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財務報告是企業對外提供會計信息的主要手段,其作為企業價值體現的載體對內部也提供重要信息。文章通過分析財務報告列報的目標,指出了現行財務報告的一些不足,并結合IASB與FASB對財務報告的改革,提出了基于企業價值下的財務報告改革建議。
【關鍵詞】 財務報告; 非財務信息; 對標分析
財務報告作為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重要反映,上市公司定期公布的法定資料,越來越受人們的重視。通過對企業財務報告所提供的會計信息的分析,可以評估企業價值,對企業的發展方向與前景做出合理的預測。然而,現行財務報告存在反映滯后、不準確等不足,影響著財務報告使用者對企業價值的判斷,因此,基于企業價值下的財務報告改革勢在必行。
一、財務報告列報的目標
?。ㄒ唬┦芡胸熑斡^
受托責任是指企業受托者對所有者托付的資源承擔有效的管理責任,資源的受托者應該向企業的擁有者——股東,如實反映受托資源的管理和使用情況,是一種委托與受托的責任。因此,受托責任觀認為,財務報告應客觀真實地反映管理層的受托責任及其履行情況,其強調的是披露信息具有可靠性與真實性。
(二)決策有用觀
決策有用觀認為,財務報告的目標就是向財務報告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現有的和潛在的投資者和信貸者以及企業管理當局和政府等)提供對他們進行管理決策有用的信息、其強調的是披露信息的相關性與重要性。
受托責任觀與決策有用觀并不是完全背離,而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正如Solomons所言:“可以把會計確認受托責任的作用看作從屬于決策作用,它構成決策作用的一部分?!币簿褪钦f受托責任觀包含在決策有用觀中?;凇皼Q策有用觀”財務報告列報目標下,更有利于反映企業價值。因此,基于企業價值下的財務報告改革已是大勢所趨。
二、現行財務報告的不足
(一)財務報告格式上的不足
1.財務報告各報表間聯系不夠緊密。資產負債表按流動性分為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流動負債與非流動負債;利潤表按收入與費用分類計算凈利潤;現金流量表按經營、籌資、投資分類核算,三張主要報表分別按各自的分類方式列報,缺乏相互之間的聯系性。財務報告是企業價值的信息載體,只有打通各張報表之間的聯系,幫助報表使用者分析相同性質的活動對資產、負債、盈利虧損以及現金流量的影響,才能正確分析企業的價值,為企業的發展做出正確的決策。
2.財務報告模式固定化。無論是工業企業還是商業企業都采用統一的財務報告、統一的表內項目,四張報表——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及所有者權益變動表。這種固定的格式使各個企業的財務信息具有可比性。然而,固定的模式卻掩蓋了企業的特點,阻礙了企業的發展。企業各項資產、費用具體用于何種活動,各項負債源于何種活動,都不能清晰地表示出來。
3.財務報告各要素格式化。無論是工業企業還是商業企業,都采用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六要素,不能很好地反映企業的性質。例如“存貨”項目,準則要求按照“材料采購”、“原材料”、“發出商品”、“周轉材料”、“委托加工物資”、“生產成本”等科目的期末余額合計,減去“存貨跌價準備”科目期末余額后的金額填列。如此格式化的要求,不能很好地區分企業倉庫的實際庫存與在途物資,也不能很好地反映企業的性質,不能較完善地體現企業的價值。
4.財務報表附注繁瑣化?,F行財務報告包括財務報表和財務報表附注兩部分,其中財務報告居于主導地位,財務報表附注對財務報告起補充說明作用。由于現行財務報告模式固定化、財務報告各要素格式化,大量的財務報表附注涌現,主次不分,給使用者帶來了不少困惑。
(二)財務報告內容的不足
1.采用歷史成本計量不能很好地反映企業價值?;谥斏餍钥紤],企業大多采用歷史成本計量。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通貨膨脹日益嚴重,歷史成本已不能很好地反映企業價值。例如,企業購入一套辦公樓,2005年計成本50萬元,并按50年計提折舊,然而由于近幾年房地產的升值,歷史成本計量明顯已不能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價值。
2.人力資源等不能用貨幣化的信息沒有充分體現在財務報告中。由于人力資源等信息,不符合會計確認和計量的標準,無法用貨幣加以計量,因此,大多數企業沒有在財務報告中加以體現。然而,隨著信息化的發展,人力資源為企業創造的價值越來越大,缺少人力資源的財務報告已經無法反應企業真實的價值。人力資源等非貨幣信息在企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不容忽視。大量非貨幣信息無法體現,必將大大削弱財務信息的決策有用性,影響企業價值的評價,因此,人力資源等不能用貨幣化的信息應加以補充。
3.財務報告信息披露不夠及時。在信息化時代,有效的信息能為企業帶來大量的財富,而滯后的信息卻有可能使企業錯失良機?,F代企業每天都在運作,每天都有大量交易,然而,企業卻不能每天把企業有用的信息披露。企業都是每月底出當月財務報告,年度財務報告則要年度末四個月報出,當使用者得到某些信息時,往往已經滯后,影響使用者做出正確的決策。
4.財務報告中缺少非財務信息?,F行財務報告只根據企業具體業務反映企業的真實情況,而未能體現企業的社會責任等非財務信息。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責任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通過披露社會責任報告,使企業更加注意保護環境,維護企業的社會形象。這樣不僅順應了國家提倡的可持續發展,為國家做出了貢獻,也提高了企業自身的價值,為企業持續長久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只有具備了完整的社會責任報告,財務報告才能更加真實地體現企業價值。
