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伯祥20歲起突然發現自己眼瞼浮腫,血壓升高,經常腰酸乏力,經醫生檢查是患了慢性腎炎。從此,他西藥常服,中藥不停。28歲那年,伯祥結婚了,遺憾的是婚後兩年愛人始終沒有懷孕。開始婆婆總怪兒媳不會生養,後來才知道毛病出在兒子身上。原來自結婚那天起,小兩口還沒有像樣地同過一次房,追究原因是伯祥患了陽痿病。那么,伯祥為什么在婚前就患了陽痿呢?男子不育門診的龔醫師說病源還是他患慢性腎炎時吃的藥——雙氫克尿噻在作怪。
引起陽痿除精神因素或器質性病變外,有相當一部分是因藥物引起的。國外曾對401例陽痿病人進行了病因分析,發現有25%的病人是由藥物所致。專家們認為,現在臨床使用的藥物中,有不少藥可影響男女性功能。英國某學者研究後提出,有些降壓藥(包括同類藥雙氫克尿噻等),易引起男子陽痿;美國國立衛生研究所學者認為大量服務甲氰咪胍,有半數病人也可出現陽痿;有些抗精神病和中樞神經系統抑制藥,如泰爾登、可樂寧、溴本辛、酚噻嗪、心得寧、胍乙啶等也能導致陽痿或其他性功能障礙。
那么藥物為什么會引起陽痿呢?性功能的紊亂和失調常常與血液中的雌雄激素有關:女性體內雌激素降低,常可導致女性性器官的萎縮和性功能的減退:男性體內雄激素缺乏,也可引起陽痿和性欲喪失。影響雌雄激素在體內含量的因素除生殖器、內分泌系統的某些疾病外,還與吸煙、飲酒、服藥有關。臨床上有許多藥物可使雄激素(睪丸酮)水平下降,這此藥物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抗雄激素藥物,如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安體舒通,避孕藥環丙氯地孕酮;二是自主神經拮抗藥,如治療精神病的藥物氯丙嗪。如常服鎮靜藥利眠寧、安定等,也可因性反應的降低而出現陽痿。
有陽痿等性功能障礙的人,除了從精神(或心理)、器質病變找原因外,還應該回顧一下自己的疾病史和所用藥物,如果與藥物因素有關,應立即暫停使用。大部分藥物對睪丸酮的影響是一時的,停藥後仍可使睪丸酮增加,使陽痿消失。但如果持續不停地使用抑制睪丸酮的藥物,陽痿就不易治愈。
患有陽痿的病人往往因性生活不協調會出現焦慮、內疚、抑郁情緒,如果再加上妻子的埋怨、奚落,病情可以加重。所以由藥物引起的陽痿病人除停藥外,應配合心理治療。所謂“心理治療”首先是病人自己要消除失望和憂慮的情緒,樹立自信心,要主動承擔責任,改善性生活和相互關系:其次是,做妻子的應給予體諒、安慰和愛撫,以同時產生性感。因此從心理治療來說,雙方相互合作是相當重要的因素。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