人有無窮的回味。
她倆用英語聊起來,氣氛和諧優(yōu)美,有說有笑。我被曬在了一邊,‘司機’就是一個開車的,80年代的駱駝祥子。駕著“皇冠”上了三環(huán)路,與洋小姐聊天的話題就斷了,她勾起了我的聊天欲望,又一下子冷淡了我,我臊不搭理兒的,憋著。
咱北京人懂禮貌,善解人意。尤其滿族人理兒更多,接話茬兒,打攪人家說話,都是不禮貌。寬容別人,理解自己,我雖半天沒說話了,真想跟人聊會兒,悶得慌。這時才能理解“難耐的寂寞”這個詞語的真正含義了,沒轍,這就是你的工作。
我傻帽兒似的開著車悶悶不語。
這兩位像外星球來的游客,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說笑不停。我回頭瞅了她倆一眼,不自覺地冒出一句話:“你們的說話像唱歌一樣。”
上帝是公平的,理解了我,給我釋放語言的機會。后座的英國女士把剛戴上的茶鏡又摘下來,笑瞇瞇地看著我說些什么。坐在我身邊的英國小姐翻譯道:“你們出租司機里有多少人看《追憶似水年華》這樣的書?”
后邊的女士把一只話筒送到離我嘴邊很近的地方,錄音機放在另一只手上,我明白她要采訪我。英國小姐介紹,這位女士是著名的高級記者,她寫過很多小說,但她不會用中文翻譯小說的名字。我思考了一下說:“我有三個朋友看這一類的書,遇到一起也談?wù)撨@些。”
英國小姐馬上沖話筒翻譯英文,又說:“在英國幾乎沒有司機看普魯斯特這樣的書。她想錄下你的話,登在英國的報紙上。”
我點點頭,轉(zhuǎn)頭看了一眼正在等紅燈的那些擁擠的車輛。正值下班高峰,這個話題我還沒顧得上理會,又聽到她問:“你為什么不出國留學(xué)?”
“沒有機會,如果有機會的話,我當然愿意出國留學(xué)。”我答。捫心問著:什么是機遇?機遇是準備,每個人都是有機遇的,關(guān)鍵是在機遇來臨之前你所作的準備如何。想出國,第一要有物質(zhì)基礎(chǔ),第二要會外語,第三要有本事。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你是什么學(xué)校畢業(yè)的?”她問。
我遲疑了一下,最后還是真實地說了:“我是初中畢業(yè),在中國‘文化大革命’的時候流行‘讀書無用論’,我是被耽誤的那一代人。”
她倆同時點頭,用同情的目光望著我。我一邊開車一邊和她倆聊,可以看出,她倆很喜歡像我這類的人。
我想:人生應(yīng)該超拔,跳出去,純凈地生活。在物欲橫流,紙醉金迷,人們狂熱地追求享受的時候,有一塊屬于自己的綠地,享受自己的人生。每天有一個好心情,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吃自己想吃的那一口了,不見得山珍海味。追求是無止境的,順其自然,走自己人生的路。
皇冠車快開到“香港美食城”時,因塞車,后面的女士又遞過話筒,身邊的小姐問:“你最喜歡誰的作品?”
我讀的書多了,什么書都看,出租車的后備箱里有我買的許多書。她問喜歡誰的作品,那一定是國外的啦!我很高興地說:“我最喜歡盧梭的《懺悔錄》、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斯特林堡的《女仆的兒子》、杰克倫敦的《馬背上的水手》……”
“非常好!”她倆同時睜大眼睛驚奇地看著我。紅燈變了,我起車問:“你知道中文的這些名字嗎?”
“我們回去再找朋友翻譯,沒關(guān)系。”小姐回答我。
其實我只是對外國文學(xué)的一種欣賞,只是僅自己喜歡的那一小部分,宇宙浩翰,世界之大,我們主要是找到了共鳴。人家覺得北京司機能喜歡她們所熟悉的那些作家的作品,是一種獵奇吧!
王府飯店到了,身邊的英國小姐和我結(jié)賬,后面的女士遞給我50塊錢,我連連搖頭:“NO!NO!不行,不行。”我理解成她要送給我小費。
身邊的小姐翻譯道:“她是讓你去買書,買書吧!”
我很感謝這位高級女記者,越是高級身份的人越是沒有架子。架子那個東西,真不是好東西。我曾經(jīng)拉過一位船王,打出租車,吃自助餐,生活十分檢點,待人和藹可親,真的受人尊敬。但我一時無法拒絕人家的好意,這是禮貌,連聲道謝:“Thank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