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職工持股在各國被廣泛應用于職工激勵機制和職工福利計劃中,但關于該計劃的立法和稅收政策各國均有所差異。文章通過對我國和國際上其他地區職工持股差異的比較分析,借鑒國際經驗,指出政府制定政策需從立法層面、稅收規定具體內容層面入手來促進我國職工持股的有效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職工持股; 稅收法律; 稅收優惠
引 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持續深化,各地區、各行業間的職工收入差距不斷擴大,據統計我國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是全國平均工資的18倍多①。企業內職工收入差距的擴大,嚴重影響企業激勵機制的建設,制約企業發展,影響社會和諧。為此,國家相繼出臺一系列稅制改革和稅收政策調整方案,例如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將個人所得稅免征額由2 000元調整至3 500元。此外,為盡快扭轉收入差距擴大趨勢,在2012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明確提出“要深化我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加大對高收入者稅收調節力度,嚴格規范國有企業、金融機構高管人員薪酬管理,努力創造條件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進機構公平”。這表明我國稅收政策調整方向旨在調節收入差距,具體方法就是鼓勵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擴大中等收入人群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職工持股,又稱職工持股計劃(簡稱ESOP),是一種使公司職工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員工受益機制,其作為一種職工福利計劃和職工激勵機制方式,被各國廣泛運用。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其被定義為一種新的職工福利制度,進入21世紀以來,職工持股被引入公司的激勵約束機制中,在上市公司以及一些地方國有企業中被廣泛運用,其主要實現模式是股權激勵,包括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和限制性股票等方式。現如今,隨著我國企業職工收入差距的擴大,職工持股作為增加職工財產性收入的一種職工福利計劃、作為一種有效的職工激勵方式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話題。如何有效利用職工持股來完善企業激勵約束機制,更好地留住職工,成為企業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而為有效幫助企業解決這一問題,利用政府稅收政策的調節機制將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方式方法。本文在對中外職工持股稅收政策進行比較的基礎上,分析我國現行稅收政策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借鑒國際經驗,對完善我國的職工持股稅收政策提出建議。
一、中外職工持股稅收立法比較
稅收政策是政府調控方向的指示燈,只有實現稅收政策的法制化,才能有效發揮政策的指導作用,保證政策的有效實施。國際上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關于職工持股的稅收政策都在法律層次給予規范,例如發達國家有美國的《稅制改革法》、《赤字削減法》,英國的《財政法》、《金融法》,加拿大的《員工投資法案》,愛爾蘭的《金融法案》等,發展中國家有埃及的《資本市場法》、匈牙利的《XLTV法案》等都有關于職工持股的稅收法律規定。
