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屆仁濟肝膽胰外科大會上,仁濟醫院普外科、上海膽道疾病會診中心副主任王堅指出,在上海,膽囊結石的患病率高達10%左右,而膽囊癌在消化道惡性腫瘤中排第五位。“高脂肪攝入、不定時用餐等,特別是早上不吃早飯的生活方式是高危因素。”
膽囊雖小,卻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王堅指出,雖然膽道疾病的成因很復雜,但醫學界目前比較公認的高危險因素主要有三,第一是不吃早飯、不定時吃飯,以致膽囊長時間不收縮;第二是高膽固醇飲食;第三是糖尿病及門脈高壓等疾病所引發。
上海目前膽囊結石發病率約10%,特別是40歲以上的女性患病的比例突出。由于這個年紀的女性肥胖人群增多,其中也包括雌激素等原因。“一般認為慢性膽囊炎、膽石病與膽囊癌的發生密切有關。”王堅指出,今年仁濟醫院接受了六七十個膽囊癌患者,讓人惋惜的是,膽囊癌就像一個種子,很容易播撒到其他器官上,這些病人被發現時往往已經有肝癌或是其他消化道腫瘤。(摘編自搜狐健康網)
冬季為腎病復發高發期
“冬季氣候冷,腎病進入復發高發期。”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四醫院腎內科主任王化民教授表示,感冒等因素易引起腎病復發,患者應注意保暖防護。
王化民表示,病毒感染會導致腎病復發,感冒引起發熱,所服用藥物對人體腎臟損害較大,增加腎臟負擔。急性腎炎常在感冒后10至14天會出現,癥狀為浮腫、尿血。慢性腎炎患者感冒會使病情復UR2LcKubxUdVPVk4/HCc/g==發或加重。不少腎病患者都是在感冒時或過后被發現的,所以冬季腎病病人一定要防止感冒。
專家表示,腎病表現癥狀有疲勞、食欲不佳、睡眠不好、水腫、貧血等等,因為這些癥狀在日常生活中也會出現,難以引起重視。腎病患者應早發現、早治療,避免病情發展到尿毒癥時期。(摘編自新華網)
過敏反應有防癌功效
過敏是讓很多人煩惱的事情,但它也有好的一面。英國的一項新研究顯示,過敏反應可被機體組織用來防癌,所以,在被過敏困擾的時候想想可能患癌風險下降了,也許心情就會變好一些。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報告說,他們觀察了實驗鼠上皮細胞在可能受到致癌因素傷害時的反應特征。上皮細胞是位于器官表面的細胞,它們經常面臨致癌因素的威脅,比如皮膚外表的上皮細胞會受到紫外線照射的影響,而肺部上皮細胞會受到吸煙的影響。
科研人員觀察發現,上皮細胞在受到這些致癌因素威脅時,會釋放出一種特殊分子,這種分子會激活周圍的免疫細胞,讓它們摧毀某個有可能癌變的上皮細胞。但與此同時,實驗鼠身體其他部位的免疫組織也都被這種分子激活了,整個免疫系統開始釋放出大量抗體,這種情形與機體過敏時發生的反應相同。
在過敏時,免疫系統的這種反應是為了清除進入體內的花粉等過敏原,而在抗癌“動機”的驅使下,免疫系統的上述反應是為了徹底清除那些由于威脅因素而產生、可能致癌的毒素,降低患癌癥風險。
領導這項研究的阿德里安·海迪教授說,這一發現揭示了機體組織的一種新抗癌方式,可以探索是否能把這種機制結合到已有的癌癥治療手段中,以增強治療癌癥的效果。(摘編自健康報網)
編輯 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