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4日,“綠優鮮”社區農產品超市民心佳園店。
“兒菜0.58元/斤”、“保肋肉10.8元/斤”、“蓮白0.98元/斤”……
“菜市場的菜,比盤溪蔬菜批發市場的菜還便宜!”代祖瓊驚嘆不已。
代祖瓊是民心佳園公租房小區的住戶,“綠優鮮”是她最愛逛的地方。
2011年12月,由重慶市農產品(集團)有限公司傾力打造的“綠優鮮”超市,掀起了一場“零利潤”風潮。
“兩頭苦,中間樂”
2011年以前,張賢洪在重慶十八梯賣秀山土雞。
張賢洪把自己在秀山老家養的土雞運來,沿街擺攤販賣。
“路邊攤,賣不起價錢。”談起自己的生意,張賢洪十分失落。
張賢洪很羨慕那些入駐大超市經營的同鄉:“不光產品賣得起價錢,而且也很有面子。”
進入超市是許多農民的夢想。
一天晚上,張賢洪請那些入駐大超市的同鄉喝夜啤酒,有意向他們請教進入超市之法。
“我也想進超市賣土雞。”張賢洪三杯小酒下肚后,迫不及待地向同鄉求助。
“賢洪,別進了。”
“成本太高了,超市一般要扣營業額12%的入場費。還不包括條碼費、上架費、促銷費……”
張賢洪怎么也沒想到,在他眼里很是光鮮的同鄉們竟然一肚子苦水。
“農超對接”難道只是一個夢?
“入場成本高、手續復雜、超市與農民地位不平等,讓‘農超對接’操作起來很難。”市農產品集團總經理萬仲成說。
另一方面,市民卻感覺菜價、肉價越來越貴。
近年來,覬覦農副產品可觀流通利潤的企業越來越多,不少企業奪走了農民為數不多的利潤。
萬仲成曾經算過這樣一筆賬:農業經紀人低價收購農民的蔬菜,販賣到盤溪蔬菜批發市場,價格上浮15%;盤溪市場的批發商又加價15%—20%,販賣給菜販子,菜販子進入超市,支付人力、采購等費用,并保證20%的利潤。
“三角錢一斤的兒菜,到市民手中時,已經是1.2元了。”萬仲成說,“于是,菜農和市民‘兩頭’苦不堪言,卻喂肥了中間流通商。”
農副產品流通之難,苦煞了市農產品集團。
2010年成立的市農產品集團,其主要使命就是:“將重慶市的農產品賣出去,賣得遠,賣個好價錢,幫助農民增收。”
“必須得設法破局。”萬仲成說。
“零利潤”平臺
2011年12月3日,北部新區奧林匹克花園。
在熱烈的掌聲中,“綠優鮮”社區農產品超市奧園店開張了。
張賢洪在這個占地500多平方米的超市里,擁有了一個十幾平方米的攤位。
“我也入駐超市了!”張賢洪不僅在“綠優鮮”賣起了土雞,還賣起了魚。
就在一個月前,市農產品集團的工作人員找到張賢洪,邀請他入駐“綠優鮮”社區農產品超市。
“沒有入場費、條碼費、上架費……”張賢洪對合作條款記得清清楚楚,“只要支付營業額4%的水電費和管理費即可。”
最讓張賢洪激動的是,“綠優鮮”從來不延遲支付貨款。
“都是當天結算。”張賢洪一邊宰殺土雞一邊說。
自市農產品集團成立伊始,萬仲成便在市供銷總社的領導下,圍繞建立一個“零利潤”的社區農產品展銷平臺展開調研。
“對菜農,超市要實現‘零利潤’,不賺他們的錢。”萬仲成說。
“零利潤”,可行嗎?
作為市供銷總社的下屬企業,市農產品集團有著天然的優勢:全市供銷系統的12000多個專業合作社,是“綠優鮮”和農民直接對接的平臺。
“規模經濟使我們的運營成本大大降低。”萬仲成一語中的。
經過反復研究,市農產品集團的“綠優鮮”社區農產品超市計劃終于出臺。
對于欲入場販賣農產品的農民,“綠優鮮”只收取水電和人力費,其余費用一律不收。
入場門檻的降低,自然吸引了許多“張賢洪”入駐。
短短四個月時間,“綠優鮮”在全市已擁有57個門店。
“2012年將再建100個門店。”萬仲成說。
展銷“直通車”
2012年1月12日,“綠優鮮”網上超市采購配送中心。
一打開電腦,銷售部的張素梅就發現“生意來了”。
“蓬江仙山腎豆12包,宮廷黃雞六只,武隆芙蓉江野生魚干12盒,牧牛源紅燒牛肉罐頭12聽。”某設計院在“綠優鮮”網上超市下單。
張素梅立即跟進。
通過客戶的下單信息,張素梅鎖定了客戶所在區域——江北區魯能新城附近。
張素梅眼睛一轉:那里有一家“綠優鮮”社區農產品超市實體店。她馬上聯系配送中心,將貨品送往該實體店,由該店配送到客戶手上。
嘗到甜頭后,這家設計院又于1月16日、2月16日再次下單。
“三次購物共為這個客戶節省了200多元。”張素梅說。
就在“綠優鮮”實體店在重慶遍地開花之際,電子商務也成為“綠優鮮”破解農產品流通難題的利器。
“綠優鮮”首先投入6000萬元,建起了集物流配送中心、冷鏈設備、網上交易平臺于一身的電子商務系統。
“網絡交易平臺讓‘兩翼’農產品更直接地與客戶對接。”重慶市農產品集團商業連鎖公司董事長劉剛說,“從而降低了整個流通環節的成本。”
在電子商務助力之下,“綠優鮮”的農產品價格普遍比市場價低5%—10%。
“目前,‘綠優鮮’網絡交易金額已達3088萬元。”劉剛說。
“綠優鮮”的“零利潤”營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區縣加盟。
2011年12月的一天,萬仲成剛一落座,就接到秀山縣供銷社主任鄒祖業的電話:“老萬,我們的秀山土雞和金銀花想進‘綠優鮮’呀。”
在鄒祖業看來,“綠優鮮”的龐大零售終端網絡是一個很好的展銷平臺。
“就像是一個‘永不落幕的農展會’。”鄒祖業說。
“綠優鮮”成為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銷售直通車”,破解了農產品流通之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