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種植和食用大蒜已有6600多年的歷史,我國自漢代張騫從西域將大蒜引入陜西關中地區之后,很快開始大規模的種植,其食療、用藥價值也逐漸被中醫所發掘,《本草綱目》等多個中醫典籍中,都把大蒜列入其中。到了現代,大蒜的功效更是越來越多地被現代醫學和營養學研究所證實。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中醫、西醫和營養學家分別是怎樣評價大蒜的。
中醫說:大蒜是解毒辟邪的“五辛菜”
大蒜入藥,最早見于漢末的《名醫別錄》。史書記載,一病人患咽塞呻吟,嗜食而不下,家人用車載去求醫,在路上遇見出診歸來的華佗。華佗問清病情,對病人說,“前邊有一家賣炊餅的小店,取蒜齏大醋,三升飲之,病當自去”。病人服用醋制蒜泥后,吐出一條寄生蟲而病愈(編者注:大蒜沒有驅蟲作用,這種說法不足為信)。
大蒜還是中醫傳統的“五辛菜”之一(另外四辛是蔥、韭、蓼蒿、芥),古人常將其作為解毒辟邪的食療佳品,多用于瘟疫即現在所說的感染性的疾病,如傷寒、副傷寒、痢疾、霍亂、腸炎、流腦、百日咳、瘧疾、肺結核等疾病,外用灸治癰疽。
《本草綱目》中記載,古代元旦或立春日,人們要食用大蒜等五辛菜,補氣御邪,老少皆宜,成為中國傳統節日民俗中的養生之道。現代人腌制的“臘八蒜”,翠綠可口,不但是過節時吃餃子的佐料,還有中醫所說的強壯即增加免疫力的功能。清代醫家王士雄在食療專著《隨息居飲食譜》中論述大蒜的功用時說:“生者辛熱,熟者甘溫,除寒濕,辟陰邪,下氣暖中,消谷化肉,破惡血,攻冷疾,治暴瀉腹痛,通關格便秘,辟穢解毒,消痞殺蟲。外灸癰疽,行水止衄。”
中醫藥理認為,大蒜性味辛溫,歸心、脾、腎經,有殺蟲解毒、健胃止痢、消癰止咳的功能,藥用以紫皮獨頭蒜為佳。明代醫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蒜入太陽、陽明,其氣熏烈,能通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癰腫,化癥積肉食,此其功也。”
西醫說:大蒜有5大功效
◆ 天然抗生素,病菌的克星
大蒜被譽為“地里長出來的青霉素”和“天然的廣譜抗菌藥”。這是因為它含有2%的大蒜素,可抑制和殺滅多種細菌、病毒,以及多種致病真菌。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大蒜素可殺滅幽門螺桿菌,防止幽門螺桿菌釋放的酯酶和磷脂酶A對胃黏膜的損傷,并能治療幽門螺桿菌引發的消化性潰瘍。體外實驗證明,生吃大蒜可有效地預防感冒、流感和腸道感染性疾病。
由于大蒜對很多污染食品的微生物都有較強的抑制和殺滅作用,大蒜也是一種天然的防腐劑,其作用強度相當于,甚至強于苯甲酸和山梨酸等化學食品防腐劑。同時,大蒜素還具有揮發性,散發出的特殊氣味,可驅趕蠅、蚊蟲的叮咬,從而防止食品變質。因此,大蒜可延長肉類、魚類和豆類等食品的保鮮期,是目前最好的天然食品防腐劑。
◆ 血管里的清潔工
過多的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而大蒜扮演了“清潔工”的角色,它能清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改善脂質代謝,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下降,顯著增加纖維蛋白溶解活性,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栓的形成;并能增加微動脈的擴張度,促使血管舒張,調節血壓,增加血管的通透性,從而起到預防動脈硬化、血脂異常、高血壓、冠心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在每人平均每日吃20克生大蒜的地區,人群中因心腦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明顯低于無食用生大蒜習慣的地區。
◆ 斬殺癌細胞的利劍
在眾多抗癌的天然植物中,大蒜是斬殺癌細胞的一把利劍。研究發現,大蒜中含的鍺和硒等微量元素能致癌細胞于死地。同時,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也是抗氧化防御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能促進腸道產生一種酶或稱為蒜臭素的物質,增強機體免疫能力,通過阻斷脂質過氧化形成及抗突變等多條途徑,防范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
大蒜提取物能抑制胃液中硝酸鹽還原菌,減少和消除胃內致癌物亞硝酸鹽含量,防止胃癌的發生。大蒜提取物還能通過調節細胞基因表達、影響細胞周期等途徑,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誘導細胞凋亡。我國山東省的調查表明,多吃大蒜的人得胃癌的風險會降低60%。常吃大蒜,對乳腺癌、肺癌、大腸癌、鼻咽癌等,都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 解毒保肝,促進消化
大蒜有助于進入人體的重金屬排出,防止汞、鎘等被腸壁吸收。大蒜中微量元素硒,通過參與血液的有氧代謝,清除毒素,減輕肝臟的解毒負擔從而達到保護肝臟的作用。而大蒜新素能夠刺激胃黏膜產生胃液,有效抑制和殺死引起腸胃疾病的幽門螺桿菌等細菌,清除腸胃有毒物質,促進食欲,加速消化。
◆ 預防感冒,提高機體免疫力
大蒜中含有一種叫“硫化丙烯”的辣素,對病原菌和寄生蟲都有很好的殺滅作用,能殺死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可預防感冒,減輕發燒、咳嗽、喉痛及鼻塞等感冒癥狀。
同時,大蒜還能激活人體巨噬細胞的功能,參與輔酶A和輔酶Q的合成,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營養學家說:大蒜,生吃比熟吃好
大蒜之所以有這么奇特的功效,其中的大蒜素起了主要作用。它有很強的殺菌作用,使細菌代謝紊亂,從而使細菌無法繁殖和生存。不過大蒜素很不穩定,遇熱遇堿時會很快失去作用,所以大蒜適宜生吃。
食用大蒜最好是搗碎成泥食用,而且要先放置10~15分鐘,讓蒜氨酸和蒜酶在空氣中充分結合產生大蒜素,在食用時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它的保健作用。用蒜蓉和醋拌成的蒜汁,是拌涼菜最佳組合,大蒜和醋在一起,功效是原有基礎上的4倍。
大蒜宜切碎和肉餡一起拌勻,做成餃子、餛飩、春卷、夾肉面包等;還可以做大蒜紅燒肉。其中,大蒜可促進脂肪的浸出,有利于人體消化吸收。
雖然大蒜素在烹飪加熱中分解,失去抗菌、殺菌作用,但大蒜的保健作用,如防癌抗癌、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提高人體免疫力等仍然保留,
當然,大蒜也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每天吃兩三瓣即可,多吃會對眼睛有刺激作用,容易引起眼瞼炎、眼結膜炎。另外,大蒜不宜空腹食用,因為大蒜有較強的刺激性和腐蝕性,胃潰瘍患者和患有頭痛、咳嗽、牙痛疾病等疾病時,不宜食用大蒜。大蒜辛溫、生熱,過多食用會引起肝陰、腎陰不足,從而出現口干、視力下降等癥狀。
有些人不吃大蒜,是因為害怕吃了大蒜以后嘴里的氣味比較重,影響與他人的交流。其實,在吃完大蒜后,喝一杯咖啡、牛奶或綠茶,都有消除口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