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自己內心有戰爭,就很容易跟自己親近的人發生爭斗,就更不用說敵人了。
當你在人際關系上遇到困難,感到怨恨或受傷時,就是重新開始的時候了。
重新開始就是要誠實深入地覺察自己以及我們過去的行為、言語和思想,這樣就能在自己內心和人際關系上創造新的開始。
修習重新開始,可以讓內心變得清晰,幫助我們發展愛語和聆聽,覺知與感恩正面元素。贊賞他人的優點時,我們也看到自己的優點,我們每個人都有優點,但也有薄弱的地方,例如說話時充滿怒氣或者被錯誤的觀點所困。就如在花園里,當我們以關愛、慈悲來互相“灌溉花朵”時,就能除去憤怒、嫉妒、誤解等雜草。我們可以每天修習重新開始,向他人表達感恩,或者在做事或說話傷害了別人時馬上道歉。我們可以善巧地讓他人知道我們也受傷了。
步驟
在梅村,我們每周修習重新開始。大家圍圈而坐,中央擺放一瓶鮮花,在等待主持人開始時,我們覺觀呼吸。步驟分三個部分:灌溉花朵、表達歉意、表達受傷與困難。這項修習可以防止受傷的感覺一星期又一星期地堆積起來,讓團體每位成員都可以享有安全的環境。
我們以灌溉花朵開始。準備好要說話的人合十,而其他人合十作響應,認可她有發言權。然后,她站起來慢慢走到中央,雙手拿起花瓶,回到自己的座位。發言時,她的話語就像灌溉手中花兒一樣。發言者在灌溉花朵時,首先認可他人的真善美的品質。這不是奉承,我們只說實話。帶著覺知,我們看到每個人都有長處。所有人都不會打斷持著花瓶的發言者,讓她有足夠的時間發言,其他人則練習細心聆聽。發言完畢后,她站起來,慢慢把花瓶放回房間的中央。
不要忽視灌溉花朵的步驟。當我們能誠懇地認同他人美好的特質時,就不會再那么執著于心中的憤怒和憎恨。我們將會更包容,觀點更開放,對現實更容忍。當我們不再執著于自己的觀點、不安與批判,就可以輕易找到跟自己、家人或其他人和解的方法。這項修習的重點在于修復團體成員之間的關愛與理解,修習的方式要合乎當時情況與參與的人。
第二步,我們對自己做過傷害別人的事情表示歉意。一句無心的話也可以傷害別人。重新開始儀式讓我們回想這個星期中感到后悔的事情,修補過失。儀式的第三部分是表達別人對自己的傷害,其中的關鍵是使用愛語,我們希望療愈而不是要帶來更多的傷害。我們如實述說,但不要有破壞性。聆聽是這項修習的重要部分,當我們跟朋友們圍圈而坐,大家練習細心聆聽,我們的話語也會變得更美善、更有建設性。我們從不怪責或爭吵。
最后一個步驟,慈悲聆聽最為關鍵。我們懷著減輕他人痛苦的意愿,聆聽對方受到的傷害與困難,決不評判或跟她爭辯。全神貫注地聆聽,即使聽到不中聽的事情,也繼續聆聽,讓發言者可以表達她的痛苦,釋放內心的壓力。假如我們回應或糾正她,修習就不會有結果。只要聆聽就夠了。如果發言者的觀點有誤,可以過幾天再私下平靜地跟她說。或許,在下一次重新開始儀式里,她會自己糾正錯誤,我們就不再需要說什么了。最后,我們可以唱一首歌,或者所有人一起手拉手呼吸一分鐘來結束儀式。
和平條約
我們內心也許正在跟自己斗爭,以致用毒品或酒精來傷害自己。現在我們有機會跟自己的身體、感受與情緒簽訂條約。一旦跟它們簽訂和平條約,我們就可以擁有安詳,跟自己所愛的人和解。一個人自己內心有戰爭,就很容易跟自己親近的人發生爭斗,就更不用說敵人了。我們對親人的言行方式,決定了我們與親近人的關系親疏好壞。如果我們連跟親近的人關系都很惡劣,又怎能希望國家和社會和平呢?
