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三位電影人執導三部愛情電影,并選擇同一時段在內地影院上映,讓觀眾有了更多欣賞和回味的空間。
今年的情人節,兩岸三地三位導演分別推出了自己的“愛情”新作:內地孫周執導的《我愿意》率先開戰;香港導演杜琪峰執導《高海拔之戀2》和臺灣導演鈕承澤執導的《愛》則攜手上映。《我愿意》以臺詞為主,與孫周以往執導的《周漁的火車》等影片,風格上有很大區別。影片圍繞城市中的剩女故事展開,孫紅雷飾演的男主角在影片中一直在裝窮,據說此舉是為了測試與李冰冰飾演的女主角的愛情是否能與財富無關。但這個設置不但不精巧,還使得整部影片顯得有點假。另外要體現時尚感,并不只是炫耀城市大樓的裝潢,讓觀者目不暇接,而是那些真正能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意設計,甚至是普通居所里的溫馨氛圍與獨特的味道。影片在這方面的努力顯然沒能讓觀眾滿意。
杜琪峰和韋家輝聯手打造《高海拔之戀2》,有點商業和藝術“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意思。對于此類題材,杜、韋二人當然是駕輕就熟,也想玩出一些創意來。比如片名本身,其實根本沒有第一部《高海拔之戀》。一上來就是續集這種奇招,也給很多普通觀眾造成困擾:既然都沒看過第一部,怎么可能直接看續集?再比如對王寶強和高圓圓飾演的角色的感情處理,調侃有余,真實不足。同時古天樂飾演的角色本身就是天王巨星,演過一部電影叫《老公的眼鏡》。這明顯是古天樂對《我左眼看到鬼》這類片子的自我致敬。《高海拔之戀2》本身也是“人鬼情未了”的題材,用戲中戲繞來繞去,看得觀眾真如同身處高海拔,有點透不過氣來。
《愛》是鈕承澤繼《艋舟甲》后,與內地電影企業和電影人合作的愛情電影,走的還是《全城熱戀》的路線:猛打群星牌。鈕承澤父系家族是滿族鈕祜祿氏,故一直以北京子弟自居,片中趙又廷演的的臺灣商人,有很多鈕導自己的影子。趙薇的角色最特別,不僅是因為口音和身份,還會讓人恍惚覺得,她本質上演的是一個當了單親媽媽的“小燕子”。鈕承澤電影生涯中最重要的引路人是侯孝賢——《艋舟甲》幾乎是重新包裝后的《風柜來的人》,但侯孝賢卻說鈕承澤是全片中演的最不好的一個,這讓一心想贏得侯孝賢認可的鈕導很受傷。所以《愛》中導演再次自導自演,而且給自己設計了很多小橋段,頗為出彩。
兩岸三地三位電影人執導三部愛情電影,并選擇同一時段在內地影院上映,盡管主觀上沒有一較高低的意思,但客觀上讓觀眾有了更多欣賞和回味的空間。孫周以往唯美的情感訴求,被密集的臺詞打亂了節奏,同時在光怪陸離的城市亂象中有點無所適從;而杜琪峰韋家輝雖然技法上十分嫻熟,還是留戀往返于既有的港片模式,只不過在嘗試把這個模式嫁接到內地的背景和演員身上。鈕承澤顯然試圖在商業和藝術間找到一條中間路線,希望贏得兩地影人的認同。從票房和觀眾反響看,鈕承澤這次終于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