在我國,關于上市公司的職工持股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是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以及其他政府部門下發的文件,如《關于上市公司高層管理人員股票期權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40號)、《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權激勵有關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函[2009]461號)、《財政部、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關于規范金融企業內部職工持股的通知》(財金[2010]97號)。此外,某些地方政府也對地方國有企業職工持股稅收問題做出具體規定,如《深圳市國有企業內部員工持股試點暫行規定》、《江蘇省國有企業內部職工持股暫行辦法》和《浙江省國有企業內部職工持股試行辦法》等。
二、中外職工持股稅收政策比較分析
(一)鼓勵企業和職工參與職工持股的稅收政策
國際上關于職工持股的稅收法律規定主要是鼓勵企業和職工廣泛參與。具體而言,就是政府對參與職工持股的公司和職工給予一定的免稅、減稅或者緩征稅收的優惠。在這一方面,美國和英國的相關規定比較完善,為鼓勵企業廣泛實施職工持股,美國1976年的《稅制改革法》規定只要公司用于職工持股計劃的資金超過其總合法投資額的1.5%就可以在減免10%投資稅的基礎上再減征1.5%;1984年的《赤字削減法》規定如果獨立公司業主出售公司30%以上股份給本企業職工,并將其出售收入在規定期限內用于再投資其他公司股票的,可獲得延遲交納股票銷售所得稅的優惠;1986年的《稅制改革法》規定對信托基金用于償還職工持股的貸款紅利可減免稅收,這實際上減少了公司的貸款成本,節約納稅。為鼓勵職工廣泛參與,美國法律規定職工因持有職工股所獲得的股本和紅利在提取使用前免稅,對于出售股份收入轉入退休基金的也免稅;英國1984年的《財政法》規定,通過股票購買權所獲得的收益,可以給予免稅優惠;英國1980年的《金融法》規定公司和職工在簽訂股票儲蓄計劃合同后,儲蓄期滿,職工可以獲得免稅紅利;加拿大某些省份規定對于職工購買本公司股份獲得的收益可給予最多40%的稅收抵免優惠,此規定適用于公司所有職工。
我國關于職工持股的稅收政策,從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等下發的文件(以下簡稱部門文件)看,除對職工持有的境內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行權后的轉讓所得暫不征稅外,基本上沒有稅收優惠,但個別地方法規對職工持股有一定優惠政策。部門文件規定無論參與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限制性股票的職工,均應繳納個人所得稅。與部門文件相比,個別地方性法規②給予了地方國有企業職工持股一定的稅收優惠。如,江蘇省“鼓勵職工將應分得的紅利全部留在企業增加投資、擴大股本”;安徽省和浙江省“鼓勵職工將紅利留在企業增資擴股,對紅利用作再投資入股的,暫免征個人所得稅”;深圳市、甘肅省規定經營困難的公司在實施職工持股過程中,經政府有關部門批準,員工股的分紅可享受稅收的優惠政策,甘肅省還規定“股份制企業用資本公積金轉贈個人的股份免征個人所得稅”。另外,對于實施股權激勵的公司,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收購自身股票并將股份獎勵給職工的,用于收購的資金應當從公司的稅后利潤中支付”,回購公司股份所需資金不能稅前扣除,實施職工持股并未給企業帶來稅收上的優惠。
(二)支持第三方金融機構介入職工持股的稅收政策
職工持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其資金來源,對于某些企業或職工來說,若由其一次性全部支付這筆資金,具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某些國家利用稅收優惠鼓勵企業以外的金融機構介入,以減輕職工購股資金壓力。例如美國1984年的《赤字削減法》規定金融機構因發放給職工持股占公司股份30%以上的公司的貸款,所獲得的利息收入的50%可以免交聯邦所得稅;美國1986年的《稅制改革法》規定金融機構為貢獻金分配于職工賬下不到一年的公司提供的貸款利息收入,可獲得稅收減免優惠。
在我國,法律規定職工持股的資金由職工個人承擔,企業不得為職工認股資金提供借款或墊付,也不得為其貸款提供擔保③,因此,既使職工因認購本公司股份而向金融機構貸款,企業也不能給予任何的資助,金融機構也不能獲得任何的稅收優惠。
(三)促進職工持股持續實施的稅收政策
為促進職工持股的持續實施,防止職工購股后集體大幅度減持本公司股票,進而給公司股價帶來大幅度波動,發達國家相關法律在對參與持股計劃的職工提出特定要求的同時,還利用稅收政策鼓勵職工長期持有本公司股票。例如美國1986年《稅制改革法》規定:對于59.5歲以前從職工持股計劃中退出的職工,要加征10%的所得稅;英國1978年的《金融法》規定:若職工所持股份由公司托管三年,職工以股份形式分享的利潤,可以免交收入稅,1980年政府對該法令作了適當補充。
