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工作特沒勁?碰到問題就頭疼?經常有辭職念頭?被領導罵也無動于衷?感覺自己如行尸走肉?注意!這正是職場“木乃伊”的典型癥狀。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年復一年地機械操作,越來越多的職場中人開始疲乏,甚至是厭煩。這種“木乃伊”想法,不僅害人又害己,而且浪費自我青春,耗費公司供養……到底,職場“木乃伊”怎樣才能“復活”呢?
“木乃伊”的一天
上午9時30分,張婧正對著日歷上已打過紅叉的“1月1日”發呆。元旦一過,她來這家房地產公司就滿6年了。此時,辦公桌上堆滿了銷售方案。經理扔給她這些任務時已發話:“下班前交給我!”可她卻沒有工作的沖動。
想起剛來時,任務下來她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那時領導的表揚天天有,她的工作熱情也持續高漲。可6年來,職升了一級,工資也漲了幾百,而她卻覺得越來越沒勁了。每天早上都不想去上班,見到那些千年不變的市場調研和報表就頭疼,離下班還差兩個小時就不由自主地倒數,想到周末心情就倍好……好幾次,辭職的念頭差點成了行動。
下午15時,她伸伸懶腰,環顧周圍,想找點八卦聊聊,可——右邊的小麗正對著電腦屏幕發呆,一副生活無味的表情;左邊的莎莎正專心致志地抹指甲,眼珠子都不帶轉的;還有后面的阿文,正接著今天的第11個電話,聊得正歡……張婧還是決定扎進自己的銷售方案,可她卻開始昏昏欲睡了……
“木乃伊”要復活
最近,公司竟然開始了新一輪升職考核。張婧終于來了點精神,6年來她的業績一直不錯,而職僅升了一級,沒有功勞也有苦勞!更可喜的是,經理居然在考核公布前一天把她叫進了辦公室:“這次考核后,你要好好干,公司還是很看重你的。”
然而,本以為要“復活”了,卻是“晴天霹靂”:公司居然從北京總部調來一位新生骨干擔任銷售總監。張婧不服,跑去找經理理論:“我來公司已經6年了,讓一個沒有經驗、沒有資歷的人領導我,怎么開展工作?”經理語重心長地說:“本來這個職位應該是你的,但你頭幾年業績不錯,這幾年卻沒見起色,反而有下滑。所以總部決定……”張婧這才意識到自己“木乃伊”病癥有多嚴重!張婧決定,不能再這么渾渾噩噩地混職場了。經過這次“升職事件”,她為自己總結了多條“木乃伊”復活心得:
首先,重新啟動6年前的職場階段規劃:一階段一目標,可保證最基本的工作熱情。但她并沒給自己一個明確的“職位”目標,而是更看重潛在資本的積累:經驗、見識和能力。試想這些年,自己能在這枯燥的崗位上,用心積累職業資本,現在又何悔錯失升職良機?
其次,在枯燥的工作中尋找新“趣味”。自從給自己定了目標,再工作時也認真多了。這一認真,她倒發現原來自己的工作能力還是不錯的,幾個銷售方案半天就能搞定。但她發現自己做的方案大多類似,缺少新意。她估計:經理瞄一眼就能看得出“這是張婧做的”。于是,她開始尋找新構思、用新思路去制訂方案。沒想到越研究,越來了興趣。原來枯燥的工作,也能被挖掘出“新趣味”。果然是,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再次,在生活中平衡“木乃伊”情緒。工作中的枯燥、煩惱、消極也容易被帶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尋找快樂與好心情,對平衡“木乃伊”情緒很有幫助。前幾天,休年假回來的詩詩似脫胎換骨,“外面的世界真好啊!不過玩了這么多天,也讓我感覺‘能工作真好’!”這讓張婧對年假也開始有了想法。
最后,盡快跳離“木乃伊”情緒。想當初自己本是一個積極熱情的姑娘,不知何時就成了周遭“麻木不仁”同事中的一名。對此,張婧專門關注起那些積極性持高的同事,再感覺自己消極、抱怨或心里不快時,就向這些同事求經。此外,經理對于這次她未能升職的事也略有歉意,倒正好被張婧“利用”以排除“木乃伊”情緒。她相信,自己在職場上一定有重新“發光”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