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地圖上尋找確山,并不容易- - -從駐馬店向南,107國道西側,一個輕描淡寫的標注;而在軍事新聞或軍事論壇中,確山肯定是粗黑體、大字號- - -這個位居中原腹地的合同戰術訓練基地,是解放軍訓練、演習的一把獨特標尺,是一座不容輕視的“考場”。
駐訓部隊的迷彩帳篷一路之隔,就是老鄉的花生地;連接場區的道路上,攤曬著金黃的麥粒。在盛夏烘熱的空氣中,幅員400平方公里的確山基地,與毗鄰的鄉鎮平和共處。
丘陵、平原、水庫、河溝,多處高地海拔800米以上,復雜地形適宜錘煉部隊。確山基地還可保障步兵、裝甲兵、防空兵、特種兵等兵種實施在聯合戰役背景下的遠程機動、疏散隱蔽、山地攻防、傘降、機降、特種作戰、反恐怖作戰等課題演練需要。
確山廣為人知,源自6年前的“確山.2006”演習。在那次實兵實彈檢驗性演習中,中國軍方首次通過媒體暴露演習中出現的8大類500多個問題,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檢討式演習由此開啟。
確山基地多次承擔解放軍基地化訓練轉型試點任務,因此成了有名的“挑毛病”基地。一場演習下來,成績講不了幾分鐘,毛病能挑出一大堆。梳理出來的問題,導演部逐個點評,逐個過關,讓參加演習的旅團長們坐不住。這種方式由此得名“確山大考”。
“我們的硬件可能不是最好的,但我們的承訓任務最重,效果也很明顯。”確山基地司令員許民向《瞭望東方周刊》介紹說,每年基地輪轉部隊五六萬人次,參與打造拳頭部隊,促進全軍訓練。

從靶場到新戰法試驗田
1960年,時任解放軍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上將看中確山,在此設立炮兵靶場。確山基地,由此而生。
將近40年后,靶場更名為確山合同戰術訓練基地,隨后多次擴建改造。近幾年,一個現代化訓練基地逐步成型。
許民說,這不僅是名稱的變化,而是解放軍訓練轉型的一個標志。基地化訓練,正成為檢驗和提高軍隊戰斗力的重要方法。
現代化的軍事訓練基地,不僅可以模擬不同的戰場環境,進行不同軍兵種的戰役戰術對抗演習,而且可以借助信息系統對演習做出科學評估。因此,這一訓練在西方軍事強國成為主流。
美軍建有各種訓練基地80余處,其中世界著名的歐文堡國家訓練中心,占地面積2500多平方公里,其扮演假想敵的第177旅就有2500人的規模。
國土面積遠小于中國的英國,有6個設施先進的訓練基地。英軍的普格瓦訓練基地,能夠進行旅級規模的戰役戰術合練,年輪訓量達到10萬人次。
2011年5月21日,解放軍總參謀長陳炳德上將訪問美國時,專赴歐文堡觀看美軍的反恐作戰演練。此舉再次向外界證實了中國依托大型訓練基地開展軍事訓練的意向。
“一個大型、成熟的訓練基地,應當成為新的訓法、戰法的試驗田。”許民這樣評價確山基地的職能拓展,他更希望把確山基地建設成新訓法和戰法的先行者。
比如濟南戰區近年來力推的“目標中心戰”,在信息化條件下,依托高精準武器,整個戰場全縱深突擊,打擊主要目標。“在這種大勢下,粗放型作戰需要轉為精確作戰,指揮也要隨著轉,比如使用彈藥、彈種都要精細量化。”許民說,這將帶來訓練的革命性變革。
許民告訴本刊記者,在一次網上對抗中,基地扮演藍軍,遭到圍攻。他們進行數字試驗,把武裝直升機的飛行高度降低到10米,在一樹之高飛行,把戰損率降至最低。各種火力配備,也通過精確計算拿出最佳方案。隨后,藍軍繞到對手側后,集中攻擊其遠程火力打擊的重要基點,出其不意。
對手開始以為藍軍出“邪招”,到復盤時才恍然大悟。
確山基地近年來承擔了“確山”、“前衛”等一系列大型軍事演習,涉及山地攻防、城鎮攻防、水網稻田作戰、封鎖水道等諸多科目的訓練任務。2011年的“前衛- 211”濟南軍區信息化大練兵,更是構筑了完全模擬實戰的電子對抗環境。
