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少才有多
在管理經驗交流會上,一位企業家這樣分享——
我把職場分成什么都不懂、初級主管、中級主管、高級主管、老板五個階段,我在每一階段練習一件事。
我剛畢業時,什么都不懂,練習的事是:少不多是——就是從不問公司任務有多困難,只問自己如何去完成。一練習,自己就快速地成長。
我變成初級主管后,練習的事是:少說多聽——就是可以聽時絕不開口,學習如何掌握重點與分析邏輯。一練習,就學會了講話只講重點的智慧。
我成為中級主管后,練習的事是:少我多你——就是多想別人少想自己,凡事以別人角度來想。一練習,就培養出了雅量。
我成為高級主管后,練習的事是:少舊多新——就是盡量不做已經成功做過的事。一練習,就常有新創意誕生。
我變成老板后,練習的事是:少會多讀——就是把自己當成是什么都不會的新人,放空自己多閱讀。一練習,各方面變得更加完滿。
我管理的智慧,就源于怎么做人!
(摘自《農藥市場信息》 陳兆金/文)
你就是公司
你就是公司——這是惠普公司一直秉持的管理哲學。
惠普有一個傳統:設計師正在設計的東西,全部擺在辦公桌上,員工可以隨時進來擺弄,甚至可以對這些正在發明的東西百般挑剔。
惠普公司執行總裁說:“最接近生產流程的人,也最適合來解決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有人去惠普一家工廠參觀,見有位工人熱得滿頭大汗,便問:“為什么電風扇不朝人吹而朝著機器吹?”
工人回答:“不能讓機器蒙上灰塵,所以要朝機器吹。”一件小事,便可看出員工與公司間的心心相印。
每個人都想通過施展才干來突出自己。惠普公司正是把握了員工的這個心理,把每個人的能動作用都提到“你就是公司”這樣一個最高境界,使得員工與公司一條心。
(摘自《大經貿》)
壞鐘表一天也會對兩次
秘魯有家叫“攜手者”的手套工廠,愛招用刑滿釋放人員做員工。
有人擔心這會造成工作秩序混亂。但相反,工廠卻秩序井然。
朋友問廠長何塞。
何塞說:“鄉村里喂的雞多喜歡在沙堆里嬉戲,它難道不怕病菌上身嗎?恰恰相反,小雞這樣做是在用泥土給自己洗澡,讓浮土和沙粒帶走病菌。有時,看似‘是’的東西不一定是‘是’,看似‘否’的事物也不一定是‘否’。”
朋友若有所悟。
何塞接著說:“有一句話說得好,即使是壞掉的鐘表,一天也會對兩次。永遠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這些‘有傷’的年輕人經過了‘傷痛期’,意志會更堅定!”
作為管理者,要多給犯錯的員工一些機會——他們更加懂得感恩。
(摘自《寫給天空的情書》 李丹崖/文)
選才選特質
我任一家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時,要找一個助手。公司有不少人選,但卻很少有人能證明,他們擁有打造一流人力資源部門必備的個人特質。
這時候,我遇見了梅根——她剛從文學院畢業。
梅根完全沒有人力資源工作經驗,但她具備以下特質:14歲就開始打工,擁有絕不退縮的進取精神;在她念大學之前,嘗試過幾次微型創業;你絕對看不出來,她出身豪門(她和另兩位女性同住一間公寓,以求能自立更生);她冰雪聰明、懂得自我激勵。
因為這些特質,我選擇了她。五年后,當我離開公司時,她已具有足夠能力接任我的工作了。
我一直深信,人只要具備某些特質,指向他們可以成功擔當某項職務,就能通過訓練達到目標。
出色的主管,就是要根據個人特質挑選員工,而非根據技能或經驗。
(摘自《易友》 瑪圖森/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