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一數你住的那條街上有幾棵樹。
數一數你住的那幢公寓里有幾個人。
數一數你在學校課桌的抽屜里放了幾支蠟筆。
你數出來的每一個數目都是“數據”。“統計學”就是建立在這些數據上。
統計告訴我們很多事情:一個國家有多少人,搭乘公車上學的學生有多少,喜歡用黑人牙膏的人有多少……
統計是測量這個世界的一種方式。
你就讀的學校會保存你的地址、年齡、身高和體重等記錄。這些記錄是有關于你的數據。
很多國家每十年會舉辦一次“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要數出這個國家住了多少人,并數出這個國家其他的統計資料。
你可以在學校做個普查。數一數共有多少個老師、多少間教室、多少扇門。想一想,還有什么可以數的?在不同的學校做統計,結果會一樣嗎?
使用統計資料的人叫“統計學家”。統計學家從人口普查中知道,這個國家住了多少人,以及農民種了多少公頃的玉米。
有時候,統計學家利用“投票”或“抽樣調查”的方式,來知道人們喜歡什么東西。從投票中可以知道:有多少小孩比較喜歡棒球、比較不喜歡足球,或有多少父母希望校門前能裝設紅綠燈。
如果統計學家問所有的父母是否希望校門前裝設紅綠燈,那一定得花很長時間。所以,他們不去問所有的父母,而是用“抽樣”的方式來做:以部分父母來代表全部父母的意見。
事實上,從抽樣中得來的統計資料,只是抽樣調查的結果而已。但是,如果抽樣是從整體中平均抽取,也就是,從整體中的各行各業抽取,那么,統計的結果可能是正確的。
有效的統計資料來自于遍及每一個人的平均抽樣。根據這樣得來的統計資料,可以推測出整體的意見。
抽樣的搜集面越大,結果越接近正確。當然,最正確的抽樣是包含了每一個人。
我們來做個實驗,看看抽樣的大小對統計結果有什么影響。
準備一堆紅色和黃色的珠子。數出53顆,或76顆,或91顆,或154顆紅色的珠子。
再數出黃色的珠子,數量要跟紅色的珠子一樣多。在紙上記下這兩種顏色的珠子的數量。
然后,把這張紙放在你的口袋里。并把你數出來的兩種珠子混合,放到一個大紙袋里。
如果沒有珠子,你可以用軟糖、小塊的積木,或是其他的東西代替。選用的東西只要大小、形狀相同,顏色不同就行了。
然后,請你的朋友從紙袋里拿出5顆珠子。把這5顆珠子的顏色記錄下來,像這樣:
問你的朋友,在紙袋里的珠子,是紅色的多,還是黃色的多,或是兩種顏色的珠子一樣多。再問他,會不會認為紙袋里有白色的珠子。
請他一一寫下他的猜測。不管他猜得對不對,你可別說出答案來喲!
讓他再從紙袋里多拿一些珠子,直到拿出25顆為止。再讓他回答剛才的問題。這回,他的猜測也許會跟剛才一樣,也許會不一樣。不過,不管一不一樣,還是讓他寫下這次的猜測。可別告訴他猜得對不對喲!
讓你的朋友繼續拿出更多的珠子,并且記錄下來。他可以隨時換新的猜測。他每作一次猜測,所用的珠子抽樣越大。他的猜測是在抽樣大的時候比較準確,還是在抽樣小的時候比較準確?
你學校里的學生最喜歡吃什么水果?你不必一個一個去問,只要作抽樣調查就行了。你可以在每一班選5個人。要怎么選才會是平均抽樣呢?你會選第一排的5個人、穿棕色鞋子的5個人,或是最先做完習題的5個人?如果你選了5個喜歡吃蘋果的人,會是平均抽樣嗎?