三、IASB與FASB的財務報告改進成果借鑒
2008年10月16日,IASB(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與FASB(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聯合發布了《財務報表列報的初步意見(討論稿)》,2010年6月,IASB與FASB發布了征求意見稿之員工草案。 IASB與FASB作為財務報告的前沿研究者,《財務報表列報的初步意見(討論稿)》與征求意見稿之員工草案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鑒之處。
?。ㄒ唬┌唇洜I活動、籌資活動分類
為了打通各張報表之間的聯系,幫助報表使用者分析相同性質的活動對資產負債、盈利虧損以及現金流量的影響,資產負債表、利潤表以及現金流量表都統一按經營活動、籌資活動分類。統一分類模式的財務報告,打通了各報表之間的聯系,使其內部聯系更加緊密和清晰,可以更好地反映企業的真實價值,為使用者做出正確決策提供可靠信息。
?。ǘ┎捎霉芾矸ǚ诸?br/> 《財務報表列報的初步意見(討論稿)》提出按管理者意圖對企業活動分類,不同企業根據各自企業活動的特點分類,解決了財務報告各要素格式化的缺點,真正體現了“決策有用觀”與“受托責任觀”的結合,真實地體現企業的資產與負債,為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了更加有用的信息。采用管理法分類,更體現了交易的實質,從而可以更好地體現企業的真實價值。
?。ㄈv史成本計量與公允價值計量相結合
國際會計準則計量模式中已將“公允價值”作為主要計量模式之一,由于我國資本市場的不完善,把“公允價值”作為主要計量模式不太現實,然而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交易活動的日益復雜,單獨的成本計量已不能真實地體現企業的價值。因此,我國應在遵循謹慎性的前提下,有效合理地運用歷史成本計量與公允價值計量,更好地體現企業的真實價值。
四、基于企業價值下的財務報告改革建議
(一)基于外部財務報告使用者需求改進
1.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簡練化、及時化。財務報告作為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的重要反映,財務報告信息披露簡練化、及時化至關重要,繁瑣的財務報表附注,主次不分,影響重要信息的披露。中期、年度財務報告及時報出,更能提高信息的及時性與相關性,更好地反映企業現實價值,有利于外部財務報告使用者了解企業營運能力,對投資作出正確的決策。
2.非財務信息適當合理披露。隨著信息化的發展,非財務信息對企業的影響越來越大。企業自身文化、科技含量,人力資源等非財務信息對企業的發展尤其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一個擁有良好企業文化、高科技、高人才的企業發展前景是無法用貨幣來衡量的。非財務信息的適當合理披露,有助于外部財務報告使用者更加了解企業價值,為使用者長期投資指明方向。
(二)基于內部財務報告使用者需求改進
1.預測性財務報告及盈虧情況模擬應加以重視。從滿足內部財務報告使用者經濟決策角度看,財務報告偏重于歷史信息而缺乏預測性信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完整、更全面的財務信息更加重要,年度預算報告、月度預算報告以及盈虧情況模擬報告應當加以重視。根據公司具體情況,設定一定的假設條件,比如設定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應付賬款周轉率,在此假設基礎上編制年度及月度財務報告,并根據所做的年度報告預算,做出盈虧情況模擬報告。企業可以根據盈虧情況模擬報告及時了解企業的發展前景,估計企業的潛在價值,及時做出調整與改進。
2.對標分析有利于體現企業真實價值。每個行業都有很多企業,也有少數企業在此行業做的比較成功。公司可以在每年度末選擇一個在自己行業做的比較成功的企業作為母本,做對標分析。一個企業最關注的就是現金及損益,因此可以選擇現金流對標分析與損益對標分析。現金流對標分析可以分析企業的營運資金情況,對標母本的存貨周轉率、應收賬款周轉率、應付賬款周轉率,比較出對標差異,并做差異分析?,F金流分析還應對標母本分析收款、付款政策,做出差異分析。損益對標分析主要分析客戶來源與數量、員工效率、費用率,找出差距,做出差異分析。通過對標分析,正確估計企業價值,明確企業改進的方向。只有真正做好對標分析,才能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br/> 【參考文獻】
?。?] 高雯.國際財務報表列報模式改革及對我國的影響[J].財會月刊,2010(26)70-72.
?。?] 姚立杰,程小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研究的回顧和展望[J].會計研究,2011,(6):25-31.
[3] 李波,翟云萱,高建華.現行企業財務報告優化改進探討[J].財會通訊,2011(8):117-118.
[4] 劉玉廷.關于中國企業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持續全面趨同問題[J],會計研究,2009(9):6-9.
?。?] 李志愿.關于財務報告的改進建議[J].會計之友,2005(2):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