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羅佐:
杰里米.里夫金的創造性思維一直影響著決策者和公眾。這本書展示了可再生能源與現代科技在向低碳經濟過渡時將發揮重要作用。
《第三次工業革命》
【美】 杰里米.里夫金 著
張體偉 孫豫寧 譯
中信出版社
2012年6月版
存磊:
舒國治寫《臺北小吃札記》,“發掘小吃,實也為了發覺臺北
之美”,在于城市的貼心與人情味兒,以慢活的態度抵擋時代
過快的步伐。
《臺北小吃札記》
舒國治 著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年10月版
嚴杰夫:
書中這些故事是屬于平常人的,他們的故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也正因此,他們的精彩正是我們生活中的“鹽”。我們本該平淡的人生,因為碰巧認識了這樣的人,也就變得有滋味了。
《世間的鹽》
高軍 著
中國華僑出版社
2012年5月版
李公明:
有些書初讀的時候,就想到它們在未來的日子中肯定會不斷顯示出重要的現實意義與象征意義,俄羅斯女作家利季婭.丘可夫斯卡婭的《捍衛記憶》就是這樣的書。
《捍衛記憶》
【俄】利季婭.丘可夫斯卡婭 著
藍英年 徐振亞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1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