我國的職工持股由于發展時間較短,實施環境也與發達國家有所差異,曾一度出現暫停職工持股計劃實施的現象,因此,更無關于鼓勵職工長期持股的稅收規定。
三、完善我國職工持股稅收政策的建議
由以上分析來看,我國的職工持股無論是在立法層面還是稅收具體規定內容層面,與發達國家的稅收政策存在顯著的差異。在我國,由于職工持股涉及面廣,實施環境也比較復雜,需要對我國的職工持股稅收政策進行有效的規范,以促進我國職工持股的廣泛推廣和應用。
(一)從職工持股的法律層面
我國現行關于職工持股的稅收政策立法層次較低,為此,應該對一些已經相對成熟的稅收條例及在地方企業試點實施過程中相對有效的稅收規定,通過必要的立法程序使之上升到法律層次。在通過法律法規對職工持股具體實施辦法進行制度上規范的同時,相應的稅收政策也須配套出臺。其中,可以借鑒美國和英國關于職工持股計劃法律規范的內容,以稅收法律和證券法律為主線,建立一套完善的職工持股法律制度,在進一步完善現有關于股權激勵的相關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增加關于內部職工持股的法律規定。
(二)從職工持股稅收政策的具體內容層面
1.重塑稅收政策重點,鼓勵企業和職工廣泛參與職工持股計劃
與國外相比,我國國家層面的職工持股稅收法律主要立足于規范職工持股的納稅環節問題,缺乏明確的稅收優惠引導,目前僅有五省市的地方法規對職工持股給予某些相似但不盡相同的稅收優惠。為有效推廣職工持股的應用,需重塑稅收政策立法重點,注重通過稅收優惠來鼓勵企業和職工廣泛參與該計劃。為此,稅收立法需以參與持股各方的利益為基礎,增加對職工持股制度特殊的優惠政策。借鑒我國地方性法規,在稅法中增加如下規定:對于職工從企業獲得的紅利留在企業增資擴股的,可免交個人所得稅;因持有職工股所獲得的股本和紅利在提取使用前免交個人所得稅;對實施職工持股的企業,可以考慮對企業拿出自有資金為內部職工購買股票的,在一定比例范圍內準予稅前扣除。
2.建立支持第三方金融機構介入職工持股的稅收政策
持股資金來源一直是各國職工持股面臨的一大問題,我國現行的職工持股模式中,雖然沒有明確規定金融機構不得對參與職工持股計劃的職工給予資金借貸,但以銀行信貸作為職工持股資金來源,在政策和實踐中均存在明顯的障礙④,這與國際上對金融機構提供貸款給職工持股計劃的規定大相逕庭。為此,借鑒美國和英國的相關稅收規定,修改某些政策法規,在為職工持股提供信貸支持的同時,利用稅收優惠,支持金融機構介入企業職工持股計劃,對以低息貸款方式支持職工持股計劃的金融機構,其利息收入給予某些稅收減免優惠。
3.建立鼓勵職工持股持續實施的稅收政策
對于企業而言,實施職工持股面臨的問題之一是職工集體大幅減持本公司股份,國際上的普遍做法是利用法律規定規范職工持股具體期限,同時利用稅收的優惠政策鼓勵職工長期持有本公司股份。為此,可以借鑒國際經驗,對于在持股期限屆滿后繼續長期持有本公司股份獲得的股息收益,可以給予稅收減免,降低這部分股息收益的稅率。同時,為鼓勵職工持股的持續實施,在建立鼓勵職工長期持股的稅收優惠政策的同時,還需建立鼓勵企業持續實施的稅收優惠政策,例如對持續有效實施職工持股的企業,其股息紅利支出可以在一定比例范圍內給予稅收減免優惠。
【參考文獻】
[1] 袁樺,董登新.美國雇員持股計劃的發展歷程與現狀分析[J].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31-42.
[2] 杜小勇.論員工持股的理論淵源與法律制度的完善[EB/OL]北大法律信息網http://article.chinalawinfo.com/Article_Detail.asp ArticleId=47360,2009-5-13.
[3] 柳可白,王玫,閻春芝.當代工人階級地位與作用[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7:313,324.
[4] 張維.我國企業員工持股金融稅收法制建設研究[D]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5]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熱點與對策.2008-2009年度財政研究報告(上)[R]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0:644-660.
[6] 柳國炎.國外員工持股制度的比較與借鑒[J].上海企業,2001(8):16-20.
[7] 張志翼.完善我國的職工持股制度[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