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參照物
我有兩個朋友:一個富有,年收入過百萬,住別墅開名車;一個貧窮,是馬路清潔工,收入不高,一家三口蝸居在一間小房子里。
可是,他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幸福指數。
富朋友經常感嘆:太有壓力啦!你看看我那些大學同學,哪一個混得比我差?我不拼命能行嗎?等超過他們時,我才可以歇一歇。
貧朋友經常調侃:幸福就是“農婦,山泉,有點田”。我有老婆,雖不漂亮但賢淑勤快;我有兒子,雖不聰明但活潑可愛;我有工作,雖然平凡但我干得開心。
原來,幸福與否取決于自己所選擇的“參照物”。富朋友的“參照物”是那些混得比自己好的人;窮朋友的“幸福參照物”則是自己內心的那份知足感。
選擇“幸福參照物”,是一種生存能力;而選對“幸福參照物”,則是一種睿智的處世哲學。
(摘自《山西日報》 王世虎/文)
最完美搭檔
喬治是位坦克防護甲專家,美國國防部要求他設計新防護甲以應付恐怖襲擊。
喬治提了一個要求:“我希望能和馬茨一起合作。”國防部對此十分不解——喬治是防護專家,而馬茨則是破壞力專家,但國防部還是同意了。
研制工作開始后,喬治和馬茨兩個人各帶了一個工作組,喬治專門研發防護甲,而馬茨則專門研究如何摧毀防護甲。
馬茨和喬治兩個人,就這樣在“破壞”與“反破壞”之間較量著。
終于有一天,喬治研制的防護甲經受住了馬茨的各種破壞。于是,世界上最堅固的M1A2型坦克防護裝甲問世了。
喬治說:“我慶幸我有馬茨這樣一位最出色的對手,他是我成功的加速器。”
對于許多失敗者來說,很多時候就是輸在了沒有一位出色的對手。他們不懂得,出色的對手通常是最完美的搭檔。
(摘自《意林》 郭 龍/文)
給拒絕加個包裝
一個朋友在某公司做部門經理。
一次,一位客戶通過他簽了一個大單,為表示感謝,客戶送給他一件價值不菲的瓷器。
公司規定,部門經理絕不允許收受禮物。朋友想拒絕,但又怕對方難堪,于是就感激地說:“謝謝!希望以后多合作。”隨即,朋友拿著瓷器去了里間。
沒多久,朋友從里間出來,手里拿著一份精心包裝過的禮物,說:“既然咱們是朋友,就應該禮尚往來,這份禮物也請你收下。”
話說到這份上,客戶只好收下禮物。
客戶回到家,拆開禮盒,發現里面裝著的竟是自己送的那件瓷器。這位客戶打心底佩服朋友,并與朋友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
有時候,只要你給拒絕加上一層精美包裝,不僅不會傷害到別人,反而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摘自《發明與創新》 周 禮/文)
留下腳印
一次,愛因斯坦問導師:“一個人怎樣才能留下閃光的足跡?”
導師被問住了,三天后,他拉起愛因斯坦朝一處建筑工地走去,踏上了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說:“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
“對,就是歧途!”導師非常專注地說,“看到了吧?只有這樣的‘歧途’、這樣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被無數人涉足的地方,別想再踩出腳印來。”從此,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便主導著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使他在物理學三個未知領域里突破了牛頓力學,并建立了狹義相對論,在科學史冊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跡。現實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有著各式各樣的“尚未凝固的水泥路面”正等著你去踩出新的腳印。
(摘自《時代青年》 文 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