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17日,城口縣修齊鎮興華村。
一大早,養雞專業戶黃幫榮就在自家雞舍忙活起來。他把一只只雞裝進筐,等待山地雞公司上門來收購。
“你們家這次出欄幾千只雞,收入又是好幾萬元喲。”前來幫忙的村民說。
“多虧了村里的產業黨支部帶動喲,不然我哪里做得大嘛。”黃幫榮笑呵呵地說。
黃幫榮所說的“產業黨支部”,只是城口縣創新黨組織設置的縮影。
作為一個農業大縣,城口縣因地制宜,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把特色產業做得風生水起。
支部建在產業上
2011年3月,春寒料峭。
修齊鎮花坪村黨支部書記章曉鴻琢磨著發展幾戶山地雞養殖戶。
“動員誰來領頭呢?要是失敗了,萬一血本無歸該怎么交待!”章曉鴻心事重重。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章曉鴻決定先做自己弟弟章世偉的工作。
一陣寒暄后,章曉鴻拿出準備好的資料,向弟弟講起了山地雞養殖情況。起初章世偉還饒有興趣地聽,可一聽說要自己帶頭養殖時,立馬搖頭說:“這個我不得養哦,以前搞的花樣多了,哪樣賺到錢的嘛!”
“這次不一樣,縣上提供了技術支持,還同重慶主城區的大公司簽了合同,保證沒問題!”
“我還是看一下再說,這個不穩當!”
章曉鴻準備了幾天的說服計劃,就這樣結束了。親弟弟都不同意,換了別人也指定不行。
正當章曉鴻一籌莫展時,鎮黨委書記蔡芝雪給他支了招。
“為了發展壯大山地雞產業,鎮黨委建立了一個山地雞產業黨支部,你不妨也發動村里的黨員加入進來,讓黨員來帶頭,這樣就容易得多。”一語驚醒夢中人,章曉鴻如獲至寶。
為了穩妥起見,章曉鴻請來鄰村的養殖大戶跟村里的黨員一起開座談會,談養殖經驗、疫病防治、經濟收入。會后,一些黨員心動了,嘗試養起山地雞。
見時機成熟,章曉鴻又鼓勵這些黨員把組織關系轉入山地雞產業黨支部。
山地雞產業黨支部由鎮黨委直接領導。“現在開組織生活會,大家共同語言多得很,你不按時召開,黨員們還要催你!”產業黨支部書記林付權說。
一年過去了,花坪村已形成以林付權等一批黨員為首的山地雞養殖大戶,年產山地雞兩萬多只,產值70余萬元。
在今年的產業發展大會上,章曉鴻信心滿滿地向鎮黨委、政府報告了花坪村的產業發展情況。章世偉也纏著哥哥,要求加入這個產業黨支部。
一時間,產業黨支部成了城口縣的“香餑餑”,很多農民黨員都要求建立產業黨支部。目前城口縣已建立生豬、金銀花、魔芋、干果等各類產業黨支部37個,吸引1083名黨員參加。
聯合支部“焊接”產業鏈
2011年的一天,厚坪鄉政府辦公樓門前。
“給我出來!出來……”紅色村100多名村民堵在鄉政府大門前。
原來,紅色村大面積種植的桔梗收獲了,市場價格卻大幅跌落,從以前的每斤五六元跌到不足一元。
“簽了合同的,就要按照合同價收購!”農戶們紛紛把自家的桔梗運到合作的渝桑公司,要求公司按合同價收購,可公司收購人員卻始終不露面。
“當初是鄉政府叫我們種的,公司也是政府引進來的,我們不找公司,找政府去!”就在雙方僵持不下時,有人提議。農戶們一哄而起,集體去找鄉政府討個說法。
100多人集體到鄉政府討說法,這在厚坪鄉還是第一次。
面對群情激憤的群眾,鄉黨委、政府立即派出調解組,組織農戶代表和公司方座談,大家一起商討收購價格。經過充分協商,最終公司與農戶達成了一致意見。一場糾紛總算平息了下來。
糾紛平息了,可以后怎么辦,桔梗產業如何發展?這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鄉黨委經過商議,決定總結以前將支部建立在產業上的成功經驗,探索將黨組織建立在更廣闊的產業鏈上,在村和公司之間成立聯合黨支部。
在縣委組織部的指導和協助下,聯合黨支部很快成立。支部活動室建在村里,并推選出紅色村黨支部書記為聯合黨支部書記,渝桑公司黨支部書記為副書記。日常活動以黨小組為單位,按季度召開聯合支部組織生活會,大家一起根據市場價格制訂合理的收購價格,及時征求并研究農戶和公司提出的意見。
聯合黨支部的成立,有效打破了領域界限,凝聚了黨組織和黨員的力量,助推了產業發展。現在,城口縣在村企之間建立的聯合黨支部已有23個。
城鄉支部對接助推產業發展
2012年3月13日,雙河鄉厚樸園村迎來幾位常客。
“楊老師他們來了,把你們那些有問題的山地雞捉來!”村支書通過村里的大喇叭不停地通知村民。
不一會兒,村活動室擠滿了人。
“今天,我著重給大家講的是春季山地雞疫病防治……”這幾位常客是城口縣農委的技術指導員,專程來給村民上課。
這種場面,在雙河鄉厚樸園村已不是第一次出現,村民對這些老師也早已耳熟能詳,這些都源自城口縣委廣泛開展的城鄉支部對接活動。
為了把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資源帶進農村,城口縣從2008年以來,按照自愿結對和組織安排兩種形式,全面實行城鄉支部對接,幫助農村制訂發展規劃,協調致富項目,落實幫扶資金,解決實際問題。
