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時期,籍書就以“入”和“出”來記錄經濟的出入情況。發展到后來,朝廷專門設立“天官”、“司會”等官位來管理各種經濟計量。唐宋時期,已經發展出了流水賬以及“四柱結算法”。到了近代,會計人引進了復式記賬法。隨著新中國的成立,會計人有了自己的法律——《會計法》。計算機的發展,促進了會計電算化,經濟環境發展和差異化的出現,使得會計計量模式也出現了多樣化的發展。
在國外,會計的工作最早出現在公元前18世紀的古巴比倫王國。到了12、13世紀,在熱那亞、威尼斯的發展較快的城市出現了借貸記賬法。16世紀會計學院成立。1973年,國際計量準則委員會成立。
一 會計計量模式在經濟環境中的運用
1.經濟環境
經濟環境可以分為內部經濟環境和外部濟環境。一個經濟體在國內的經濟環境和國外的經濟環境所面臨的問題是不同的。不同計量屬性在不同經濟環境中所反映出來的財務成果和經營現狀是有所差異的。由于經濟環境是在不斷變化的,會計計量屬性也不斷變遷,由原來的單一計量向多種計量屬性并存發展。自19世紀70年代以來,各國的會計職業界就對會計計量的框架的概念進行研究。從而確立了歷史成本計量為主、多重計量屬性并存的格局。
2.現行經濟環境下會計計量規范及存在的問題
《關于編制和呈報財務報表的結構體系》中,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就三個方面對會計計量進行了論述,提出了歷史成本計量在會計計量中使用的重要性,同時其他計量屬性配合使用。從現行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來看,除了引入概念框架規范的四種計量基礎外,還引入了許多其他計量基礎,尤其是公允價值計量成為重要計量基礎。
新的計量屬性的出現并未進入計量規范,使得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規范的計量原則與概念框架之間出現了不一致。概念框架的確立,使得新的會計計量形勢在不斷變換的經濟環境中不斷出現新的問題。各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不一致,不利于國際會計的協調與趨同。
公允價值計量在各個領域的運用同樣備受爭議。公允價值的概念在不同的地區就有不同的定義,在不同的經濟環境,市場的多變性、復雜性和缺乏操作性,使得公允計量一直備受爭議。
3.會計計量模式的努力方向和趨勢
為會計計量提供概念基礎,明確計量目標,提供評價標準。各國計量概念框架的不一致阻礙了會計的發展,現今無論是美國還是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都在為計量問題努力的工作。毫無疑問,從概念框架方面能夠統一理念,將會大大的改善會計計量發展的現狀,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大的推力。但是經濟環境的多變性,會計計量的復雜性,都使得會計計量的統一十分困難。如何避免這些問題,會計的發展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為公允價值計量的應用提供指南。如何在使用中確定公允價值,已經成為會計領域的一個課題。明確公允價值究竟應當是投入價值還是脫手價值十分重要。加大對公允價值的應用研究,改進金融工具的公允價值計量。每逢經濟危機,財務會計計量屬性都會受到考驗,隨之就會出現新的計量屬性,但是這些屬性沒有在長久的經濟環境中實驗考證,我們不應該完全否定,也不易擴大它的使用范圍。在非活躍的經濟市場條件下,改進金融工具計量。在相關可觀察市場數據或對可觀察參數進行顯著調整的情況下,相關會計監管部門應該對會計計量屬性進行實用價值技術評估確定。
改進金融工具的分類和計量:一是將金融工具分類,按照公允價值計量的金融工具和按照攤余成本計量的金融工具作為兩種計量基礎;二是保留公允價值選擇權;三是簡化嵌入衍生工具的會計處理;四是要求對所有者權益投資以公允價值計量,但公允價值變動可選擇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知識一經選擇不得變動。
二 會計計量模式
1.會計計量及構成要素
計量是會計活動中描述客體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方法,用一定的方法和準則,通過數字、符號等單位描述被計量對象之間的關系和范圍、規模,其實質就是用直白的方式表示計量對象的信息。
會計計量是指為了在資產負債表和收益表中確認和計列財務報表的要素而確定其金額的過程。在國際會計行業里,會計人通常認為會計計量一般由三個主要計量要素構成。計量尺度、計量單位和計量屬性是會計計量的三個主要構成要素。貨幣、實物和勞動三種量度是計量時通常采用的標準量度。所謂計量單位,就是在會計計量過程中描述計量要素所采用的單位,通常是指貨幣單位。計量屬性又稱計量基礎,是指被計量對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現形式。
2.主要會計計量屬性評價
歷史成本計量、現行成本計量、現行市價計量、可實現凈值計量和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計量是會計計量的五個屬性。歷史成本計量是取得資源的原始交易價格,具有很強的可靠性和客觀性,但是其局限性同樣很明顯,當價格變動或者通貨膨脹時,難以揭示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現行成本計量又稱現時投入成本,這種計量屬性可以避免價格變動引起的虛記收益,但是這種計量屬性會因為與原有資產無法吻合而影響信息的可靠性;現行市價計量能夠有效評估企業財務的應變能力;可實現凈值計量能夠反映預期變現能力,但不適于所有資產;未來現金流入量現值決策的可靠性較差。
三 結語
進入新世紀,世界經濟環境不斷變換,經濟發展波動不斷,網絡的出現使會計計量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各種計量要素的組合使用越來越多,世界范圍內,各國會計計量單位的合作、探討也會越來越頻繁,會計發展將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傳統的會計計量會受到嚴峻的挑戰。現行國內外的會計準則中,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的運用越來越多。公允價值計量的優勢將會最大化的體現,未來的會計計量模式應該成為什么狀態成為新的討論話題,會計計量模式變革成為必然。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對會計計量模式在新的經濟環境下所遇到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并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了簡要的探析。針對我國目前的經濟環境,以及會計計量模式的運用,提出了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