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壟斷”
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開出巨額罰單,山東濰坊順通醫藥有限公司和濰坊市華新醫藥貿易有限公司因嚴重破壞國家藥品價格招投標制度,被沒收違法所得并處罰款總計687.7萬元和15.26萬元。據悉,此案為首起壟斷重罰案。
——經過長達14年的立法長跑,肩負公眾的期望,素有“經濟憲法”之稱的《反壟斷法》于2008年8月1日實施,人們在紛紛猜測:《反壟斷法》將會以誰祭旗?如今,反壟斷的巨額罰單開出,被制裁者卻是此前公眾遠未耳熟能詳的兩家地方私企,也許會讓觀察家大跌眼鏡。
當下社會經濟生活中,有幾種顯而易見的壟斷性力量存在,公眾也早已怨聲載道,但消費者對通信、石油、電力等行業的反壟斷起訴始終不能獲得良性反應的事實,容易讓人產生《反壟斷法》“只打蚊子不打老虎”的猜測。
一部實施未久的法律,起初只“打蚊子”未必完全無法理解,但問題是要維護法律的權威,就不能總是停留于這一階段。我們期待從“打蚊子”開始,中國的反壟斷能夠漸入佳境。
(摘自《南方都市報》社論)
“被協調”
據參與乳品標準制訂的專家表示,乳品新國標初稿由蒙牛、伊利及光明集團等起草。送審稿中菌落總數、蛋白質含量這兩項關鍵性標準在國標出臺前被“莫名”推翻,新標準被指“倒退”——據說標準改變是各部委協調的結果。
——嗚呼!原來有些食品安全標準出臺的依據,竟然無視公眾生命健康,而是要維護行業和個別大企業的現實利益,并且可以協調、變通!能否這樣猜測:乳品新國標出臺的“內幕”,僅僅是食品安全標準制訂的一個“縮影”,其他諸如水餃新標準、食品添加劑等標準的制訂,是否也被一些既得利益者綁架和操縱,其出臺基本遵循這樣的路徑:先是行業龍頭企業起草,然后是專家討論走走形式,最終卻由相關行業主管部門、協會協調“拍板”。假如是,那么,有些食品安全標準的合法性值得商榷,公眾的生命健康則無從保證。
針對乳品新標準之爭,有專家呼吁公開會議紀要。其實,這樣的呼吁很有必要,只有公開,才能解除公眾疑慮,還原真相,也才能讓公眾參與監督,透視新標準是否科學合理。假如其制訂與出臺真存在程序上的瑕疵,就應該推倒重來。唯如此,才能服眾,也才能確保食品安全,保障公民的健康。
(摘自《中國青年報》 惠銘生/文)
“天價內存條”
媒體披露中科院空間科學與應用研究所購買的打印機內存條價格高達6274元,而市場價只需300—600元。
——如今中國科學家走到哪,都會見到外國同行羨慕的眼神。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我們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令外國人又羨慕又驚訝。加大對科技投入無可厚非,只是好鋼必須要用到刀刃上。因此,需要扒清“天價內存條”的具體采購方和經費來源,以便對癥下藥。當然,無論哪種形式的經費支出,都暴露出資金管理上的漏洞。
(摘自《西安晚報》 燕 農/文)
“拼裝電梯”
杭州蕭山區存在一條報廢電梯回收、翻新、販賣的利益鏈,而“拼裝電梯”居然得到當地質檢部門杭州市特種設備檢測院蕭山工作站出具的“合格報告”。
——“拼裝電梯”,又是一個可怕的名詞,一如地溝油、毒奶粉直接威脅人們的生命安全一樣。電梯有嚴格的準入、批準、驗收程序,且質監部門每年都要強制年檢。但在蕭山地區,違法翻新、販賣報廢電梯卻形成地下產業鏈。監管部門非但沒當好“門神”把“小鬼”趕走,反而為拼裝電梯出具“合格報告”。難道我們還要經歷毒奶粉那樣的慘痛教訓,才能下定決心整治拼裝電梯嗎?
(摘自《東方早報》 沈 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