每個人自身都有智慧的種子,知道懲罰別人我們并不能獲益,但卻經常試圖懲罰別人。當親愛的人說了或做了讓我們受傷害的事情,我們想懲罰他們,以為這樣就能夠得到一點解脫。雖然,有時候我們其實知道這種做法其實是幼稚與無知的,卻控制不住自己。當我們令親愛的人受傷,他們也同樣會試圖懲罰我們來得到解脫,于是懲罰與爭斗不斷升級。
和平條約與和平短信是兩個工具,幫助療愈我們在人際關系上的憤怒與傷害。簽過了和平條約,我們不但跟別人和解,也跟自己和解。條約建議用星期五晚上作為檢討的時間,你也可以挑其他任何一個晚上。建議星期五是有兩個原因的,假如你的問題是在星期五下午發生,你可以選擇下一個星期五晚上才檢討。
第一,如果你還是感覺受傷,馬上開始討論可能風險太大了,你的說話可能令情況更糟糕。等到下星期五晚上再討論,這次期間你可以修習深入觀察自己痛苦的本質,導致你痛苦的人也可以同樣地修習。在下周五晚來臨前,可能你們其中一人或者兩人已經同時看到問題的根源,已經做了及時的溝通和諒解。然后,星期五晚上你們可以一起喝茶,彼此共處。這就是禪修。禪修讓我們平靜,深入觀察自己痛苦的本性。
假如到了周五晚上痛苦還沒有轉化,你就得修習觀音菩薩之道:一人訴說,另一人深入聆聽。當你說話時,以愛語說最真誠的、讓對方能夠了解和接受的話。聆聽時,要知道你的聆聽必須有著好質量,才能解脫對方的痛苦。選擇周五的第二個原因,是若你們周五晚上解決了問題,和好如初,兩人就可以一起好好享受周末時光。
傾聽及愛語
當你和其他人的溝通被切斷,內心就會很難過。缺乏別人的聆聽和了解,我們會變得像炸彈一般隨時爆發。慈悲的傾聽,可以帶來療愈。有時候,僅僅十分鐘的傾聽已經能帶來轉化,令我們笑靨重開。
很多人與家人相處時,失去了聆聽和使用愛語的能力。或許你們已經不愿意再聆聽對方,因此盡管跟家人在一起,也感到非常孤單。于是,去找治療師,希望她可以傾聽我們,但很多治療師本身也非常痛苦。有時候他們并不能如心中所想地傾聽。所以如果我們真的愛某人,就必須訓練自己成為傾聽者。
我們也需要訓練自己說愛的話語。我們往往很容易惱怒,不懂得怎樣平靜地說話。每次說話的時候,言語充滿酸澀。我們已經失去和善說話的能力。如此,我們何如重建和諧、慈愛與幸福?
聽別人傾訴時,你要修習正念呼吸,心懷慈悲,聆聽時不要急于建議或批評。你可以跟自己說:“我在聽他訴說,是因為希望他的痛苦能止息。”這就是慈悲聆聽,傾聽的過程中要一直保持慈悲,這是傾聽之道。如果聽到一半,煩擾或憤怒升起,就不能繼續聆聽。修習的方法,是每次當煩擾或憤怒升起,正念地吸氣呼氣,繼續保持內心的慈悲。只有當你心懷慈悲時,才能夠傾聽別人。無論別人說什么,就算是很多強烈或不公平的觀點、譴責或怪罪于你,你都能繼續安靜地坐著修習呼吸。
如果你感覺不能繼續安靜地聆聽,可以讓對方知道。問你的朋友:“親愛的,我們可以幾天后再繼續聽你的訴說嗎?我需要稍作休息和修習,以恢復最好的狀態來聆聽你。”若狀態不好,你不可能好好地聆聽。
多練習行禪、正念呼吸、坐禪,可以幫助你提升慈悲傾聽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