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完元旦,過春節,過完春節,過元宵節,元宵還沒吃完,有關情人節的各種資訊又蜂擁而至。2012開年的節日實在是太密集了點,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會被這種節日氛圍所籠罩——除了商家逢節必過,各種促銷,媒體大做文章也功不可沒。
2月14日情人節當天,電臺最為活躍,互動話題不是“你怎么過節”就是“你準備送什么禮物”。相較而言,電視臺倒是比較冷靜,沒有過度渲染這個“節”點,而是把精力放在了之前合家歡的春節特輯,以及之后更具現實意義的“3.15”維權。
不管是什么節,都要圍繞一個“情”字。對于受眾面最廣的電視媒體而言,假日節目是什么范兒,不僅反映著本臺整體實力的高低,也傳遞著媒體對節日文化、對大眾心理的認知。
剛剛過去的2012電視春節檔,將節日元素聚焦于個體人物,把團圓、家庭的概念具體化并進行放大,成為突出特點。其中,又以明星家庭最為搶眼。
與往年不同,2012央視春晚的開場不再是恢弘大氣的歌舞表演,而是從一個5歲小孩子的“開場童謠”切入,緊接著是各路明星家庭的“東西南北大拜年”,一下子就把春節的團圓氣氛烘托出來。春晚觀眾席拆掉固定座椅,明星攜家眷圍桌而坐的設計不僅讓晚會現場有了過年的感覺,明星家屬的短暫亮相也為春晚帶來了新的話題,王珞丹的美女姐姐、費翔的氣質媽媽、胡軍家的紅衣女孩在春節期間都為大家津津樂道——一臺晚會能否產生后續影響靠的不僅僅是節目。
放下身段,共同守歲,讓大家盡情欣賞、盡情議論才是“聯歡晚會”的本質。這種理念在2012央視元宵晚會得以延續,胡月、陸劍民夫婦,戴玉強一家三口,劉和剛夫婦等明星家庭率先登臺獻唱,蔡明挑戰王菲重唱《因為愛情》都讓大家很HAPPY,這才是過節的樣子嘛。
同樣注重家國情懷和情感記憶的還有北京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這臺晚會在大年初一播出,主題是“中華歡騰夜 幸福一家親”,著力表現“平凡中的偉大”,以及“小人物”的“大情懷”。開場語言類節目《幸福中國年》由主持人和胡可、沙溢等明星家庭共同演繹,以幸福為題,串聯出五湖四海的人們在北京過年的趣聞,突出相聚北京的幸福感。
今年晚會特別多,有統計顯示,從元旦到元宵,央視及各衛視一共舉辦了16臺跨年演唱會、18臺春節晚會以及6臺元宵晚會,40臺晚會估算砸錢超過5億。
晚會扎堆播出且不論收視效果如何,勞神費錢爭搶明星就足以讓電視臺鬧心。其實,春節期間,觀眾看什么電視都是圖個樂,且多數情況都是陪伴式收看。對于電視臺來說,有重磅級明星固然是好,請不來也無所謂,只要營造出過節的氛圍,拉近與觀眾的距離就足夠了。今年明星家庭受寵的原因首先在于家庭,其次在于明星,這也再次凸顯了觀眾渴望團圓、注重親情的情感訴求。
2012是雙閏年,假日節目的數量將超過往年。什么節什么菜,對于創作者而言,該嚴肅時嚴肅,該輕松時輕松,該煽情時煽情,把握民俗精髓要比攀比明星陣容更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