假設你的學校一共有八個班,每一班選5個人,你的抽樣里就有40人。再假設你調查的結果是這樣的:
最喜歡吃蘋果的有16人。
最喜歡吃香蕉的有8人。
最喜歡吃梨子的有4人。
最喜歡吃橘子的有8人。
最喜歡吃小藍莓的有4人。
把你的統計結果列在表上。
這個表叫“統計表”,像這樣:
你也可以用圖畫表示統計結果。這種圖畫叫“統計圖”。
請最喜歡吃同樣水果的小朋友,4個、4個一組。每一組選一個小朋友,說出他們這一組最喜歡吃什么水果。
畫下10個被選出來的小朋友。每個小朋友代表4個小朋友。
這樣畫出來的圖,叫做“圖畫統計圖”。
你真幸運,每一組剛好都是4個人。如果換成另一種抽樣,很可能就不會產生每組有4人、3人或5人的平均數值,這樣,也比較難用圖畫統計圖來表示。
在你的抽樣調查中,最喜歡吃蘋果的有16人。不過,這個數目可能會因統計時間的不同而發生變化。你可以從下面的“折線統計圖”里看出變動的情況:
請班上同學投票表決,看看有多少人希望下午不上課,有多少人希望上午不上課。再請你的家人投票表決,看看有多少人喜歡吃菠菜,有多少人喜歡吃玉米。
用圖表來表示統計的結果。
統計是很有用的。
農夫利用統計,決定該種多少玉米。面包師利用統計,決定該烘烤多少面包。靠近你學校的水果店老板可以利用統計,決定該批進多少蘋果和香蕉,以供應學生的需求。你家附近的超級市場老板可以利用統計,決定該批進多少菠菜和玉米,以供應大眾的需求。 汽車制造商利用統計,可以知道今年、去年和前年賣出汽車的輛數,并分析出銷售量是逐年增加,還是逐年減少,以決定明年該制造多少輛汽車。他們能夠利用現在和過去的統計資料,為未來作最好的預估。
統計資料也可以用來引導大家購買某些東西。比如有一則廣告說:黑人牙膏的愛用者多達一百四十六萬三千兩百五十一人,而且,經常使用黑人牙膏的人比較不容易蛀牙。看了這則廣告,你會認為,要買牙膏最好買黑人牙膏。
要了解統計是什么,就必須知道有關統計的一切。
比如需要數出你住的公寓樓里的人數。你不會把金魚、狗或是小貓咪數進去吧?
做統計時,要曉得什么東西數進去了。這點很重要。
在什么時候數?這點也很重要。如果數公寓里住的人,在晚上大家都睡在床上的時候數,和在白天有的小孩上學、有的大人上班的時候數,結果會一樣嗎?
根據報紙上的新聞,或電視里的消息,列出一些統計資料。你列出的資料可能像這樣:
去年賣出4萬輛豪華轎車。
有一半的人喜歡用迷你鐘。
每5個家庭中,就有一套《數學大王》雜志。
理想鎮有百分之四十的人使用天然瓦斯。
每個人都喜歡吃雙色甜筒。
這些統計資料中,哪些是可以看出數了多少東西的?是誰數的?數進了什么東西?在哪里、在什么時候數的?可以看出它們是否運用抽樣的方式來調查嗎?可以看出這些抽樣是怎么抽取嗎?是平均抽樣嗎?
在哪里數?如果數一條街上的樹,你是在城市的街上數樹,還是在小鎮的街上數樹?如果你住的地方離森林比較近,或離沙漠比較近,數出來的結果是不是會不一樣?
雖然有一百四十六萬三千兩百五十一人愛用黑人牙膏,但是,他們也許只是拿黑人牙膏來畫畫,而不是拿來刷牙。 利用統計資料,可以看出二十年前賣出多少輛汽車。這對決定明年該制造多少輛汽車并不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你每看到一個統計資料,就問些問題。從這些問題的答案中,能知道哪些是可信的統計資料。
如果你的朋友告訴你,經過他的普查,全校只有7個人。他很可能是在下課的時候數的,那時,大部分的人都在外面玩耍。
是不是只有2條?
假山里的金魚數了沒有?
現在,你知道什么是統計、如何去找統計資料,以及如何正確地使用統計資料了。
搜集一些現今社會的統計資料吧!很有趣的。
再利用統計資料去預測未來的世界,那將更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