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文提要:新加坡朋友海莉家功能極其強大卻并不昂貴的印尼保姆米婭讓我們發現,我們印象中中國阿姨不老實但“便宜”的印象根本是個錯覺。)
我和先生用自己的經驗看著身兼育兒嫂、護工、鐘點工、司機、園丁等數職的米婭,不禁問道:700多天沒有休假,薪水如此低廉,她居然還能勤懇干活?在上海,她要么罵罵咧咧早跑路了,要不怎么也要往你家的菜里吐口口水才能解氣吧!
而我們的憂慮在海莉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她印象里,米婭唯一的“抱怨”是想早點去香港。
“新加坡是很多菲律賓和印尼女傭去香港工作的跳板,香港給的薪資高出新加坡很多。但她們如果沒受過培訓沒有工作經驗直接去香港,是不可能馬上找到雇主的,簽證也有問題。”
新加坡政府一方面了解這些印傭和菲傭的真實目的,一方面又必須應對國內高漲的家政需求,于是從一開始便出臺了一系列專門法令,來界定制約這些女傭的工作。
她們想要獲得在新加坡工作的簽證并不難,哪怕是不會英語和中文,只要接受完家政培訓,就可以由政府機構介紹到新加坡普通家庭中。但獲得工作的同時,她們會被告知,一旦雇主投訴、調查屬實后,她們將被取消工作簽證,打道回國,以后也不可以再來新加坡工作。設立統一的薪資標準則是為了防止惡性競爭和市場混亂,看似不高的薪資標準也是參照印尼和菲律賓的人均收入而設定,高于該國平均收入水平。
在新加坡做傭四五年后,印傭和菲傭們就會伺機跳槽去香港工作,謀取更高收入。但在政府法令的制約下,大多數女傭在新加坡工作期間都勤勤懇懇,不會想搞出什么“妖蛾子”。
海莉家之前的女傭就是菲律賓籍,工作6年,伺候她生了兩個孩子并帶大后,找到一個在香港工作的機會,月薪6000港幣,主仆愉快解約。海莉全家為感謝她多年的辛勤工作,還贈送機票一張。直到現在,她們還保持聯系,菲傭亦會在家人生日時致電問候。
反觀上海,“阿姨”一直都是朋友間的聊天熱題。工資節節攀升,怨言卻也越來越多。八九千的月嫂,五六千的育兒嫂,四五千的護理工,沒念過幾天書的阿姨們工資漲得讓剛畢業的大學生想買塊豆腐撞死。不少小白領咬牙拿出近半的工資請個阿姨照顧家中老小,卻還要整天面對阿姨懶惰蠻橫、手腳不凈、虧待孩子、虐待老人等種種惡習。
可即便這樣,在沒找好下家前還不敢輕易讓她走人,要好聲好氣“供著”。即便如此,不少阿姨還牛氣得很,臟苦累的活嚴詞說好不做,稍不滿意或別人薪水給高一點就馬上炒你魷魚,給你個措手不及。這幾年來,一線城市的家政市場上從來都是一副“阿姨”難求的局面。
“家里的阿姨這樣,你們還能安心在外工作嗎?可不請阿姨,老人孩子怎么辦?你們一樣沒法在外安心工作啊。”海莉轉而一臉擔憂地問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