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暑應以熱制熱
洗冷水澡、喝冷飲、吹空調……在炎熱的夏季,很多人喜歡用這些方式來解暑,但其實這些方式不合乎中醫養生的原則。
專家指出,夏天氣溫接近人體的溫度,人體散熱方式以汗蒸發為主,所以用熱來制熱才是比較好的養生法,應該以洗熱水澡和喝熱茶來消暑解渴。
洗熱水澡:夏天洗冷水澡會使皮膚收縮,洗后反覺更熱,而洗熱水澡雖會多出汗,但能使毛細血管擴張,有利于機體排熱。夏天該出汗時出汗,這才是符合自然規律和人體節律的方式。
喝熱茶:冷飲只能暫時解暑,不能持久解熱、解渴,且不可以吃得太多,否則會使腸胃溫度下降,引起不規律收縮,誘發腹痛、腹瀉等。而喝熱茶則可刺激毛細血管普遍擴張,體溫反而明顯降低,這是簡便易行的降暑良方。
(摘自《大河健康報》 盧文潔/文)
知性階層需警惕“知識焦慮癥”
“知識焦慮癥”的高發人群是知性階層——有文化、有內涵、有修養的群體。在信息大爆炸時代,知性階層由于對知識與信息過度吸納,因而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極度擔憂,并伴有極為痛苦的幻想,嚴重的會形成心理疾病。
其實,“知識焦慮癥”本身并不可怕,只要正確預防及治療,是可以避免的。
第一,認識知識焦慮的客觀性。如果患了焦慮癥,要采取接納的態度,告訴自己:“我焦慮了。”這好像是一種消極的態度,然而,任何情緒的過程都有它的發生、發展、高潮、下降及結束過程,只要我們接納它了,最終它也會消失,正所謂“無為而無不為”。
第二,尋找知識焦慮背后的心理原因。如自己是否太過追求完美、太關注自己、太看重事物的結果、太注重他人評價等。
第三,正視現實的壓力。過度焦慮的產生,常常有著一些我們不愿面對的現實壓力、心理沖突,如婚姻的矛盾、工作的壓力、經濟的危機、人際的沖突等,我們要學會正視并及時解決它們,逃避只能使問題更為復雜和麻煩。
第四,尋找多途徑的愉快來源。我們的愉快來源越多,我們就越少懼怕失落,越少焦慮。生活是多彩的,只要我們愿意,每時每刻我們都能享受到生活的愉快。
第五,保證八小時睡眠時間。同時,每天接受信息的媒體不要超過三種。
(摘自《甘肅日報》 章睿齊/文)
患了“寡趣癥”怎么辦
“寡趣癥”表現為討厭學習和工作,對自己的職業也會感到厭倦,病因主要與人的性格、思維方式、心理健康狀態相關。因此,重建積極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學會自我心理調節,才能防治“寡趣癥”。
首先,以一種積極的心態面對工作和生活。工作最容易使人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人們在面對或參與具有挑戰性并帶有技能與技巧的活動時,會感受到工作帶來的無窮樂趣。
其次,堅持體育鍛煉或養成運動的習慣。心理學上有一個興奮遷移理論,這個理論認為,心理上的興奮可以從一種情境遷移到另一種情境,也就是說,運動引起的活躍是全身心的。
再次,日記療法。每天養成記日記的習慣,把自己一天的所見所聞,甚至心情好壞都記錄下來,而且記日記本身也是一種傾訴,可以調節情緒,反省自己,喚起你對生活的熱情,時間久了,翻看自己的日記反而成了一種樂趣。
(摘自《北京青年報》 木 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