2009年,雙河鄉厚樸園村黨支部與城口縣農委黨支部結成了對子。
城口縣農委黨支部了解到厚樸園村因地處偏僻,產業發展滯后,農民收入主要靠勞務輸出后,決定利用自身優勢定期向村民傳授山地雞、中蜂養殖技術。
一年過去了,現在不僅厚樸園村發展養殖大戶十余戶,而且帶動了整個雙河鄉的山地雞養殖。
到今年初,城口縣已有237個機關和企事業黨支部同237個農村黨支部結為對子,指導基層制訂發展規劃152份,協調致富項目412個,落實幫扶資金150多萬元。
“事實證明,將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不僅能夠創新基層組織的設置方式,而且能夠激發黨員的活力,促進產業發展。對于城口這樣的農業縣來說,依托黨組織的創新促進產業發展,從而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可以說是一條捷徑。”城口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吳立明充滿信心地說,“城口將建立181個產業黨組織,讓充滿活力的產業黨組織真正成為拉動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渝中區:“樓宇黨建”全覆蓋
針對商務樓宇中“兩新”組織眾多、黨員比較分散的現狀,渝中區依托商務樓宇,積極創新樓宇黨組織設置,實現在樓宇內黨的工作和組織的全覆蓋。
一是依托龍頭企業單獨建。依托樓宇內黨員集中、管理規范、業主認識度高的龍頭企業,單獨建立黨組織。目前,已經在金夫人、國貿豪生、千葉眼鏡等龍頭企業單獨建立了黨組織。
二是依托龍頭企業聯合建。以龍頭企業黨組織為主,吸引其他不具備單獨組建條件的單位按照就近就便、利于活動開展的原則建立聯合黨組織。
三是依托物管單位建。發揮樓宇物管單位情況熟、人員清的優勢,以樓宇為單位,依托物業公司建立聯合黨組織11家。
巫山:“支部+勞務站+公司”勞務黨建模式
巫山縣是全國勞動力輸出示范基地縣。近年來,巫山縣在圍繞勞務抓黨建、抓好黨建促勞務上大膽探索,率先在新疆烏魯木齊市建立“支部+勞務站+公司”勞務黨建新模式。
一是創新設置。以“支部+勞務站+公司”模式,依托巫山駐新疆勞務開發服務站,將基層黨組織建在勞務產業鏈上,依托支部抓協調。
二是服務維權。通過開通農民工服務維權熱線電話、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宣傳勞務維權政策。
三是創業者聯動。充分利用各種陣地,采取聯席會議骨干培訓、工地送學、上門幫學、巡回宣講等形式,加強對流動黨員和農民工的教育培訓,讓外出務工人員自覺遵紀守法,樹立和維護良好的“巫山人”形象。
重慶建工:支部建在項目上
在服務項目建設的實踐中,重慶建工集團創新“支部建在項目上,攻堅克難黨員上”的黨建組織形式,實現了黨建和實際工作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一是支部建在工程項目上。按照“哪里有項目,哪里就有黨的組織”的原則,以具體工程項目為依托,建立項目管理部黨總支或黨支部,搶占項目工程建設的黨建制高點。
二是延伸組織覆蓋面。針對具體項目,建工集團根據黨建目標和工作重點,向所屬各個工程單位延伸黨建網絡,實現了黨組織對項目的全覆蓋。如在富士康重慶科技園二期工程建設過程中,建工集團就在參建的十家單位中同步設立了七個黨支部。
三是依托組織設置黨員崗位。項目黨總支或黨支部在下級黨組織設置青年突擊隊、青年安全監督崗,在各工程重點部位設置了黨員示范崗,嚴格把好安全質量關,將責任落實到黨員身上,做到了“關鍵崗位、關鍵工序、關鍵環節、關鍵時刻”都有黨員的身影。
梁平:“1+1+X”助推“兩新”黨建
梁平縣有1082名“兩新”組織黨員。為幫助他們建“家”,梁平縣創新黨建模式,采取“1+1+X(一個黨建工作指導站、一個行業黨組織,若干個“兩新”組織)區域化黨建構架,讓“兩新”黨員全部找到了“家”。
組織聯建。對于同一類產業群的“兩新”組織實行“合作經濟組織+黨組織”模式,跨鄉鎮(區域)組織聯建。針對特色產業,依托全縣“兩新”黨建示范單位建立聯合黨委。比如,龍灘梁平柚協會黨支部,整合虎城鎮、和林鎮、大觀鎮等鄉鎮的柚子專業合作社黨支部,組建了梁平柚專業合作社聯合社黨委,隸屬縣供銷社黨委。
統籌共建。對于行業特點不明顯、歸口管理不確定或因各種原因不能建立或暫時不具備建立的,實行統籌共建。通過“商會+黨組織”、“村企+黨組織”等方法,把黨建工作延伸到分散經營的規模以下非公企業、商業網點、個體攤點中的黨員。全縣建立村聯合黨總支78個、聯合黨委3個、社區黨委10個、聯合黨支部2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