“準戰場”猶如信息之網
許民認為,一個綜合訓練基地,除了需要具備部隊進駐訓練的基本保障條件外,更重要的,是要構建起一個近似實戰條件的戰場環境。
許民稱之為“準戰場”。
“比如說,戰場的信息化含量,成熟的考評系統,高水平的導調隊伍。”許民說。
復雜電磁環境,就是確山基地布設“準戰場”的重要條件之一。在“確山·2007”演習中,基地派出的電磁干擾設備,讓參加演習的部隊在防備不足的情況下,通信手段失效,上下失去聯絡。有的部隊急得拿出手機,又被現場導調人員抓個正著。
許民介紹說,確山基地這套構設復雜電磁環境的系統,干擾能力很強。
許民很驕傲地介紹他的指揮信息系統:“我可以通過這個系統,看到基地范圍內每一個我想看到的場景,實施即時導調。”
確山基地的一個“狠招”是“無底案導調”,只給出概略的演習方案,而整個導調過程是臨機的,隨時出“情況”,比如橋梁斷了,遭遇炮火封鎖,或是在部隊后方突然出現“敵軍”。
“臨機導調必須都是專家,出題要貼切合理,不能外行。”許民說。
美軍的大型訓練基地,都下轄有一支專業導調隊伍,人數多在千人以上,專責演習的導演、調整和裁判。而我軍訓練基地的導調部隊在規模和整體素質上,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完善訓練基地的戰場評估系統,是許民目前最關注的事情之一。
所謂戰場評估系統,是指能根據相應的數據指標,對戰役的彈藥消耗、火力打擊效果、戰損情況進行即時預算和評估的信息系統。在確山基地,許民和一批訓練專家,多次對現有的戰場評估系統提出修改意見:要有聯合作戰的相關標準;更多因素需被納入系統,如電磁對抗結果,防核生化襲擊情況,前運物資彈藥等綜合保障情況等。
80年代中期曾經參戰的許民甚至認為,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等“三戰”的效果,作戰意識和風紀,都應以科學合理的權重配比,納入戰場評估系統。
許民談起外軍的訓練場,末端傳感器精細密布,甚至士兵身體哪個位置被擊中,都有不同分值,綜合計入整個評估系統。在這位基地司令員眼中,理想的“準戰場”,就像是一張密織的信息之網,每一個節點的微小觸動,都會被迅疾捕捉并生成意義。
“集成訓練的目標在推著你走,全軍的各個訓練基地,都在琢磨如何承載信息化練兵,都在嘗試。”許民說。
從“陪你玩”到“教你玩”
訓練基地的一個慣常比喻是“磨刀石”,言下之意就是陪練。
但確山基地這個陪練,當得并不甘心。軍區幾次組織訓練基地與作戰部隊開展指揮機構的對抗,基地并不示弱。
“我們的裝備不如作戰部隊,指揮機構也不如作戰部隊齊全,但是我們并不遜色。”許民說。
建設一支強大的藍軍,既是基地的近期目標,也是長遠規劃。“藍軍要強于紅軍,才能真正提高戰斗力,而不是僅僅充當陪練。”許民的目標是,藍軍要讓對手絞盡腦汁,要讓對手頭疼。
成效顯而易見。在“確山·2006”演習中,“對染毒區域進行防化洗消”科目,部隊用時兩小時完成。而到了“確山·2007”,同一科目縮短到40分鐘。“急造軍路和橋梁架設”科目,“確山·2006”用時4小時才勉強完工,一年后的用時是45分鐘。
這些成績來自基地的打磨。為提高對抗效果,確山基地還下大力建成了激光模擬交戰系統,使對抗更有實戰感。除了紅藍對抗訓練,紅紅對抗(同一個課題、同一時間、同一標準,同時組織兩支作戰部隊各自演練)、網上對抗、指揮所對抗、偵查對抗也都是“大考”的常規手段。
“基地的最佳位置,是跑在部隊的前面。”許民說。在這個意義上,確山基地已經不滿足于做陪練,而是要當引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