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三個一體化”改善城鄉基礎條件
在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過程中,巫山實施了“城鄉聯動”戰略,通過推動“三個一體化”,改善城鄉基礎硬件條件。
一是推動城鄉交通一體化。在全面實現“四小時重慶、三小時巫山”和農村公路“雙百目標”的基礎上,圍繞機場、鐵路、公路、港口建設,打通出境干道,實現“兩小時宜昌、三小時渝東北、四小時武漢”,到“十二五”末,通村通暢率達到80%,基本建成“渝東門戶交通樞紐”。
二是推動城鄉水電一體化。建成中硐橋水庫,徹底解決農村飲水問題。完成千丈巖、后溪河梯級電站建設,水電裝機容量突破35萬千瓦。構建以220千伏為樞紐、110千伏為支撐、35千伏為骨架的綠色電網,實現城鄉同網同價同服務。
三是推動城鄉公共服務一體化。在庫區率先實現鄉鎮120急救站全覆蓋,全面排除中小學D類危房,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69%的基礎上,到2015年建成一所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標準化鄉鎮衛生院及村衛生室達100%;基本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高標準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新增養老床位2500張,全面消除農村危舊房,實現“老有所養、學有所教、病有所醫、住有所居”。
忠縣:圍繞公共服務四個均等化目標全力縮小城鄉差距
城鄉教育均等化。新增教育經費優先滿足農村需求;廣泛開展城鄉學校結對發展、城鄉校長定期交換、城鄉教師互動交流等活動,鼓勵優秀教師下鄉支教,促進城鄉教育資源均衡;確定忠州中學等五所教育質量、辦學條件較好的城區中小學為農民工子女接納學校。
城鄉醫療衛生均等化。標準化建設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8所鄉鎮衛生院、290所村衛生室,實現平均千人擁有床位2.29張,農村居民健康檔案建檔率58.98%。
城鄉文化服務均等化。建成28個鄉鎮綜合文化站、343個村級文化活動室、129個標準農家書屋;落實一村一月一場電影放映制度,群眾受教育率和農村中小學觀影率達到100%。
城鄉社會保障均等化。不斷健全社會救助體系,五大保險覆蓋率達到86.2%,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率達90%,新城合、新農合參合率分別達95.28%、96.09%。
銅梁:城鄉聯動實現市政服務均等化
銅梁縣計劃在五年內投入至少50億資金,實現城鄉市政公共服務均等化。
一是實現城鄉主要干道路面白改黑,人行道鋪裝率達100%,背街小巷全部美化或硬化,市政設施完好率保持在90%以上;配備灑水車和機掃車,機械化作業率達到80%。
二是新建15個生活垃圾壓縮中轉站,每個鄉鎮配備三輛垃圾專用運輸車輛、30個垃圾收運箱體,形成“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置”的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體系,實現269個行政村垃圾收運全覆蓋。
三是鎮村容貌整潔,全面消除“臟亂差”現象。
四是新建十個鎮污水處理廠,鎮村供水水質合格率達到95%以上,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0%以上。
榮昌:建設兩個“15分鐘公共服務圈”
榮昌縣根據本縣農民居住較集中、幅員面積不大的實際,著力建設兩個“15分鐘公共服務圈”,讓城鄉居民享受到均等的文化和衛生公共服務。
一是建設“15分鐘文化服務圈”。全縣除縣城里的兩個街道外,其余的19個鎮街都建起了數字電影廳。在農村,榮昌著重建好村級文化服務中心,讓農民出家門走15分鐘之內,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務。
二是建設“15分鐘衛生服務圈”。全縣21個鎮街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部建成標準化的衛生院,167個村衛生室全部建成標準化衛生室。