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因事去堂舅舅家,剛坐下一會兒,突然聽到不遠處鞭炮齊鳴,并夾雜著一聲聲禮花彈的巨響。堂舅舅忙不迭地說:“你的事等我回來再說,我得趕緊去了!”等舅舅回來后才得知,因為村主任剛買回了一輛二手桑塔納,大家都去送禮。有的送禮金,有的送鞭炮。
我著實有些驚訝。
老家歷來送禮風盛,這我了解。婚喪嫁娶、蓋屋喬遷、添丁升學、提干慶壽等,這些都是早已有之的禮數,從小已見怪不怪了。雖說上學離開了幾年,但還是第一次聽說買輛二手車還要送禮。
我問是不是因為是村主任的緣故,才要去送禮。舅舅說不是,大家之間都這樣。他說,買輛車是大事,大家得去慶賀一下。別說是買輛小汽車,現在就是買輛摩托車、生一窩豬仔,也送禮。
程序也變得復雜了。過去送禮是“單向的”,只有送禮方有什么紅白喜事時,收禮方才會本著禮尚往來回禮,禮金也往往要上浮一些。現在除了繼續這樣,又增加了當場回禮的項目,變成“雙向的”。我親歷過一次農村的白事,附近送禮的村民每人當場領到一條毛巾(視不同紅白事,回禮不同);如果是在城鎮,現場回禮一般是百元面值的購物卡、儲值卡一類。
現在送禮越來越名目繁多,數額也越來越大。親近一些的,碰上嫁娶、建房、升學、喪葬等大事,一次動輒上千元甚至數千元。像舅舅家,每年得花數萬元的禮錢。禮錢成了家里最大的一項開支。
問舅舅煩不煩這些事,他說煩又怎么樣,人情禮數就是如此。
方曦(湖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