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抗癌的我》
根據編劇威爾·里瑟爾(Will Reiser)同名自傳改編,由喬納森·萊文(Jonathan Levine)導演、約瑟夫·高登-萊維特(Joseph Gordon-Levitt)和塞斯·羅根(Seth Rogen)主演的《抗癌的我》(50/50),在提名揭曉前一直被視為幾大熱門獎項的黑馬。錯失最佳原創劇本提名,尤其令人扼腕。
艾伯特·布魯克斯
艾伯特·布魯克斯(Albert Brooks)在丹麥導演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Nicolas Winding Refn)的暴力動作新片《亡命駕駛》(Drive)中成功刻畫了一名兇殘的黑幫暴徒,其略帶喜劇色彩的表演給不少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被認為極有可能獲得第二次奧斯卡提名。遺憾的是在評委票選中不敵《與夢露的一周》(My Week With Marilyn)中的肯尼思·布拉納(Kenneth Branagh)、《點球成金》(Moneyball)中的喬納·希爾(Jonah Hill)、《勇士》(Warrior)中的尼克·諾特(Nick Nolte)、《初學者》(Beginners)中的克里斯托弗·普盧默(Christopher Plummer)和《特別響,非常近》(Extremely Loud & Incredibly Close)中的馬克斯·馮·西多(Max von Sydow),最終與最佳男配角提名失之交臂。
《初學者》
這是一部導演邁克·米爾斯(Mike Mills)自編自導的文藝片。好消息是克里斯托弗·普盧默憑借那個想在生命盡頭做一次真實自己的“父親”角色成功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壞消息是這個源于導演父親本人親身經歷的劇本未能進入最佳原創劇本的角逐。
《汽車總動員2》
獲得最佳動畫長片提名的影片陣容強大:《貓在巴黎》(A Cat in Paris)、《奇可和麗塔》(Chico & Rita)、《功夫熊貓2》(Kung Fu Panda 2)、《靴貓》(Puss in Boots)以及《蘭戈》(Rango),面對如此來勢洶洶的對手,皮克斯的“賽車們”只能黯然離場。
大衛·芬奇
近兩年廣受贊譽的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憑借執導《龍紋身的女孩》(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獲得美國導演工會獎(DGA)最佳導演提名,卻在面對《藝術家》(The Artist)導演邁克爾·哈扎納維希烏斯(Michel Hazanivicius)、《后裔》(The Descendants)導演亞歷山大·佩恩(Alexander Payne)、《雨果》(Hugo
)導演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午夜巴黎》(Midnight in Paris)導演伍迪·艾倫(Woody Allen)和《生命之樹》(The Tree of Life)導演泰倫斯·馬力克(Terrence Malick)這五位重量級人物時敗下陣來,止步于奧斯卡戰圈之外。
《胡佛》
嚴肅傳記、傳奇人物、學院派風格、81歲的老牛仔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2008年奧斯卡的最佳編劇達斯汀·蘭斯·布萊克(Dustin Lance Black),外加三獲提名的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極具明星相的《胡佛》(J. Edgar)顯然直指奧斯卡,最終卻連一個提名都沒得到。此前褒貶不一的口碑評價顯然影響到了奧斯卡評委的青眼。
《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
作為延續十年的《哈利·波特》系列電影大結局,《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Harry Potter and the Deathly Hallows -- Part 2)只得到三個技術類獎項提名(最佳視覺特效、最佳藝術指導和最佳化妝),卻無緣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和最佳改編劇本,無疑是華納兄弟最大的遺憾。
安迪·瑟金斯
從《指環王》三部曲中的咕嚕姆(Gollum),到《猿族崛起》(The Rise of the Planet of the Apes)中的猩猩主角凱撒,一次次為數碼形成的虛擬角色注入生命力的安迪·瑟金斯(Andy Serkis)已經被公認為“表演捕捉”的無冕之王,惟獨得不到奧斯卡的肯定。
《恥辱》
講述性欲成癮的《恥辱》(Shame)是英國導演史蒂夫·麥奎因(Steve McQueen)繼處女作《饑餓》(Hunger)一鳴驚人后的第二部作品。影片主演邁克爾·法斯賓德(Michael Fassbender)大膽而精湛的演技在2011年威尼斯電影節獲得最佳男演員獎。本片還囊括了英國獨立電影獎最佳獨立電影、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演員、最佳女配角等多項大獎——偏偏對不上奧斯卡評委的口味。
塔特·泰勒
影片《相助》(The Help)在本屆奧斯卡獲得了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以及最佳影片三項重量級獎項提名,但導演兼編劇的塔特·泰勒(Tate Taylor)沒能入選最佳改編劇本,有些令人意外。
《丁丁歷險記:獨角獸號的秘密》
斯蒂芬·斯皮爾伯格(Steven Spielberg)這部重溫經典的冒險動畫作品只得到了一個最佳配樂提名,確實有些可惜。電影音樂大師約翰·威廉姆斯憑借《戰馬》(War Horse)和《丁丁歷險記》獲得兩項奧斯卡最佳配樂提名,與他同臺競技的電影音樂家們還有:路德維克·伯斯(Ludovic Bource)、霍華德·肖(Howard Shore)以及阿爾貝托·伊格萊西亞斯(Alberto Iglesias)。
《青少年》
同樣未入奧斯卡評委法眼的還有這部由《朱諾》(Juno)的導演杰森·雷特曼(Jason Reitman)和編劇狄亞波羅·科蒂(Diablo Cody)為奧斯卡影后查理茲·塞隆(Charlize Theron)量身打造的《青少年》(Young Adult)。查理茲·塞隆在片中一改明艷照人的形象,大口喝酒,大肆頹廢。可惜如此賣力演出仍讓評委感到信心不足。本次奧斯卡搶走查理茲·塞隆風頭、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的女星則有:梅麗爾·斯特里普(Meryl Streep)、維奧拉·戴維斯、格倫·克洛斯(Glenn Close)、魯妮·瑪拉(Rooney Mara)和米歇爾·威廉姆斯(Michelle Willi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