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們稚嫩的心靈需要父母最精心的呵護,當他們沒能獲得足夠的關注時,就有可能出現腹痛、尿頻等緊張性行為。父母們如果對此不了解,不僅找不到病因,還有可能在治療上走彎路。
咬指甲
趙莉的兒子已滿5歲,他從小就有咬指甲的習慣,有時咬得大拇指甲都出血還在咬。不管趙莉夫婦怎么打罵也沒改正,在孩子手指上涂苦味藥也沒見到效果,讓夫婦倆十分煩惱。
醫生解析
咬指甲是學齡前兒童最常見的不良行為。4~6歲兒童仍有咬指甲癖者占7%左右,值得家長引起高度重視。嬰兒生理上有吮吸要求,常自吮手指,這種行為多隨年齡增長而消失。有少數學齡前兒童因未獲父母充分的愛而精神緊張、恐懼焦急,孤獨時便吮拇指自娛,尤其是在疲勞、厭倦或受到成人懲罰時出現吮手指的幼稚動作。學齡兒童咬指甲發生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如繁重的作業,看驚險的影視片,經常受父母責備打罵,父母離異,家庭不和等因素,使其長大后依舊不能戒除獨自讀書或玩耍時咬指甲的行為。
應該指出,咬指甲對孩子身體發育一般是無害的,4歲以前勿須治療;4歲以后對不經常或僅在夜間發生者,也勿須治療;對于4歲以上咬指甲頻繁者必須治療。正確矯正方法是:家長要多關心愛護這類孩子,與他(她)們在一起玩耍、捉迷藏、講故事,盡可能消除其抑郁孤獨心理;當孩子咬指甲時應將其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物上;家長應告訴咬指甲是一種不良習慣,長期咬指甲可影響牙齒、牙齦及下頜發育,致下頜前突,齒列不齊,妨礙咀嚼,注意切勿打罵諷刺孩子,使之產生自卑心理。
反復發作腹痛
李建利的兒子嘉嘉7歲了,聰明活潑。李建利對孩子有很高的期望,每天忙著帶他上各種興趣班。可最近一段時間,嘉嘉常說自己肚子痛。可到醫院檢查,醫生又說沒什么問題,驗大便也說沒有寄生蟲。幾次三番后,李建利索性帶孩子到市里的大醫院做了一次全身檢查。最后,醫生告訴他,孩子是屬于功能再發性腹痛,與嘉嘉的神經緊張有關。
醫生解析
功能再發性腹痛是指兒童在3個月以內至少有3次的腹痛發作。其臨床特點如下:多見于5歲以上兒童,頻發于10~12歲兒童。此類患兒性格憂郁,情緒緊張,渴望愛護;腹痛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