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5日,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交易大廳。
“1488萬元、1948萬元、1968萬元、2008萬元……”人們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廳電子屏幕上不斷跳動的數字。
這里正在進行“江北區唐家沱鐵山坪林場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司法拍賣會,經過100次報價、19分鐘的白熱化競價后,數字最終定格在2008.48萬元。
這場拍賣,標的物增值額為1530萬元,增值率達到319.76%。
現場并沒有拍賣師主持,交易方式完全通過互聯網電子競價系統完成。
這種嶄新的司法拍賣方式,源于2009年4月重慶啟動的陽光司法拍賣改革。
司法拍賣頑疾
2006年3月的一天,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對原重慶奧妮公司位于江北區大石壩的“三工場”地塊進行拍賣。
奧妮公司的員工早早地來到拍賣現場,等待拍賣會的舉行。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這起司法拍賣發生諸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拍賣公司拒絕其他競買人參加;“三工場”土地是公司于1997年購買的,購置和整治成本達到5500萬元,但經過近十年時間,拍賣價只有3710萬元……“成交價這么低,這怎么可能?”土地被低價拍賣的事實,引起員工的不滿。
這一幕僅僅是司法拍賣亂象的一個縮影。
傳統的司法拍賣,都是由法院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拍賣機構進行。這種方式存在很多弊端,比如一些拍賣機構泄露競買人信息、限制競買人參與;在拍賣公告中故意壓低或抬高拍賣參考價;拍賣信息公開程度不高,公示范圍不廣,在節假日期間或在非主流媒體上刊登拍賣公告……從競買人看,圍標、惡意串標、職業控場、黑惡勢力參與等現象并不鮮見。
這些一直是困擾我國司法拍賣的頑疾。司法拍賣中的暗箱操作,不僅不利于涉訟資產處置,更是嚴重影響社會風氣。
構建“防火墻”
2009年初,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
一份重慶司法拍賣統計資料擺在履新不久的院長錢鋒面前:2005年至2008年,重慶每年約有3000余宗涉訟拍賣,90%左右的標的多次流拍,標的拍賣額平均降低30%左右……這一連串數據,深深刺痛了錢鋒的心。
“一定要對執行領域權力過于集中的情況進行制度性改革。”錢鋒暗自下定決心。
改革必須選準突破口。
司法拍賣過程中之所以經常出現圍標、串標或者職業控場等亂象,關鍵是競買人信息泄密,尤其是在競買人報名、查看標的物和保證金交付三個環節,容易出現泄密。法官和拍賣機構都掌握競買人信息,一旦泄密,難以追責。
司法拍賣領域一度成為法官的“淪陷”之地。據統計,全國落馬的法官中,約70%與司法拍賣有關。
“必須切斷‘法槌’與‘拍賣槌’之間的利益鏈條。在司法工作人員、拍賣機構和特定買受人之間筑起一道‘防火墻’。”錢鋒開始苦苦尋找這道“防火墻”。
而就在此時,誕生于2004年3月的重慶聯交所引進了電子競價系統,采用電子競價系統后,所有買家的報價都能在屏幕上顯示,從而壓縮了暗箱操作的空間。
“如果利用聯交所這個陽光交易平臺,利用電子競價這種新武器,將全社會司法拍賣引入聯交所交易,司法拍賣的亂象不就迎刃而解了嗎?”看到電子競價的效果,重慶聯交所董事長劉軼 和錢鋒想到了一塊兒。
2009年4月,經過一年多論證,重慶市高院出臺《關于司法拍賣改革的規定(暫行)》,將全市涉訟資產全部納入聯交所交易,拍賣方式由電子競價取代擊槌成交。
陽光拍賣“一網打盡”
2010年2月2日,重慶聯合產權交易所大廳,渝中區解放碑核心商圈的雨田大廈二層進行司法拍賣。
這次采用的是局域網電子競價,參與電子競價的競買人不在同一競價區,以編號方式參加電子競價,實現了競買人相互分離、競買人與場外人員分離,有效防范了惡意串標、圍標和職業控場。
為了防止競買人信息泄露,由聯交所發布拍賣信息,并代拍賣機構與競買人簽訂競買協議。
雖然參與的買家只有三個,但激烈的爭奪讓所有親歷者都感到驚心動魄。這次競價輪次達到1053次,創下中國產權市場競價輪次之最,最終以6502.958萬元成交。
試點取得成功,但重慶聯交所總裁任斌很快發現了新的問題:采用局域網競價方式交易,買家必須親自到交易所來,這就增加了競拍人的時間和出差成本;此外,采用局域網競價,競買人之間依然有溝通的機會,無法從根本上阻斷圍標、串標。
面對新的問題,重慶又進行了新的改革探索。
2010年12月1日,重慶市聯交所拍賣大廳的電子顯示屏上,數字“安靜”地攀升。
十位競買人都沒出現在現場,而是在場外的電腦面前移動鼠標。
在25分鐘內,經過80次報價,最終編號為HZ86238798的競買人以915萬余元的價格,拍下了渝中區雨田大廈名義層第22層。
這一天,重慶高院正式啟用司法拍賣互聯網競價系統,實現了司法拍賣網上發布信息、網上報名、網上交易等服務。
“采用互聯網競價后,競買方完全可以現場指揮,甚至親自操作,在第一時間迅速作出判斷。此外,競買人數量也不再受局域網系統席位數量、場地的限制,交易組織也更為便捷。”錢鋒說。
自2010年實施互聯網交易以來,涉訟資產拍賣總成交率升至82.9%,已成交項目平均增值率升至19.3%。
這一在全國具有開創性的司法拍賣模式,引起最高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視。
2012年2月8日上午10時10分,最高人民法院在重慶開通“人民法院訴訟資產網”。
此舉意味著,延續了數十年的木槌敲擊,開始退出我國司法拍賣的舞臺;發源于重慶的陽光司法拍賣將走向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